卓嘎和央宗两姐妹是西藏自治区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村民。姐姐卓嘎,身材娇小,性格腼腆,爱笑,乌黑的眼睛会说话,像山中的白杜鹃。妹妹央宗身材高挑,性格泼辣,敢说敢做,像山中的红杜鹃。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有一份相同的工作:神圣边境国土的守护者。
2018年3月,卓嘎与央宗被《感动中国》组委会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红旗飘扬的地方
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支脉日啦山、扎日山、博沙拉山南麓,喜马拉雅山主脉北麓的中印边境藏南地区,土地面积3644平方公里。那里重山阻隔,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有二十多年时间,玉麦只有卓嘎、央宗和父亲桑杰曲巴一家三口人生活,被称为“三人乡”。
父亲桑杰曲巴是玉麦乡第一任乡长,尽管生活贫困,父亲却觉得不能辜负党与政府的信任。这是国家的土地,作为乡长一定要守着。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曾经有十多户人家,但由于环境过于恶劣,村民陆续在政府的安排下搬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曲松乡。父亲带着卓嘎与央宗曾经也搬离过,最终因父亲舍不得这块土地又返回,一直坚守到离世。卓嘎与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就没有人了。”这是父亲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临终遗言。
父亲去世后,卓嘎与央宗正式接过阿爸的工作棒——放牧巡边:“一直按父亲一路走一路挂国旗的习惯生活,这些年从来没有改变过。”
“阿爸,为什么要插国旗呀?”1962年,才两岁多的卓嘎踮着小脚,仰着小脸看着父亲问。
父亲给卓嘎讲了一个故事。
解放前的一年夏天,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从南而来,打破了山谷的宁静。一群荷枪实弹的印度兵把印度国旗插在了玉麦5000多米的山头上,在通往山外要道上设卡。日拉山北面的牧民进出玉麦沟砍伐竹子,都要接受印度兵盘查。
父亲被惹怒了,花了两天时间,才爬上那座雪山,拔下印度旗,插上中国国旗。父亲满身泥水,来到印度兵设卡点抗议:“我的爷爷曾在这里放牧,我的阿爸曾在这里放牧,我们也在这里放牧,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与国旗相关的故事还有许多。
有一天,父亲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块红布和黄布,姐妹俩以为父亲要给她们做新衣服,欢天喜地。第二天,父亲把做好的“衣服”给她们,竟然没有袖子,却有5颗黄色的五角星。
父亲说:“这是五星红旗。”然后找来一根竹竿,把“衣服”挂在了竹竿上,郑重地插在了屋顶。父亲庄重地对姐妹俩说:“有国旗的地方就有家,有家才有我们。”
卓嘎和央宗说起这些,总会饱含热泪。
神圣国土守护者
卓嘎和央宗长年生活在玉麦,与世隔绝,生活贫困艰苦,并非没有向往过外面的生活。
七十年代中期,卓嘎和央宗第一次随父亲进城,立即被县城“花花绿绿的世界”吸引。卓嘎看中了一件的确良衬衫,央宗看中了一双解放鞋,不过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回到家,卓嘎郁郁地坐在床上发呆,央宗则大声嚷嚷着要搬家。
姐妹俩思想波动最大的是母亲与最小的妹妹去世后。母亲因路不通未能及时就医病逝,小妹妹因为翻山时没能及时回来被雪掩埋。为此,卓嘎与央宗几次哭着央求父亲:“到人多的地方去吧。”
有天晚上,卓嘎与央宗等了好久都不见父亲回来,急忙外出寻找,半夜回到家,却发现父亲抱着头蹲在门口痛哭。父亲说:“我对不起一家人,但我太爱这块土地了,你们姐妹俩到山外生活吧。我守在这里,一直守到这里有路与医生”。
卓嘎与央宗突然明白,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脚下的土地是国家的一部分,守护土地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职责。
日子在巡边生活中流逝,卓嘎与央宗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卓嘎谈过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听说她要留在当地生活,被吓跑了。央宗也谈过,但央宗看到男孩对玉麦有些嫌弃,主动提出了分手:“我就是玉麦人,不爱玉麦就是不爱我。”
转机发生在新华社记者对玉麦的报道后。听说邻村来了记者,卓嘎与央宗就去邀请记者来玉麦村参观,希望记者能帮忙宣传玉麦乡。不料半途下起大雨,卓嘎跌了一跤,腿受了伤,央宗则淋成了落汤鸡。见到她们,记者很感动,报道了她们一家三口守护边境国土的事迹。后来,玉麦乡成了明星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来自内地的求爱信件翻越崇山峻岭,如雪片般飞到卓嘎与央宗面前。
卓嘎央宗姐妹俩都结婚了。卓嘎结婚那年三十五岁,央宗二十七岁。她们的另一半都是志同道合的玉麦守护者。
2001年父亲离世后,卓嘎与央宗有许多离开玉麦到山外过好生活的机会,但她们都果断地放弃了:“玉麦就是父亲,离开玉麦就是抛弃了父亲。”
结婚后,卓嘎与央宗两家人依旧过着游牧的日子,生活贫困清淡却幸福。
在卓嘎与央宗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移居玉麦。政府对玉麦的关注扶持也越来越多。2001年玉麦开通了第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接着有了餐馆、旅店、无线网络,生活开始慢慢红火起来。卓嘎与央宗的心更加坚定了,不管贫困还是富裕,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受条件限制卓嘎与央宗没上过一天学,但她们的孩子如今全部在外求学。当年克服重重困难送孩子外出读书,成为卓嘎与央宗最引以为傲的“政绩”。她们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我尽己之力供你读书,但你学成一定要归来。
爱的新高度
在政府关注下成长,踏进新时代的玉麦,卓嘎和央宗的三人乡变成了三十四人乡,九户人家。往日的守护者变成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卓嘎与央宗经营的餐馆、家庭旅馆、竹器都成了抢手货。
无线WIFI成为卓嘎头痛的事情。卓嘎对智能手机非常感兴趣,却总是学不会,每次都要求女儿手把手地教她。学会之后,则一发不可收:“不用看报纸也知道国家大事了。”央宗最近学会了微信付款,有一次游客买东西,问能否微信支付。她半天摸不着头脑,回家后悄悄买回智能手机学习。
卓嘎与央宗最大的愿望是到天安门看日出和升旗仪式。她们第一次看到天安门的照片是在父亲收藏的一张旧报纸上,照片上天安门的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满天红霞,十分壮观。当年父亲曾对姐妹俩说,等有机会了,我一定带你们去天安门看看。
2017年12月29日,卓嘎与央宗的愿望实现了,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们来北京录制节目。在此前,卓嘎与央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介绍家乡的信,竟然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感谢他们一家几代人守护玉麦的杰出贡献。很快,玉麦乡成为全国人民的关注热点,卓嘎、央宗和其儿子索郎顿珠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卓嘎与央宗顺道去了天安门看升旗。央宗个子比较高,只需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就能看到金水桥的国旗护卫队。卓嘎个子矮,外甥索郎顿珠要抱起她看,她不愿意,索郎顿珠就用手机现场直播给她看。国旗冉冉升起之时,卓嘎与央宗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声叫了出来:“快看,国旗升起来了!”
2018年,卓嘎成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再次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宣传玉麦乡。卓嘎与央宗对国家的敬意与爱有了新的高度:“玉麦的杜鹃花就要开了,我们好想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杜鹃花开放的山顶上。”
对玉麦的未来,卓嘎与央宗充满了期待与自信。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已经大学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玉麦第三代守护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以去看看,但一定要记得回来,这是央宗对儿子的忠告:“‘鸟老了,要归巢;人老了,要回家’,我们这代人终究也会老,守卫玉麦这片国土的责任要落在你们这代人肩上。”
长期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意识已经深入索朗顿珠骨髓。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是卓嘎与央宗及其下一代的共同责任。
责任编辑:耿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