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黄宗羲传略 别师

黄宗羲传略 别师

时间:2024-11-07 01:12:10

乙酉年五月,南京失陷前,太冲乘乱脱身,“踉跄归浙东”。

六月,刚刚勉从诸臣之请,就监国之位的潞王朱常淓,以杭州献降清军。

闰六月初八,明左都御史、太冲的老师刘宗周,在绍兴城外乡间绝食卒。

刘宗周,表字启东,世称念台先生。明代最后的大儒,创蕺山学派,门下硕学辈出。他死后,诸弟子于康熙年间刻遗著凡四十卷,卷前列《蕺山弟子籍》,叶廷秀、祁彪佳、熊汝霖、陈子龙、陈洪绶、黄宗羲、魏学濂、张履祥、陈确、仇兆鰲、万斯同、毛奇龄……如许卓砾英才,悉列蕺山门下。他的思想,独重“诚意”“慎独”。诚意,即心志真诚;慎独,则讲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天启五年,黄尊素就逮之际将太冲托付于刘宗周,拜以为师。崇弘间,有“蕺山三大弟子”之说,则祁彪佳、章正宸与太冲也。然单从学问角度,太冲这个弟子应该还排不上号。主要是当时他底子薄、学识不够。太冲自己讲:

甲戌岁崇祯七年(1634),随先师至嘉禾,陈几亭以遗书高攀龙《高子遗书》为馈,先师在舟中阅之,每至禅门路径,指以示弟,弟是时茫然。

“禅门路径”指佛学元素。宋以来援释入儒,很多学者为之浸润,但刘宗周不赞成。当他把高攀龙书中混入的佛家语向太冲一一指出时,太冲“茫然”,脑中空空如也,完全接不上话。所以,他实事求是地自评“聊备蕺山门人之一数耳”,又于《思旧录》检讨说:“先生诲余虽勤,余顽钝终无所得。今之稍有所知,则自遗书摸索中也。”承认老师在世时,自己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了解,是以后静下心做学问,通过老师遗著摸索而来。

最终太冲无疑算蕺山门下最出众的,甚至青出于蓝,但蕺山在世时,他列入“三大弟子”,并非因为学业突出,而是在别的方面有过独特贡献。崇祯初,刘宗周在绍兴办证人书院,从事讲学,当中涉及基本学术观点之争:

而越中承海门周氏之绪余,援儒入释,石梁陶氏奭龄为之魁,传其学者沈国模、管宗圣、史孝咸、王朝式辈,鼓动狂澜,翕然从之,姚江之绪,至是大坏。忠介刘宗周追谥忠介忧之,未有以为计也。公之及门,年尚少,奋然起曰:“是何言与!”乃约吴、越中高材生六十余人,共侍讲席,力摧其说,恶言不及于耳。故蕺山弟子,如祁、章诸公,皆以名德重,而四友御侮之助,莫如公者。

“恶言不及于耳”,就是把那些反对、挑衅者的聒噪之声,撵得远远的。显然,三大弟子中,祁、章是以学问和造诣知著,太冲当时主要是起了一个很好的“护法”作用。

大多数时间,太冲除了埋头举业,就是外出友游,没有很好地亲炙老师教诲。我们不知道念台先生生前对太冲抱有何种期望,抑或可曾料到这位学问平平、看上去还有些贪玩的学生,后来却是最能光其门楣的高足。

甲申七月下旬,刘宗周起复抵南京;因事事耿直、危言危行,使从马阮到武人等各种利益集团都深感不快,未及两月,九月十日即令致仕。翌年五月南京陷落,消息传至,刘宗周在家乡与弟子熊汝霖、祁彪佳联络组建义师抵抗事,正当此时,却闻朱常淓已在杭州投降,未几,绍兴亦降,“方进食,即命撤之”,立刻开始绝食。他严谨、理性地叙述了自己决定的由来:

北都之变,可以死,可以无死,以身在削籍也,而事则尚有望于中兴。南都之变,主上朱由崧自弃其社稷而逃,仆在悬车,尚曰可以死,可以无死,以俟继起者有主也。监国朱常淓降矣,普天无君臣之义矣,犹曰吾越为一城一旅乎,而吾越又复降矣!区区老臣尚何之乎?若曰身不在位,不当与城为存亡,独不当与土为存亡乎?

“前后绝食者四旬”实足天数凡三十六日,在这漫长过程中,刘宗周意志坚定、未稍悔退。中间有这样的细节:“宗周绝食久,渴甚,饮茶一杯,精神顿生,曰:‘此后勺水不入口矣!’”原以为喝水与绝食无碍,饮后才发现对于绝食者,哪怕滴水也提供养分,遂又禁水,“勺水不入口者十有三日”,禁水十三天后,终于完成了庄严的死亡过程。

在刘宗周,这是把生命付之“诚意”“慎独”的践行,验其真义,证其不虚。

六月下旬,太冲得知老师绝食,“徒步两百余里”,赶往绍兴探视。到绍兴才知老师因为城已降故,避之不居,迁至乡下,再翻山越岭前去,见到老师最后一面:

先生卧匡床,手挥羽扇。余不敢哭,泪痕承睫,自序其来。先生不应,但颔之而已。时大兵将渡,人心惶惑,余亦不能久待,复徒步而返,至今思之痛绝也。

这当是失父以来太冲最悲痛的个人遭受。太冲心中,蕺山不止是老师而已,“先生于余有罔极之恩”,罔极一词,古时常指人子对父母的无尽哀思。当然,蕺山最后也以坚毅、沉静的死,给太冲上了最后一课,示以人格的终极垂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