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云窝 第二十四章

云窝 第二十四章

时间:2024-11-07 10:55:00

谢闯与陈总第一次见面,是在阳光大酒店。酒店的装修富丽堂皇,大堂的主色调是金色的,正中间是一盏巨大的水晶吊灯,层层叠叠,在风中叮当作响,晶莹、华美。柱子很高,金黄色的花纹蜿蜒而上。大堂的两侧顶上,各有一个鹿头,角很锋利,肌肉绷紧,线条优美,好像要从墙壁里冲出来一样,旁边刻着“生财有鹿”四个字。

电梯也是金色的,一个穿着红旗袍,身材高挑的服务员带着余主编和他进了“养心殿”。陈总已经到了,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报纸遮住了他的脸,谢闯只看到深灰色西裤、黑色皮鞋和藏青色袜子,皮鞋锃亮,像一面镜子。见到客人来了,他赶紧起身迎接。他的脸像方壳座钟一样坚硬,眉毛很浓密、挺拔,浑身散发着一种儒雅的气质,儒雅中又透着一种威严。谢闯感觉他曾经是个军人。

大家坐在沙发上,喝着茶,简单寒暄了几句,开始入座。桌子上铺着米黄色的桌布,正中间是微雕的江南园林,青砖黛瓦,小桥流水。餐巾叠成玫瑰的形状,放在透明的高脚酒杯里。

陈总早已点好了菜,菜品很精致。第一道菜是三文鱼,吃在嘴里,感觉像少女冰凉而柔软的唇。第二道菜是清蒸花蟹,煮熟的花蟹,将性感的长腿耷拉在碟子上,像一个沐浴中的女子,慵懒、无力,勾人心魄。第三道菜是九节虾,虾漂在乳白色高汤上,穿着鲜红的泳衣,像正在玩花样游泳。第四道菜是海参焖红豆,红豆煮得酥烂,滑软可口,鲜味浓郁。最后一道菜是高汤苋菜,苋菜很嫩,几乎入口即化,切碎的皮蛋点缀其间,使汤更白、味更鲜……

陈总和余主编谈兴很浓,谢闯却有些拘谨。见谢闯傻坐着,余主编给他使了个眼神,他马上站起来向陈总敬酒。他本来应该说:“您随意,我干了。”可是,一紧张,说成了:“您干了,我随意。”陈总一听,愣了一下,大笑起来:“诗人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席间,他们竟然对书的事只字未提,谢闯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回到编辑部,他从包里取出策划方案,像取出遗物一样沉重。何安琪跑过来问他进展情况,他摇了摇头说:“根本就没谈。”何安琪一脸惊愕地问:“陈总请你吃饭,不就是专门谈这件事的吗?”谢闯长叹了口气。何安琪要赶着出去采访,安慰了他几句,匆匆下了楼。

下班的时间到了,编辑部空空荡荡,谢闯见余主编的房间还亮着灯,便走了进去。余主编见到谢闯,忙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找你呢。”看到余主编一脸的凝重,谢闯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刚才陈总给我打了电话,”余主编皱着眉头,长叹了口气说,“书的事情可能有些变故,省里有一个知名的作家,也是陈总多年的老友,昨天刚好来佛山,谈到出书的事,他也很感兴趣。他的一些思路,陈总也很认同,所以……”谢闯觉得一阵晕眩,但他还是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余主编,我……我明白了,没关系的。”“我也没想到会这样,”余主编安慰道,“不过,没关系,以后,这样的机会还会很多。”

谢闯像梦游者一样回到了会客室,在沙发上躺下来,心口像压了一座山。他觉得房间里空气稀薄,喘不过气来,便出了门,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这是一天中最喧哗的时刻,街道上人来人往,可谢闯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与孤单。他紧绷着脸,它像一根水牛筋,快要绷断了。不知不觉,又走到了何安琪家楼下。她的房间没有亮灯。谢闯便在士多店买了两罐啤酒,坐在花坛上等她。

他比任何时刻都想见到何安琪,他觉得何安琪是他在这座城市里唯一的朋友,唯一的亲人。何安琪很晚才回来,手上拎着大袋小袋的战利品。听完谢闯的倾诉,她好像象比谢闯还生气:“他怎么能这样,这分明是捉弄人嘛!……你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来给陈总打电话。”说完,就要拨电话,谢闯忙按住了电话。何安琪嗔怪道:“你这么轻易就放弃了?”谢闯沮丧地低着头,一言不发。“这个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有的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回来的。你知道吗?这本书对你来说非常重要,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弃。”何安琪说,“要不这样,我有陈总家的地址,我们现在就去找他,我就不信说服不了他。”谢闯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我自己去。”

城市南边,有一条大河,属于珠江的支流,河中间有一座大山,山不大,但形状很好,像一只聚宝盆。树木郁郁葱葱,一幢幢的别墅像贝壳一样,撒落其间。陈总的家就在那里。

星期六早上,谢闯揣着何安琪的手绘地图进了山。这里没有一丁点儿城市的喧嚣,安静极了。清亮的鸟鸣声,一声长,一声短,像在唱着咏叹调,树叶闪闪发光,像是抹了油一样,山风拂过,像凉茶一样,微微有些清甜。

陈总家是一幢两层半的红砖别墅,低调、内敛,很像它的主人。谢闯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犹豫了一下,按响了门铃。喇叭里响起一个老太太的声音:“请问您找谁?”她的声音像女播音员一样好听,谢闯觉得很亲切,他说:“您好,我找陈总。”老太太笑着说:“哦,他不在家,你改天来吧。”

谢闯怔了一下。昨天晚上,他想到了许多可能,就是没想到陈总竟然会不在家,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悻悻离去。他走出去一百多米,突然停住脚步,折回了头。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开了,老太太骑着自行车出来,她穿着粉红色的运动衫,满头茂密的白发,像一盆盛开的菊花。谢闯朝她笑了笑,她也笑了笑,问:“小伙子,刚才是你按的门铃吗?”谢闯点了点头,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这个我也不知道,要好几天吧,”老太太说,“要不你留个电话,等陈总回来,我让他回你电话。”谢闯却固执地说:“没事,我就在这里等。”老太太见他如此固执,没再多说什么,骑着车消失在了林荫深处。

别墅门口,有两个圆形的花圃,种着两棵罗汉松。谢闯坐在那里,看着空空荡荡的林荫大道,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洒落下来,留下一地细碎的光斑。没有人来。没有人来。白天的时间像是一条平静的河流,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流逝。到了傍晚,天色开始发灰,别墅里亮起了灯盏,让谢闯的心里有一丝淡淡的伤感。因为缺水,他的嘴唇发干,脑子晕晕昏昏,饥饿折磨着他,啃几口饼干。天终于黑透了,他在草地上躺了下来,漆黑的夜空里居然有星星在闪烁,像晚餐之后,孩子脸上残留的米粒。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身边多了一只袋子,刚一打开,面包的香味就蹿了出来,除了面包之外,还有两瓶矿泉水。他知道这是谁的馈赠,向别墅里投去感激的眼神。他狼吞虎咽地吃完面包,喝了一瓶水,空瘪的胃鼓胀起来,又闭上眼睛,踏踏实实地睡了一会儿。第二天的时间,似乎更加漫长,像一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走廊。在阳光的照耀下,他变得晕晕乎乎。

晚上九点多钟,终于有一辆车停在了门口,车灯太亮,照得谢闯睁不眼睛。陈总从车上下来,他看上去有些疲倦。谢闯忙冲上前,陈总认出他来,一脸意外地说:“哦,谢大记者,你怎么在这里?”“陈总,我来是因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谢闯说,“康力公司十五周年那本书,我写了个方案,想请您看看。”说着,把资料递给了陈总。陈总说:“真是不好意思,这本书我们已经找到人写了,余主编没有告诉你吗?”谢闯说:“看了我的想法,说不定您会改变主意。”陈总笑了笑说:“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策划吗?”谢闯想了想说:“我关注的是普通员工,我要写他们十五年来与公司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的梦想绽放的过程。”陈总点了点头说:“诗人就是诗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啊。”

说话间,老太太走了出来,她笑着说:“你可算回来了,这个小伙子,在这里等你整整两天了,我还以为是来跟你讨债的呢。”谢闯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陈总笑着说:“人家可是大记者。”他转过脸对谢闯说:“今天太晚了,我也累了,你先把策划留下来,明天下午两点去我办公室。”谢闯紧紧握着陈总的手说:“陈总,只要您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任务。一定会给您一个惊喜。”陈总说:“这么晚了,公交车也停了,你住哪里,要不我叫司机送一下你?”谢闯忙说:“不用了,我走回去就行了。”说完,一溜烟跑了,好像怕他们追上来一样。

虽然无比困乏,但谢闯久久无法入眠。夜里下了雨,像啄木鸟一样啄着窗户,他就闭着眼睛,听着雨声。天色发白时,他觉得自己的眼睛很涩,里面好像挤满了碎玻璃碴子,索性坐起来,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他第一次觉得,天亮得竟然这么慢。

下午两点,谢闯准时走进了康力公司。前台小姐把他带到小会客室。谢闯喝着茶,欣赏着墙上的字画,其中有一张是唐寅的书法,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谢闯看得入了迷。

几分钟后,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他身后响起:“看来谢大记者对书法很有研究啊。”被陈总一表扬,谢闯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忙说:“哪里哪里,只是略懂一点皮毛而已,陈总平时写不写书法?”陈总笑着说:“不瞒你说,这可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谢闯说:“我小时候也很喜欢,家里太穷,买不起笔和墨,只好用水在青砖上练。有一次吃了晚饭开始练,练入了迷,一直练到第二天早上六点。”

书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谈话因此变得柔软而松弛。两人的趣味竟出奇地相似,都不是很喜欢王羲之,反而喜欢苏东坡、杨凝式和董其昌。他们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十来分钟过去了。“不好意思,我差点把正事忘了,”陈总突然拍了拍脑袋说,“昨天晚上,我认真拜读了你的方案和作品,这么年轻,就写出了那么多好作品,不简单。”谢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让陈总见笑了。”陈总亲自给谢闯加了茶,然后说:“你的构思很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确实是最大的财富,康力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人才的付出,是他们才华的结晶。从这个角度切入,描述康力人的精神面貌,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陈总喝了口茶,又说,“你可能也知道,另外一位作家也是我多年的老友,他跟我谈了他的构思,他准备从康力公司发展的大事件入手,写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大手笔。”

这时,陈总的女秘书走进来,拿了一份文件让他签字,又轻声说:“陈总,两点半钟有个会。”谢闯看了一下墙上的钟,只剩下三分钟了,他觉得女秘书就像足球场上的裁判员,吹响了终场的号子,陈总最多还能给他补时三分钟,这三分钟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可以改变他一生的三分钟,他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说服陈总。

陈总签完字,接着说,“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的办公效率很高,就在我出差这几天,已经跟那位作家签了合同。”听到这里,谢闯有些坐不住了,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往脑袋里冲,脸上的表情变得僵硬起来。“我很赏识你的才干,下次有机会一定会第一时间考虑你,”陈总笑着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合作的。”谢闯咬了咬嘴唇,仍然不肯死心,想要做最后的努力,他说:“陈总,我倒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道您想不想听?”陈总说:“请讲。”谢闯说:“我觉得大作家的构思也很好,他宏观地勾勒了康力公司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把每一个发展的足迹记录下来,非常有价值。而我的构思,是微观的,它的灵魂是每一个康力人对公司的一种情感,这对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应该说,两种构思,是不矛盾的,是相互补充的,如果可以的话,能否两本书一起写?”陈总听完,愣了一下,又点了点头,笑着说:“这倒是个好想法,回头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这时,女秘书又进来了。谢闯知道不能再留,马上起身道别。陈总一直把他送到电梯口,握着他的手说:“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我希望能有机会与你合作,我们认真研究之后,第一时间给你消息。”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