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逆 境

逆 境

时间:2024-11-07 09:00:23

农历正月初十,年味尚未散去,天气乍暖还寒。

我和戏校的演出团队,一起坐在大卡车上。大卡车呼啸而行,冷风飕飕,可我们并不觉得寒冷。我们戏校的实习演出团队,经常出没在荒山野岭上、深山老沟里。

人迹罕至的地方,只要有我们出现,就渐渐地热闹起来了。戏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戏台周围,摆满了卖饭的、卖副食的、卖鞋袜衣服包包的摊点。

三天后,我们从刚刚熟悉的地方出发,到另一座庙上演出。实习演出的地点,都在寺庙上。寺庙的楼阁堂殿或新或旧,规模有大有小。有些寺庙,仅有一间楼阁。不管寺庙大小,寺庙跟前,往往会有一座戏楼,没有戏楼的寺庙,就会有一座用土石修筑的简易戏台。庙小神大,有庙就有人朝拜敬奉。朝拜敬奉最隆重的方式,就是集会唱戏。

现代戏已退出乡村的舞台,乡村的大部分的文艺演出活动,是唱庙戏,演古装戏。

坐拖拉机,坐卡车,步行。奔走在山野里,尽管很累,可我们并不厌烦。三天换一个住宿的地方,有时住草窑,有时睡在石檐里,可我们并不觉得苦。新生活,新热闹,抵消了生活中的苦和累。

我依然负责班务事务,兼搞下乡演出的财务业务。我们演出名为实习演出,其实都是商业活动,每台戏都收演出费。演出费由我负责管理。

我正式登过台,却不会演戏,也没有演戏,如我在生存的道路上,直直地往下走,不会拐弯抹角,面对常人虚假的客套表演,不会敷衍应对。我登台的任务是,在每场戏开演前,向观众介绍演出剧目的内容,行话叫说戏。

我是个边缘人物,可是,往往会站在核心的位置上。

四月初的一天,我们去一个叫沟岔的地方唱戏。沟岔是深山老沟,有条小河,由北向南流去,小河畔上,有一座小庙,小庙对面,是一座新修的气势宏大的戏楼。小庙距沟前沟后的村子,都有三五里的路程,可以想到,平日小庙的冷清景象。随着我们戏校演出团体的到来,小庙热闹起来了。

那天,唱正戏的时间,我说戏后刚刚走下戏台,陈杰就走过来了。

陈杰走到我面前时,我叫了一声:“陈校长。”

陈杰没有应答,而是眯起了眼镜片后的双眼,镜片上的光亮一闪一闪的,显得神秘而诡异。

陈杰用这种表情看我,还是第一次。我心里不舒服了。

“冯老师,我们要查你的账。”陈杰口气沉沉地说。

要查就查呗,用得着这么看我吗?我不高兴地问:“怎么查呢?”

陈杰说:“你把所有的账都给我找来。”

本来,我的账本和条据都放在木箱子里,一直带在我的身边,可我偏偏说:“有些条据我没带,放在戏校了。”

陈杰右手挠挠稀疏的头发,焦急地说:“怎么办呀?这可怎么办呀!”

我没吭声。就他这种态度,他越急,我心里越痛快。

陈杰说:“这账非得今天查不行。老王都发话了。”

老王?这个老王是文化局的干事。戏校下乡实习演出前,那些正式招聘的专业教师已经去职,教师队伍自然薄弱了,文化局就给戏校派来两个蹲点干部,协助管理戏校演出团队。当时他们都没有职务,我们就以老再加上姓来称呼。这两个人一下来,就把戏校镇住了。传说他们下来是考查学生的,为剧团接收优秀学生打基础。也有人说他们是准备整体接收戏校,成立佳平县第二剧团。那个老田是县剧团的中年演员,由他任团长。老王帮助老田接收戏校,然后扶老田上马后再送一程。由此看来,老王和老田对戏校来说,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所以,我们这些教职工,还有戏校的法人代表陈杰校长,渐渐走向了边缘。学生开始向老王老田靠拢。

老王在戏校去教师化的言行非常明显,他能对学生示好,却不尊重戏校领导,经常会说:“这个事就这么定了。”“这个事我说了算。”“这个事出了问题我负责。”

戏校到处都是老王霸道的声音。

陈杰对这两个人心怀不满,只是人胆小,不敢对抗。所以,戏校就成了老王的天下。

我对老王的这种霸道行为看不惯,所以,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了抵触的情绪。

我脱口而出:“老王算个甚?!这账没带全。”

我要硬顶到底了。我不是害怕他们查账。我是对他们的突然袭击感到愤怒。

陈杰说:“前几天,王尚友书记就喊着说要查账,我没有理睬,今天老王说一定要查。估计是王尚友这个老家伙说甚闲话了。他今天也来了。你没看见?”

我说:“这账今天还真的查不成。要查,咱们一起回戏校查。”

陈杰无奈地说:“咱们正在演戏,怎么能回戏校查账?”

我说:“那等不演戏了,再查吧。”

陈杰质问道:“这账出了问题谁负责啊?”

我铁硬地说:“我负责。”

陈杰说:“我就把话直说了吧。他们说,你一个临时工,说走就走了。要是你把钱卷走了,就不好办了。”

我气愤地质问道:“他们既然认为我是一个临时工,说走就走了,那当初为甚让我搞财务工作?是他们的脑子进水了?不是当初脑子进水了,就是如今脑子萎缩了。为了这几个钱,我会损害自己一生的名誉吗?”

陈杰说:“你不要发火了。我对你一直是非常信任的,可王尚友,还有老王老田,他们不信任你。”

我郑重地说:“那就让他们来和我谈话。要是这账查过后没有问题,他们就要给个说法。”

陈杰不满地说:“有甚说法?查账也是正常的工作程序。冯老师,你就不要犟了,这戏校也够乱了。一人一个套路,人人都成了老大了。”

我硬邦邦地说:“反正今天没带账本。”

陈杰转身走了,一副灰溜溜的样子。陈杰是两边受夹击,不灰溜溜才不正常哩。

我的心情也好不在哪儿,心里的怒火直往上蹿。好端端的,就被人怀疑,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我顺便坐在了一个小土堆上。

戏开演了,锣鼓喧天,又吼又喊。

我面前有很多人在晃动,可我没有看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与我毫不相关。外部的热闹都与我毫不相干。我只顾埋头生闷气。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杨天突然喊道:

“冯老师,你怎么在这里?我在戏台上找了你好几圈。”

我问:“甚事情?”

杨天说:“老王叫你回去!”

我问:“回哪里?”

杨天说:“就是咱们住的那地方。”

我站起来,向前村走去。

杨天跟在我身后。

老田迎面走过来了。他主要负责演出事宜。按说开演前他就要到戏台上。可是,今天戏唱了几十分钟,他才来了。

我走在前边,老田却和我身后的杨天打招呼。

老田爱吃爱喝,没事的时候,就和杨天一起喝酒。总务上有吃喝的条件,杨天和老田的关系自然就搞好了。

老田不搭理我,我也没有正眼看一眼老田,一声没吭地走开了。

老田只负责演出事务,不与我正面接触。老田对我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既像看不起,又像惹不起。我是陈际斌的人,人人皆知。他平民百姓要在文化系统出人头地,就不能得罪文化局的人,更不能得罪陈际斌。当时,已经传出了陈际斌不主张由老田统领戏校的口风,提出了另外的人选。

快进村子时,杨天说:“冯老师,今天头头脑脑都在开会,是针对你的。他们好像在说,账面上应该有好多钱。他们怕你把钱卷走了。”

我苦笑了下,说:“他们还会说,我把钱贪污了。”我突然激动起来了:“他们都得了妄想症。他们不信任我,就不要让我搞财务上的事了,用得着这么造谣生事吗?”

杨天说:“那你就不要固执了,让他们查查账嘛。”

杨天这么劝说,是在显示他对我的友好态度。他造过我的谣言,我对他有看法,时时提防着他,不与他有太多的交往。母亲去世的那些日子,我悲痛过度,不能自拔。办完母亲的后事,我回到戏校,整天躺在炕上,很少走出办公室。十来天的时间,我几乎没有和戏校的人正面接触过。杨天知道我回到了戏校,就天天到我办公室和我叙话,有时引我到云雾观去散步。我终于从痛苦的深渊挣扎出来,开始过正常的生活。我很感激杨天,不再计较他造谣的言行。下乡演出,我管理财务,负责伙食核算,自然,给了他不少方便。

我大声说道:“我要让他们把肮脏的想法都想过了,再让事实说话。”

杨天说:“这陈校长让老王骂了一通。如今还在挨训。”

我说:“活该。”

杨天说:“陈校长对你不错呀。”

我说:“谁让他能硬的时候硬不起来?!”

杨天说:“他能硬起来吗?他人本身也是个绵善的人。还有老王,还有王尚友书记,都压着他,就是老田,也时不时给他出难题。他能硬起来吗?”

我和杨天走进村里老王住的地方。

陈杰低垂着头,老王黑着脸,王尚友的表情却很平静。

王尚友首先说话了:“冯老师,你把账放在戏校了?”

我“嗯”了一声。

王尚友说:“这账放在戏校里,要是丢失了,就说不清了。”

我说:“账带在身上,更有丢的可能。”

老王大声说:“你回去找账去,赶天黑回来。这叫甚事情。乱哄哄的。这个人说一套,那个人说一套,唯恐戏校不乱。”

看来老王也有怨气。

我质问道:“几十里的路程,我怎么能赶天黑回来?”

老王说:“你雇上一辆摩托,用不了几个小时的。”

王尚友不失时机地说:“这是我们才开会研究决定的事情,谁也不能违抗。”

账就在身边。我回去干什么呀?我要想往过转向,说明情况,可已不可能了。

我一声没吭,走出了窑洞。

我回到了我住的窑洞里,打开了小木箱。这只小木箱,是专门放账的。我把账务整理了一下,然后就躺下睡觉了。我虽然心情不好,可躺了一会儿,就呼呼入睡了。

太阳落山,我拿着账本和条据,还有二百多块钱,走出了窑洞,向灶房走去。

吃过晚饭,学生们又回到庙上演出去了,老王和陈杰、王尚友还站在灶房的院子里说着什么。老王居住的地方就是灶房院子里的另一孔窑洞里。我走进院子时,老王问:

“冯老师,吃过饭了没有?”

老王对我还算客气,像学生们一样,称呼我冯老师,可我觉察到,他内心里是对我有成见的。这成见不是因为我对他的不恭。我隐隐感到,与陈际斌有关。

我没有吭声,把账向陈杰递过去。

他们几个似乎觉得对我太过分了,王尚友马上向灶房里喊道:“老张,快给冯老师重新弄点饭菜。”

晚上十点钟,陈杰抱着账本和条据,来到了我住的窑洞。

陈杰一进门,就说:“我就知道这账没有一点问题,他们就要瞎折腾。”

我说:“陈校长,这账我不能再管了。”

陈杰笑着问:“有气了?有气你就向我出啊。不过,全戏校,大家就信任你,才让你管账的。当初,不让原来的老李管账,就是怕他出问题。你管上钱,大家都放心。”

我质问道:“事实上,你们放心了吗?”

陈杰说:“不要闹情绪了,这账非得你管不行。这个是戏校研究决定的事情。账务没有问题,谁也不能更改财务人员。这也是文化局同意的。账务有问题,你想管都管不上。你放心,以后他们肯定不会再刁难你了。咱俩关系不错,就算你在帮我的忙。”

我说:“既然陈校长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了,我听你的话。不过,我想知道谁力主查账的。”

陈校长犹豫了一下,说:“我看是王尚友在兴风作浪。如今戏校下乡实习演出了,戏校的大事小事老王都要做主,王尚友觉得心里不舒服,就故意出来搬弄是非。这个老王头脑太简单,就跟着王尚友跳起来了。老王这人,其实就是个鲁莽的汉子,上当了还不晓得上了谁的当。”

我明白了,戏校现在是三个领导三条心,谁都不服气谁。我管理着账务,他们都在盯着我。我随时都会成为他们的靶子。不过,我并不害怕。我在工作中没有如履薄冰的习惯,依旧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

农历四月十八,我随戏校的演出团队,回到了家乡。

我们的演出地点在武家寺,距我们王家寨村只有十里路程。这个庙会,是四十八个村的庙会,每一个村子为一个坛脑。我不明白坛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知道一个坛脑意味着一个村子。王家寨也是其中的一个坛脑。四十八个村子的庙会,规模是非常大的,赶庙会的人很多。

在开戏前,我没有站在台上说戏,让陈杰顶替我说戏了。我没有必要站在台上,向家乡人显示自己的身份。况且,我也算不上一个有身份的人。

陈杰说罢戏,在戏台上向乡亲们公布道:“你们的老乡冯凯盈送你们一本折子戏,叫《三岔口》。”

唱这出戏我是不用自掏腰包的,是戏校给我的面子。

这是一次给我长脸的演出,学生们知道这是我的家乡,所以每一场演出都很卖力。他们也没有挑三拣四,抱怨饭菜不可口,抱怨睡觉的地方太破旧。

庙会上我遇到了许多同学和熟人,自然,我们都会说说话,打打招呼。

父亲也来赶庙会了。父亲还在卖香纸。我觉得卖香纸不体面,但我也没有干涉父亲的行为。我明白,我太多地干涉父亲的行为,会惹父亲伤心的。他不管想做什么营生,我都应表示尊重。

学生也认识了我的父亲,有些学生还会和父亲说上几句话。

开饭时,不用我招呼,那些庙会会首都会叫我父亲去吃饭。有时,他们会把饭端在父亲卖香纸的地点。等父亲吃完饭,他们再把碗端回去。

我抽时间,就到父亲身边坐一坐。父与子,并不怎么说话,可是我们坐在一起,心里都踏实了。

三天后,我又走了。长大了,出去了,我和父亲总是聚少离多。

我盼望着下一次在家乡的周围唱戏,父亲再出现在戏场上。

五月初,没有唱戏台口,我们回到了戏校。

在戏校休息了几天,又一轮的演出时间到了。

出发的前一天,老王对我说:“冯老师,你给杨天买辆自行车。杨天打前站,不能和咱们一起坐车,天天要步行,太辛苦了。”

我和杨天的关系最近不错,给杨天买自行车,只要领导说了,我不应该反对。可是,我偏偏就说:“账上没有钱了。”

老王一听说没钱,眼就瞪大了。他的眼珠子本来就大,这一瞪眼,还真有些骇人。

老王质问道:“我们天天在挣钱,又没甚大的开支,这钱都到哪里去了?”

我说:“我也不晓得。”

老王还是质问的声音:“你管着钱,你怎么能不晓得?”

我说:“我是管钱的,又不是花钱的。这个你也不明白?”

我在明显地顶碰老王。这个老王,他看着我顺眼不顺眼,我不晓得,可是我就是看着他不顺眼。他太霸道了。他在戏校称王称霸,最看不惯他的人,就是我。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还没到毕业时间,怎么就轮到他调遣指挥,还把我们这些教职工都抛在了一边。他手一挥,就想遮住戏校的天,我偏不能让他得逞。

老王愤怒了,大手一挥,说:“查账!”

我说:“查就查。你们不是早就做过这种事?再做也没甚。谁查?”

在戏校,也只有我这么顶碰过老王。老王气得瞪了几瞪眼睛,可最后只大声说了两个字:“我查!”

我真想说:你不是财务主管领导,你就没有查账的权力,但我忍住了。我说:“账在办公室里。”

老王盛气凌人地说:“走,到你办公室去。”

领导说到这种地步了,我没有理由再用语言对抗了。我转身就走。

老王似乎怕我在查账前搞什么诡计,紧跟着我到了办公室。

老王查账,没有细看,只是粗粗地看了看报销的条据。他看到一张教练补助的条据时,说:“戏校都下乡实习演出了,这教练补助费就不能领了。我给陈杰谈过了,怎么陈杰还领这补助?我在会上也说过不止一次。”

陈杰既是校长,也是音乐老师,是当下戏校唯一能享受教练费的教职工。陈杰作为校长,主动放弃了教练费,那是陈杰的高姿态。如果陈杰想领这个教练费,也没有违反原则。因为学生虽说下乡演出了,可还在学习期间,教练依然在起培训学生的作用。我觉得,老王取消陈杰领取教练费的资格,是故意向陈杰发威。陈杰考虑过老王的态度,向我表达过不再领教练费的意愿。我劝他继续将教练费领上,看他老王能怎么样。这不是一个钱不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权威的问题。我这么说,其实就是故意在让陈杰挑战老王。陈杰听我的话了。

我说:“陈校长主管财务工作,只要他在条据上签了字,我就得支付。这是财务制度。”

我说得有道理,老王没办法反驳,但他感叹道:

“陈杰这人的私心太重了。戏校只有他一个在职的正式教师了,他还不取消教练补助费。从今天开始,你不能再发放教练补助了。我说了算。”

我嘴上没说话,心想:制度不是你说了算不算的事情。

老王又说:“我这个人,从来没想过要在戏校牟过甚私利。我在戏校跟着你们跑来跑去,没跟谁多要过一分钱。这个你是晓得的。”

说实在的,老王的确在戏校没有牟过私。但我看不惯他的霸道言行。

老王最后说:“以后我要经常查账看条据。不能让陈杰瞎胡闹。”

我无所谓地说:“看就看呗。”

老王只是看了看条据,并没有真的查账。

过了两天,老王又向我强调道:“自行车一定要买。”

杨天比我大几岁,刚过而立之年。这个人,不管做什么,都是有一手的,上接下应,游刃有余。以前他和王尚友关系不错,现在又和老王老田搞好了关系。这三人,在戏校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所以,老王想给杨天办点实事。

我一人顶不住了,就向陈杰汇报了老王要买自行车的意见。

陈杰说:“看着办吧。”

陈杰的话是模棱两可的。

有一天,我去文化局,见到了陈际斌,说了老王要买自行车的事情。

陈际斌说:“戏校都快解散了,他还要买这买那,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在财务的事上,你不要听他的。人家陈杰才是戏校的负责人。他只不过是一个蹲点干部。”

我明白了:陈际斌对老王有成见。我也明白:老王不能对戏校全权负责,他只不过是一个蹲点干部。以后,我对老王的调遣都以消极的态度应对。自行车终究没有买回来。我们两人的间隙越来越大。老王一直在盯着我的账本,平时还不时找我看看条据。不过,只要陈杰签过字的条据,我都报销了。陈杰的教练费还在照常领取。只是,我把老王不准报销的条据,装在了一个大信封里。平时老王检查条据时,他就看不到这些条据。戏校解散结账时,老王看到了这些条据,吃了一惊,质问道:

“这些条据哪来的?我怎么没有看到?”

我玩笑道:“戏校的天,你没有遮住。”

老王感叹道:“我怎么就让你冯凯盈耍了一把。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正派的人。”

我反问道:“我是管理财务的人,可我多吃多占过吗?我没有贪占过戏校的一分钱,难道还不是个正派的人吗?你说你不在戏校捞一分钱的好处,可你给杨天买自行车是甚意思?难道不是为了送人情吗?你为甚要对杨天好?你不清楚吗?”

我的反问,让老王无话可说。老王拉下了脸。

老王心里不好受,以后见了我,脸上总挂着那种既无奈又冰冷的笑意。我呢,也不理睬他。我没有和老王建立起一起工作过的友谊,当然,也没有大的冲突。

老王是个有后台的人,回文化局不久,就破格提拔当上了一个大镇子的党委书记。

最后,县委把他安排到权威部门当了一把手。以后我们见面,仍然形同路人,很少说话打招呼。现在回想起来,和当今的官员比较,老王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领导。起码,我不服从他的领导,他有气,却始终没有给我穿过小鞋。

我们戏校的美男俊女,往往在不唱戏的时候,会得意地在台上走来走去,向公众展示着自己的身姿派头,显示着明星的范儿。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盯着看。有些男生开始偷偷地抽烟喝酒,有些男生在台下挑逗一些看戏的女子,有些男生还无事生非地向看戏的年轻人示威,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小打小闹的冲突。戏校渐渐地转成了文艺演出团体,走向社会。

戏校走向社会的时候,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冲突。

那是一个初秋的中午,我们戏校的演出团队,从邻县坐大卡车回张家砭唱戏,途经的公路,正在油路。这边的工人把我们挡住了,坐在驾驶室里的老王下了车,和工队的负责人交涉道:

“我们要到张家砭唱戏,现在过不去,黑夜的戏就误了,请你们放我们过去吧。”

工队负责人是一个黑瘦的中年人,也没有为难我们,痛快地说:“行。”接着,他挥了一下手中的小红旗,将我们放过去了。

我们的车就缓慢地往过开了。

那些油路工人,看到车上的年轻男女,大声调笑道:“戏儿子。”

戏儿子是贬义词,学生们听了当然不高兴,男生回骂道:

“你妈才是戏儿子。”

车下的工人骂道:“戏子婊子,是一样的。”

这句话激怒了戏校的学生,他们也大声骂开了。

人一旦开始破口大骂了,一时是止不住的。

我也坐在卡车车厢里,大声劝道:“不要骂了。”

如果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骂,我的话还是有权威的,能够制止住。可是,这是戏校与外边的人的对骂。我的规劝不起作用了。

公路在改修,路况差,车行驶的速度慢,车上车下的人在互相大声骂嘴。

那个黑瘦的中年人向前边的工人挥了挥旗。

我们的车到了油路的那边,被工人挡住了。

拿小红旗的人问:“是不是那边没有放行,你们就过来了?”

老王已听到车上车下的吵闹了,没好气地说:“那边不放行,我们怎么能过来?让开。”

拿小红旗的人说:“不行。他们都追过来了。”

老王和老田先后从驾驶室里跳下来。

黑瘦的中年人带着一伙人,冲过来了。他一过来,就骂道:

“你们算甚东西?我把你们放了,你们怎么还骂人?你们这些烂唱戏的!”

司机在驾驶室里吼道:“他们不能骂人,你能骂人?”

黑瘦的中年人向司机骂道:“你个烂开车的,有甚牛的,老子见惯了。”

司机跳下了车。

车上的男生们也跳下了车,扑在了工人们面前。

工人们也向男生们扑来。

老王一看事情不妙,大声喊道:“不要动手。”

黑瘦的中年人首先向老王胸上打了两拳。

司机一看黑瘦的中年人先动手了,从一个工人手中夺过了一把铁锹,示威地向那个黑瘦的中年人砍去。

黑瘦的中年人躲开了。

男生们也向工人动手了,有的揪住了工人的头发,有的去夺工人手中的工具。

司机拿铁锹砍黑瘦的中年人,并不是真砍,完全是吓唬,可黑瘦的中年人动真的了,抢过一个人手中的铁锹,向司机身上砍了一铁锹。

司机三十来岁,经常运送我们下乡,是个血气方刚的人。他挨了一铁锹,愤怒了,抡起铁锹,疯狂地向身边的工人抡去。这阵势吓呆了工人们,他们一个个抱头逃窜,可是还是有几个工人被司机的铁锹打倒了。

一个工人抡起油路的木拐子,打在了老田的身上。

老田挨了打,却不能还手,不住地说:“你们打人犯法了。打人是不对的。”

这样的阵势,谁也不会去想打人对不对,犯不犯法。

双方仍然纠缠在一起,大打出手。

老王一直在喊:“不要动手。”

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老王的话。我在男生们跳下车的时候,也跳下了车。我不停地往住挡靠近学生的工人,还不住地劝说道:“我不是戏校的人,我是坐顺车的。”有几个工人,都被我推到了路边。

司机仍然不停地抡铁锹。有几个工人想扑过去打司机,可司机抡起的铁锹在转圈,形成了防护圈,他们根本靠不近司机。

老王和老田挨了很多打,可他们始终没有动手,反倒制止和拖拉动手的男生。

男生们终于在老王老田的阻止下停手了。工人们看到男生们不动手了,也停止了打斗男生,向司机围去。

老王命令男生们都上车。

我和男生们一起上了车。

我上了车,有一个工人指着我骂道:“那个人也不是好东西,还说他是坐顺车的。”

为了不再引起冲突,我没有吭声,由他去骂。

老王走到黑瘦的中年人跟前,质问道:“我都被你们打这样子,还没有出手,你们怎么还不停手?”

黑瘦的中年人指着地上躺着的人说:“你们都打倒我们的几个人了。”

老王大声喊道:“你们不住手,打倒的人会更多。这个责任我负不起,你也负不起。出了人命的事,你我都得坐禁闭。你比我更惨。是你先动手的。”

黑瘦的中年人一愣,终于明白祸端是他挑起的,事情闹大了,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即喊道:“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工人们停止了向司机进攻。

司机双手握着铁锹,站在一边。司机的胳膊上浸出了血水。

冲突造成了连司机在内的六个人负伤。老王老田只是挨了打,没有明显的伤痕。这次冲突,造成了五个工人受伤,戏校无一人负伤,过错方自然就成了戏校。

一个副县长来到现场,首先就训了一顿老王。老王心中有气,吼叫开始了。老王说他为了制止冲突,挨打受气,还要受领导的批评,这成了甚世道。没有他的制止,死几个人都是眨眼的事情。

副县长吼道:“这么说,你成了功臣?那我们应该给你颁奖戴红花啊。是不是?我告诉你,你是戏校的带队人,戏校和工队打架了,这责任就得你负。这个你都不明白,还当什么负责人!”

老王有苦无处诉了。目前陈杰是戏校的法人代表。这次演出陈杰没有出来。这个责任,真的就要老王负了。

这场冲突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不了了之。

因为这场冲突,戏校的命运很快就终结了。

戏校最后一轮演出的三台戏,是在父亲的故乡冯家窑子的那个乡镇上。戏是我写的。写戏,就是联系写演出戏剧的合同,简称写戏。戏校与油路工人发生冲突后,就到了张家砭演出。这台戏,戏校领导层只有老田一人参加了。第四天从张家砭出发时,老王来了,老田却回去了。两辆大卡车,运送我们去下边三台戏的演出地点。从张家砭到王家寨村,再到演出的地点距离不过几十华里。可是王家寨到演出地点的公路被洪水冲垮了。我们只能绕道走大漠城,然后折回来到演出地点。这三台戏写好后,老王想退掉。他们村附近也有几台戏要唱。我不同意。我对老王说:

“没有演出的台口,你们让我出去写戏。现在有台口了,你们又让我退戏,是甚道理?”

老王说不过我,只在他们村的附近演了一台戏。那三台戏和张家砭的演出依次向后推了三天时间。

大卡车过了大漠,向东南方向驶去。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大卡车停住了。老王从驾驶室出来,踏在踏板上,向上大声吼道:“这是到哪里了?”

车上的人都没吭声,大家都晓得他是在质问我。

老王又大声吼道:“冯老师,路怎么走?”

我说:“向右走。”

老王回到了驾驶室,怒气冲冲的,把车门摔掼得很响亮。

大卡车又行驶了几十分钟后,又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大卡车停住了。

突然,有几十个人站起来了。他们身边都停着毛驴架子车。我一惊:坏了。这成了甚事情。不用问,我就明白,前边的路肯定断了,这些架子车是来接我们的。我首先跳下了车。老王也下了车。老王黑着脸,没再大声吼叫。

到了开戏的时间,我们才到达演出地点,所以大家不得不加快速度吃饭,安排住宿,布置舞台。大家都忙的时候,我一个人却住进了一个老乡的家里,不再露面。这里是我写的戏,需要我去对接协调,可是老王却找不到我。第二天,我听一个学生对我说,老王骂冯凯盈这算甚东西。

陈杰和老田都没有随戏校团队下乡,只有老王一人负责。我这个助手不帮他的忙,他的确受不了。第二天,老王找我谈话了。

早晨,学生都在练功吊嗓子,我和老王走在河畔上。

老王说:“你不能再闹情绪了。你晓得吗?戏校很快就要解散了。”

我摇摇头。其实,我摇头只是对老王说话的一种回应。

老王说戏校学生原定七月份毕业,随后戏校解散。可是,因为戏校学生何去何从,还没有定论,所以推到了九月份。打架事件发生后,县上的领导开始慎重对待戏校的事了。

这时我的心情格外的平静。对我来说,戏校何去何从,已不重要了。我明白,戏校并非我的久留之地。我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老王说:“最后阶段,你要好好地工作,你的出路,要看文化局了。戏校再出了甚事情,对你肯定不利。前两天戏校打了一架,就加快了解散戏校的速度。”

我一直没有说什么。

当天下午,老王向我交代了一下工作,就被人接回去了。接下来的演出,由我一人负责。唱第三台戏时,陈杰一人回来了。

以戏校名义演出的最后一台戏,是在虎头峪庙会上唱庙戏。这是一座偏僻的寺庙,周围没有村子,我们老师和学生,都住在寺庙旁的石檐里。我一人住在小石檐里。以前寺庙一公里内没有村子,学生们只能睡在戏台上、庙会的窑洞里、寺庙周围的石檐里。我们当老师的,往往会住在距寺庙比较近的村子里。虎头峪庙几里路周围都没有村子,我们老师们也只能住在石檐里。我一人住在小石檐里,已算是受优待了。

下午,我正躺在石檐里休息时,陈杰走进来了。

我站起来,问道:“你回来了?陈校长。”

陈杰说:“嗯。”

陈杰没有坐在石檐里的意思,仍站在石檐口。

我问:“老王和老田没有回来?”

陈杰说:“他们永远回不来了。”

我一惊,问:“为甚?”

陈杰没有回答我,看看石檐,笑着说:“这真是个好住处呀。”

我说:“住孬住好,都是三天换一个地方。”

陈杰说:“这就是演戏人的生活。不过,我是再不用受这种罪了。”

我一怔,明白戏校解散的日子到来了。其实,戏校解散,前几天就有征兆了。前几台戏,陈杰没有到演出地点来,接着老田也消失了,这次下乡,连着演三台戏,一台戏还没有演完,老王也被人接回去了。这足能够说明戏校的日子不长了。

陈杰向外走去,我跟在陈杰身后。走在平地上,陈杰站住了,转身说:

“戏校的前途定了:戏校将组成一个剧团,不过不是原来传说的佳平县第二剧团,是叫云雾山戏校剧团。张正平这个人你晓得,是他承包了戏校。这人是个人渣,不过,会溜须拍马,领导就把戏校白白地送给了他。领导还说培养了一批学生,一个都不丢。甚丢不丢的,其实等于都丢了。云雾山戏校剧团不伦不类,也不是县上的正式单位,更没有编制,其实就是一个私人剧团。跟上他,戏校的学生就没甚前途了。戏校整体向承包人移交,你们几个临时工,都移交过去了。唱完这台戏,咱们戏校的工作就结束了。咱们辛辛苦苦培养了三年的学生,最后交给了张正平,让人放心不下啊。”

陈杰过去的主张是,将戏校转换成一个正式的第二县剧团,县剧团自然减员过多后,就将两团合成一团。这个计划县上的领导也表过态,认为可以考虑。

我说:“张正平平时见人一面笑,看起来是挺好的一个人。”

陈杰叹息道:“不打交道不知道,一打交道吓一跳。不过,老王老田也白干了。老田也一直盯着戏校这块肥肉。老王想扶老田上马,也扶不成了。最后,张正平成了戏校的最大受益者。听说,在张正平承包戏校的过程中,陈际斌帮过大忙。所以,张正平应该不会为难你。你在戏校过渡一个时期,再找一条新的出路。演出团体,不适合你。”

就在这时,张正平走过来了,步子大,节奏快,气势很足的样子。他身后跟着文化局的干事刘永。他觊觎戏校已久,据说他曾多方活动,要来戏校取代陈杰当校长。所以,以前他见了戏校的教职工,不管正式的,还是临时的,都会主动招呼,一律叫老师,极为客气。今天他看见我,斜了一眼,一言未发,好像我欠着他的债。

张正平声沉气粗地说:“陈校长,我们走了。后天我们在云雾山见。”

陈杰说:“好的。”

刘永在戏台下骑上摩托,张正平骑在后座上。摩托吼叫了一声,呼地开出去了。

陈杰说:“我们后天就回去了,他还要骑着摩托来戏场示一示威。真是一个无聊的人渣。”

陈杰在恨声恨气的语言中,宣泄着对张正平的不满情绪。

云雾山戏校剧团这个名称,是张正平命名的。云雾山上有西北地区影响最大的道观,名气比佳平县大,所以剧团开头称呼云雾山,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增大剧团的名气;戏校下乡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所以这戏校二字也不能丢。云雾山戏校剧团成立后,其称呼还是戏校,日常的对话中,从来没有人叫过云雾山戏校剧团。在我人生的履历表上,我也没有写过在戏校工作过几年,在云雾山戏校剧团工作过多少时间。

戏校演变成一个私人剧团,私人剧团所有的业务,与我的爱好不沾边。我的前途黯淡了,但是我还是留下来了。戏校是我的临时栖息地,是跳板,我要利用好这块跳板。不过,这块跳板我终究没能利用起来。正式招聘的专业老师,早在戏校下乡实习演出前就被解聘了。最后留下来的就是几个临时的教职工。我们临时教职工,大都不能上舞台,所以成了张正平铲除的对象。首先,炊事员老张被踢出局。我意识到,第二个出局的人,就应该是我了。我并不留恋这个由戏校演变的私人剧团,可是我要找到新的出路,才能离开我曾经热爱的戏校。

冬天,戏校的学生在加紧排练新戏,而我,却无事可做。张正平见了我,总是左眼斜右眼瞪,没个好脸色。杨天也不与我来往了。每次见到杨天,都是我先开口,杨天的回应总是淡淡的,好像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杨天是张正平的表弟,当初杨天进戏校搞总务工作,也是张正平推荐的。张正平承包戏校,杨天成了事实上的第二号领导。打发炊事员老张,也应是杨天出的主意。杨天一直与老张不合。

我找过陈际斌,说了自己对目前处境的担忧,可陈际斌安慰我暂时就在戏校混日子吧。他还说,有他在文化局,张正平不会将我清除出戏校的。

我请假去了大漠一次,试图在大漠寻找工作的机会。然而,我住了两天,一无所获地回来了。

我去大漠的那天,武功老师刘正在县剧院演出时受伤了,住进了医院。

我回来后,张正平露着笑脸,客气地问:

“你回来了?”

我说:“回来了。”

张正平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刘老师的跟腱断了,刚做过手术。你没甚硬业务,侍候他一段时间吧。学生都在排戏,再抽不出闲人了。”

侍候病人是苦差事,但我只能说:“行。”

刘正是外地人,在戏校当了两年多的武功教师,最终没能找到正式的工作,只能在戏校混日子。他的心情不好,年纪轻轻的,跟腱又断了,脾气更大了。我将他背出来背进去,还背着他上厕所,给他倒尿盆,尽心尽力地侍候着他。可他因为心情不好,总对我的侍候挑三拣四,吩咐我为他做什么的口吻都是冷冰冰的。我没有过分地计较他的言行,但我也没有对他显示真诚的人文关怀和热情,公事公办地侍候了他一个多月时间。

侍候了一个多月病人,我身体垮下来了。一度时间,头疼,浑身酸乏,夜夜失眠。人常说,好人侍候病人,侍候的时间长了,好人也成了病人。我亲身体验了。

我回到戏校,见到张正平,张正平的脸色阴沉沉的,对我的打招呼视而不见,一声没吭地就走过去了。

这天黑夜,我坐在椅子上看书时,杨天闯进来了。

杨天喝过酒,脸面亮光光水津津的,走路有些摇晃。他一进门,还没等我说话,就大声骂道:“你是个甚东西?!你他妈的住在戏校不走是甚意思?你给老子明天就走人。”

我一看就明白,这个小人是想借着酒精向我撒野。他想把我赶出戏校。但要赶我走,又没有个好借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他就以撒酒疯辱骂的方式污辱我,逼迫我辞职。

杨天越骂越有劲,骂了几十分钟的时间,骂累了,才坐在炕上,喊道:“这是老子的地盘,老子今天就不走了。”然后,杨天躺在了炕上。

我一声没吭,任由杨天破口大骂。如今戏校是他们表兄弟的天下,他们的天下他们想打谁就能打谁,想骂谁就骂谁。这是我们的皇帝留下来的传统作风。真理、正义、错误只不过是有权者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别人的评判说辞,与己无关。比如杨天酒后骂人,我要是还口了,人家会说我和一个醉汉斤斤计较,心眼小,把所有的过错推在我身上。如若我酒后骂了人,人家就会说我在酒后耍赖,还会骂我是酒鬼。有权者可以把白的说成是黑的,把黑的说成是白的,谁也不能哼一声。谁要是胆敢哼了一声,祸福就难料了。

杨天躺了一阵子,站起走了。此后几天,杨天见了我,头扬得高高的,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反倒像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这个小人,在此前的戏校演出期间,我给了他不少方便。他要借钱,公款不够了,我就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灶务上开支超了,我就找陈杰协商,多给灶务上拨些款。可是,这个小人刚刚得势,就不认人了。这是一个狡猾残忍也势利的男人。多少年后,我想起这个人,还心有余悸。

正月初八刚过,戏校就开始下乡演出了。张正平安排我去打前站。打前站是辛苦的营生,总是要比演出的团队早走一天。那时的车辆少,远路坐班车,不通班车的地方,就要步行。

此消彼长,我和学生在戏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了戏校离不开的人物,我却成了无关要紧的吃闲饭的人。那些我曾经批评过的学生,开始有意跟我搞对抗,或许,也是杨天在怂恿他们跟我闹纠纷。我安排下住的地方,他们不满意,就质问我怎么安排他们住这种地方。有时,有些学生无缘无故地讽刺我几句。当然,多数学生对我还是非常友好的。张正平的一个亲戚,是一个很傲的女生,性格也不怎么好,可对我一直保持着尊敬友好的态度。多年后见到她,我还觉得格外的亲切。

有一天,我们在一座离村子比较远的庙上演戏。我打前站,先一天到了演出地点。

食宿地离村子远,大家不太高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有一个叫王成的男生,却抱怨起来了,他说他的住处在后村边太远了,他不去住。我没有理会,安排下的地方大家都不住,不就乱套了?

吃过晚饭,我正躺在住处休息时,张正平找到我,一进门就气冲冲地喊道:“你甚事都弄不成。打个前站都弄下一堆麻烦事。”

我站起来,问:“怎么啦?”

“你安排的地方王成不住,说太偏僻了。”

“偏僻也得有人住啊。他嫌偏僻谁不嫌偏僻?人人都像他一样,安排下的地方都不住,不是乱套了?你也是唱戏出身的,这个道理你不懂?”

“太偏僻的地方你就不能安排人,应该和管事的人协商调换一下地方。”

“我协调过,人家说地方有限,没办法满足我们的要求。”

“还不是你的方法不对头。我就不信他们再没近一点的窑洞。你看这事弄成甚了。王成说他的脚崴了,晚上的戏演不成了。这明显是在闹情绪。”

“人人都像他这么闹情绪,这戏真还演不成了。责任也就成我一个人的了。”

张正平喊道:“就是。”

张正平如此蛮不讲理,我无话可说了。

张正平大声喊道:“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要负完全责任。”

张正平说罢,愤愤地走了。

我打了一阵子前站,张正平又让我跟他去写戏。他要到外县去写戏,得有一个帮手。他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到处跑。我们进过沙漠,睡过庙会上的冷窑。还在庙上长跪不起,等祝神的人三番五次地向神仙征询意见,写我们的戏。有一天,张正平让我回戏校演出的地方通知新的演出地点。我坐班车到了武远县,天就黑了。武远县城距我们演出的地方有二十多华里的路程。我认识文化馆的一个摄影家,就问询着找到了这个摄影家,借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向那个偏僻的地方行进。天黑,路生,平时又不敢走夜路,可我还是硬着头皮出发了。我上坡推着自行车,平路下坡骑着自行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了演出地点。我通知了新演出地点后,就连夜骑着自行车,回到了武远县城。第二天早晨,我将自行车还给摄影家,又坐班车与张正平去会合了。

不久,没有演出台口,我们戏校团队全员回到了云雾山。张正平承包了戏校,除了给演职员们发工资外,不上缴一分钱,住的地方,是云雾山会务上窑洞,也不用出租赁费。这样的好事,只有张正平能遇到。中国有好多事情证明,奸诈阴险者往往能够荣华富贵,讲良心道义的人往往要穷苦一辈子。

戏校新一轮下乡演出的前一天,张正平在路上遇到我,漫不经心地、以淡淡的口吻说:

“你不要跟我们下乡演出了。”

这是一句含糊的话。不过,他不明说,我也不能明问。他们下乡演出去了,我一人留在了戏校。后来,我想,要是那天我没有遇到他,他会不会说那样的一句话。他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

一九八九年的仲夏,我一人在戏校的上院生活了两个多月。

太阳升起,我走出办公室,不由得四下张望。院子空荡荡的,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我一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座院落,有十来孔窑洞,中部有一个折角,所以窑洞同排不同向。入口处的几孔窑洞前,有堆厚实的土圪塄,窑洞与土圪塄的距离不到两米,院子就成了窄窄的走廊。从走廊穿过,转一个大角度的折角,便是另一个方向的窑洞,这面的院子宽敞了很多。大院子的侧面和西边,是陡立的土坡,没有出路。尽管这是一院普通的院子,尽管只有我孤苦伶仃地住在院子里,可我不想离开,也不忍离开。可是,我在戏校成了无一用处的人。一切迹象表明,我与戏校告别的日子到来了。

有时,我会走出校园,去山头上的庙宇间散步游荡,直至夜色降临,才回到办公室,动手做晚饭。那些日子,无所事事,我本该看些书籍。可是,心烦意乱,我没有看过一本书。有时实在是寂寞难耐,我就会搭乘顺车进城,在街道上溜达几圈。

这时,我怀恋起了那些下乡演出的时光。

两个多月后,一个学生回到了戏校,见到我,说他们住在了县城的招待所,准备在体育场演出。我随后和这个学生一起进了县城。我进城要找张正平谈话,探他的口风,看他是不是真的准备辞退我。明人不做暗事,他要辞退我,就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从正月起,他就没有给我发过工资。现在辞退我,总该多少给我发些工资吧?

我走进招待所,正是下午的开饭时间。戏校的学生都进饭堂吃饭。遇到了几个学生,他们说:

“走,冯老师,吃饭去。”

尚没有人正式通知我离开戏校,就是我离开了戏校,遇到了一块厮混过几年的人吃饭,一起吃一顿饭,本该没什么。

我随学生们走进了饭堂。我刚坐在凳子上,拿起了筷子,张正平走过来了。张正平的脸色黑愤愤的。我朝张正平笑了笑。

张正平突然大声质问道:“谁让你吃饭的?”

我愣住了。我跟前的几个学生也愣住了。这样心狠尖刻无情的人,人生难见几回。

张正平接着喊道:“你有甚资格在这里吃饭?走开。你今天能吃我们的一口饭,我就不姓张!”

这是我终生受过的最大的羞辱,比无缘无故地被暴打一顿都让人难受。

我就是再脸皮厚,也吃不成这顿饭了。后来,我想是不是该出手和他打一架,骂他一顿,出出气。事实上,他管理戏校后,用了许多亲戚朋友,只要我出手了,他不动手,他的一句话,他的亲信完全会将我打成残废,甚至置我于死地。这个人人品很差,心狠手辣,当时已是佳平县人人皆知的人渣。戏校的学生回忆起他,没有多少人能说他的一句好话。他承包戏校剧团时,克扣学生们的工资,作威作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后,戏校的学生一个个出走,不到两年的时间,戏校这个大家庭,彻底瓦解了。

云雾山戏校剧团解散后,我不经意间,和张正平又见面了。他毕恭毕敬地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知道你会有出息的。”

我淡淡地一笑,没有搭腔。后来,我才听说,张正平巴结上了县长,还有一个副县长,因为一件不能明说的事情,和陈际斌翻脸了,所以不再顾忌陈际斌的面子,强硬将我踢出了戏校。

十多年后,我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可是他早已作古。在他儿子的婚宴上,能想起他的人不多,我想起了。我没有一点恨意。他干了太多的坏事,可老天爷最终惩罚了他。不要记恨一个被惩罚过的人,他在受惩罚的时候,人们再仇恨,等同火上浇油,落井下石。虽然中国有句古话,叫痛打落水狗。可是落水狗已经落难了,我们再痛打落难的狗,或置于死地,那属于人性泯灭的行为。逝者为大,我不再追索张正平做过的那些丧尽天良的往事。

记得,那天下午,我从招待所出来,无心看一眼县城的景色,低垂着头,步履匆匆地向戏校走去。我不知道是否遇到过熟人,不过,我低着头,谁都不想理睬的样子,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主动向我打招呼。

回到云雾山的戏校,天色已暗淡了。我开开办公室的门,扑进去,躺在床上,一夜再未起来。这一夜,我失眠了。我想走出山村,走向更远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可是,最后还是从哪里来,又要回到哪里去。我不想回去。我不愿再忍受那些嘲弄讥讽的眼神。可我别无选择。又是一次令人尴尬的回归。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铺盖和衣物,手里提着一纸箱子书籍,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没有送行,没有话别,我心里塞满了忧伤。

我不能背着行装回家。我将行装委托给了在交通局工作的老乡,让他托顺车捎回王家寨。然后,我坐上班车,到了张家砭。

张家砭到王家寨还没有通班车,也没有遇到顺车,我只能步行回家。

当我回来站在村子对面的山头上时,心潮涌动,百感交集。高中毕业,我没能上大学,回来了;应征入伍,我没能如期服役,又回来了;在戏校任教后,大家都认为我终于走出了山村,可是,我还是回来了。每一次回来,都不是荣归故里。每一次回来,都是落荒而逃。归去来兮,这就是我的命运。

那天前晌,有人传话说我的铺盖从县城捎回来了,放在一个小卖部的台子下。父亲不在家,我又没有脸面去背铺盖。可是,铺盖放在小卖部的时间越长,看到的人就越多,议论的人也越多。几天后,事实证明,我不是凭空胡猜乱想。后晌,我让人把在学校上学的外甥叫出来,吩咐他替我去背铺盖。随着铺盖的回来,我再次成了村人耻笑的话题。我在戏校工作期间,多次回过家,也在村子周围的寺庙上唱过戏,熟人见到我,都是赞不绝口的姿态,都说我有出息,终于出人头地了。他们没有料到,两年多后,我又回到了原点。嘲弄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了我的身上。多少年来,我一直摆不脱被人嘲弄的命运,好像我的身子,就是聚集嘲弄视线的身子。

有一天,我在乡政府硷畔上的小卖部买牙膏,小卖部的小老板陈怀文问:

“你为甚不在戏校干了?”

第一次被人这么问,我不好回答。

陈怀文接着说:“对你来说,戏校的这份工作不错呀。”

我觉得陈怀文不怀恶意,自信地说:“我还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突然,陈怀文以不屑的口吻说:“人家谁要你哩,要你做甚哩。”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尽管我明白,背后的非议更甚,可是从戏校回来后,直接面对面挖苦的话语,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刺耳的话,灼人的目光,见不得,听不得,可是,必须面对。我明白,要在这个村子生活,就要直面那些嘲讽的目光。否则,我就不能活下去了。

我突然醒了。两眼蒙眬,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怔怔地望着窑顶。

灯泡亮着,散发着昏黄的光辉。

父亲坐在后炕上,盘着腿,吸着老旱烟锅,面露忧悒之色,还好像在沉思着什么。

吃过晚饭,我觉得晕晕乎乎的,就倒躺在炕上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我坐起来,准备出去方便一下。可是坐起来,又觉得浑身发困,不想动了。我低着头,呆呆地望着两腿之间的炕皮。

窑洞里静悄悄的,静得连父亲吸旱烟的咝咝声都能听得非常清晰。

突然,父亲说了一句话:“回来就回来吧,天塌不下来。”

遭遇解职回家,从常人的角度看,我给父亲丢了脸。也许,父亲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自从我回来,父亲没有说过一句重话。在我身处逆境时,父亲永远是那个默默关注我的人。没有说教,父亲也不灌输自己的做人理念,他相信他的儿子,本质和他一样。

父亲一生很少做饭,母亲去世后,每顿饭,都是父亲自己动手做。我回来了,想帮父亲做营生,帮父亲做饭,可是被父亲拒绝了。

父亲只会做粗茶淡饭,可我总觉得父亲做的饭很合我的口味。

十一

时令刚刚进入秋季,天气非常的闷热。人常说,秋晒如刀刮,就是这种天气。我们家的土窑洞地势低,夏天秋天有些阴暗潮湿。阴暗潮湿的地方往往会有很多跳蚤。我睡在土炕上,跳蚤你来我去,一夜不停地咬着身子,很难入睡。原来的小土窑洞也有跳蚤。记得,我住在小土窑洞时,每天夜晚睡下来,感觉到跳蚤上身了,就用手一按,按住了跳蚤,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放进准备好的塞着橡胶盖的小瓶子里,然后盖住盖子。这样的捉跳蚤的流程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第二天起来,瓶子里往往会装有几十只已经闷死的跳蚤。有一夜,我被跳蚤咬得难受,实在是难以入睡,所以一直翻动着身子。父亲被我惊醒了。

父亲担心地问:“你怎么了?”

我说:“让跳蚤咬得睡不着觉。”

父亲再一声未吭。

第二天吃前晌饭时,父亲说:“王保忠家里没有跳蚤,你到他家里住一段时间吧。天气冷了,跳蚤就自消自散了。”

王保忠这个人,以前没有给我留下一点好印象。他指责过我,唾骂过我,也刁难过我们家。可是,今次回到村里,他是对我最客气友好的人。他见了我的面,总会友好地笑一笑。我进入戏校工作时,他就改变了那种看不起我们家庭的态度。他说:“你是个有骨气的人,正派的人,以后不管做甚,你都能够做好。你小时候我错看了你,如今我不会再错看你了。”

我长久地记住了王保忠这个人。他大半生看不起我们的家庭,欺负过我们一家的人。可是他人到老年,在我身处逆境时,又送给了我一份温暖的友谊,馈赠了我一份精神力量。

王保忠的养子买定结婚成家,住在石窑洞里。王保忠住在了土窑洞里。这孔土窑洞位居高处,干燥清爽,没有跳蚤。我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黑夜睡在了王保忠的家里。

十二

村子,景物依旧。我熟悉村子的每一块地方,仿佛不曾离开过。然而,我已经看不到我们曾经生活戏耍过的场景。闲来无事,我不停地到处转悠溜达。

我走到戏闹过的场上,场上没有一个人影。我走到小河畔上,小河水淙淙流淌,却不见戏水的孩子。我走进山野里,山野空旷,也没有看到一个拔草的孩子。一眨眼,我们那帮孩子都长大了。当下的孩子,跟着时代的步伐,玩耍新的玩具,寻找新的刺激。我们那种老套的耍法,只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秋天,快到收秋的时节,庄稼不用锄务了,庄稼尚未成熟,所以有一段短暂的农闲时间,硷畔上的房根下,常常会坐着一些年轻人,打扑克下象棋。上年纪的人,也坐在房角里,说着村事家事。他们没有大事可想,随遇而安,不会为达到很高的目标发愁。他们是快乐的。望着他们散淡快乐的举止,我想,当初高中毕业,我随波逐流地当一个农民,也许今天会和他们一样的随遇而安,谁也不会再把我当作嘲弄的对象。如今,我已无法融入乡村的生活。我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我只能走出山村,一直朝着更远的地方走去。

我的路我自己走,我的命运我自己安排。我不能屈服外部的干扰。我要越过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走自己的路。

人年轻,有信心,胸怀大目标,所以,我有勇气面对一切闲言碎语。他们除了说闲话,冷嘲热讽,还能把我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我不能倒下去。我一没偷,二没抢,三没有伤害过别人,四没有干过任何有违道德的事情。我有理由站直了。我要站直了。被唾沫点子溅死的人有,可不能是我。让唾沫点子溅死的人是无能的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我是一个胸怀壮志的文学青年。只要我努力,美好的前景依然能够闪亮呈现。

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我的心情渐归平静。

我再次踏上寻找工作的路途。

我搭顺车,进了县城。

县城,一个熟悉的地方,却依旧没有我的份额。

我在二中上学时,经常进城买书溜达。后街那个小小的新华书店,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戏校工作期间,我也会经常进城,游走在这条街道上。为数不少的人,都知道我是戏校的老师。那时我觉得自己与县城沾着边,走在大街上,也是理直气壮的样子。今次进城,我感到自己是这座小城的局外人。那时,乡村的人还不习惯住在城里,也没有资本住在城里,更没有随便打工的地方。我脱离戏校,也成了县城的匆匆过客。

我来到了武开明工作的商贸公司。

武开明在我们村当过十来年的干部,一家人住在我们村的沙坡上。武开明那时虽是三十来岁的人了,可是性格像小孩子,贪玩。我们小时候经常和他一起打扑克、溜冰、游泳,自然互相非常熟悉,算得上是忘年之交。

武开明家正在城坡上修建石窑洞。

武开明说:“这几天你就住在我们单位上,在我们家吃饭,给我帮几天工。我是说你半天给我帮工,再用半天的时间找县上的领导,看县上的领导能不能重用一下你。我听说新来的副县长常敬斌是个热爱文化的人,他分管文化单位,你可以找找他。”

武开明的建议不错,我既给他家帮了工,也不用住旅店,同时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在给武开明家帮工的期间,我找过几次常敬斌。可常敬斌不是下乡去了,就是开会去了。找一个副县长,真是很费时间。

武开明家的石窑洞建起来了,我出来也有十来天的时间了,我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头一天,我终于见到了常敬斌。

常敬斌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为人很爽朗。他翻看了一下刊登着我的小说的杂志,连连说:“不错,真不错。佳平县能有这样的人才,确实不错。”

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假。我以为,这是一个官员的客套话。

最后,常敬斌说:“人才难得呀。我们会尽力想办法,给你创造一个适合你工作的机会。”

这是一个空头承诺,但这也是我唯一能看到的希望。

十三

乌云满天,阴风四起,或者是阴雨绵绵,这样的气候会促使我的情绪更加消沉。事实是,这个秋季,天空明媚,气候清爽,每一天,我都觉得神清气爽。我虽心有隐忧,心情却渐渐地好转起来。苍天也在帮我从逆境中往出走。我相信,我将会再次走出山村。那些嘲弄的目光,会从我身上折射回去,转变成羡慕的柔光。

秋意越来越浓,眨眼间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和父亲一起上山收割庄稼。我们按着节令,按着庄稼成熟的顺序,拔糜子,割谷子,掰玉米棒子,刨洋芋,拔黑豆。我们遗弃了那些贫瘠的土地,种的庄稼越来越少,这收秋的速度就快了。我们收割半天庄稼,歇半天,觉得还没怎么受累,庄稼就都收割回来了。我已不再害怕苦功气力活,我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渐渐显现出来。最先是母亲认为我是能吃苦的人,渐渐地,父亲认为我是个能吃苦的人,村里的人也认为我是个能吃苦的人,同事们也认为我是个能吃苦的人。多少年来,遇到苦活重活,我从来没有回避过。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有吃苦耐劳的品格,我却玩笑着说:“我本来就是个受苦人。”

收罢秋,已是初冬时分。这个季节,是修建梯田的时间。全村能上地的男女劳力,都会集中起来,上山修梯田。

父亲已年过七旬,村里的人自然不会再指望父亲出工修梯田。可是,不出工修梯田,年终按人摊工分,不够分的人家,就要出钱。这是常规。我的户口在村里,我是王家寨的一员,我回到村里,就是一个壮劳力。

我既看到了再次工作的希望,又不在乎人家的议论,自然就能够轻松的出工。

我随着几十个男男女女,一起上山修梯田。山坡上,人来人往,你追我赶,有人推平车倒土,有人挥舞着老镢头,有人铲土,有人说笑,有人吆喝,工具碰撞工具,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样热烈壮观的劳动场面,农村单干后,几乎见不到了。

我被热烈的劳动场面感染了,心情愉悦,卖力地挥舞着老镢头。小队长丑小子巡视着我们小队的地盘。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单干后,村里的大小村干部,已没有多少机会吆喝着农民干活了,唯一的机会,就是修建梯田。生产小队的建制渐渐取消,目前村里自然不设小队长一职了。丑小子,这个最后的生产小队长,不放过任何发威的机会。他走在我跟前,喊道:

“冯凯盈,称甚好汉哩?!”

我有点莫明其妙:“卖力修梯田叫称好汉?”

我停住手,扶着老镢头,望着丑小子。

“光用蛮力,不看人,镢头掏在人身上怎么办?我看你也白活了二十几岁了。”

我看出了,丑小子不仅仅是想发小队长的威,而且是想羞辱我。

我说:“我看你是白活三十几了。”

丑小子说:“你看你活成了甚人了,还和人顶嘴。你把顶嘴的本事用在正事上,也就不会让戏校开除了。”

我不能白白的让他羞辱。我回敬道:“我没本事,你有本事,你有本事也就当了个小队长。这个官,谁爱当。也就是你这种灰汉才当哩。也只有你的老婆会给你搞这么个官。”

最后的这句话,揭了丑小子的老底。他的婆姨和村支书有暧昧关系,多少年了,是村里人人皆知的事情。只是没有人公开对他说过。

丑小子被激怒了,骂了一声我日你妈的,抄起一把铁锨,扑过来了。

我也挥舞起了老镢头。一场血拼眼看就要发生了。不过,我们两人仅仅对峙了短暂的几秒钟,就被其他人劝住了。

这天,我劳动的好心情,就这么被丑小子破坏了。当然,他的心情也好不在哪里,可他那叫自作自受。

后来的几天时间,再没有人在我面前说过风凉话。我明白,人一旦软弱了,就会受人欺负和凌辱。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然而,当你凡事忍让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一个窝囊废,任人宰割的对象。他们就可以随便欺侮你。唉,活成一个正派的人,讲道理的人,真是太难了。

十四

冬天,跳蚤消失了,我搬离了王保忠家的土窑洞,回家居住了。今次回来,我更愿意陪伴父亲,和父亲一块住在家里。黑夜,父亲到邻居家串门子,我一人坐在家里看书。白天,我们吃过饭,父亲洗罢碗筷,才出去溜达。我要洗碗筷,父亲却不让我洗。今次回来,我感觉到父亲像小时候一样疼爱我。那浓浓的爱意,多少年后回想起来,我都会眼睛发热。

有一天,我出去转了一会儿,回来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堆劈碎的硬柴片子,这是烧火的硬柴。碎柴片子跟前还放着几根粗木桩子。我拿起斧头,开始劈粗木桩子。父亲回来时,我已把粗木桩子都劈碎了。

父亲不高兴地说:“谁让你劈柴哩?这柴木碴子溅起来,溅在脸上,会把脸扎烂的。我的脸就扎烂了。”

父亲说着,给我看了一下他的脸。他的脸真的有一绽半寸长的划破的血痕。

父亲接着说:“我这老皮老脸,划烂了没事。可你年轻,划烂了,脸上就会留下疤痕。”

我说:“其实,我年轻,比你反应快,能躲过溅起来的木碴子,根本不会划破脸。”

父亲瞪了我一眼,没再吭声。

十五

漫长的冬天来临了。怎么才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把自己封闭起来,像高中毕业那阵子,闭门读书?在戏校混了一段时间,我已不能长时间地安静独处。我不愿再长时间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我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我希望找到自己的活动场所。

有一天,我在硷畔上溜达时,看到一个乡上的干部,背着一杆土枪,手中还提着一只打死的野兔。我的眼前一亮,盯住了乡干部身上背着的猎枪。

几天后,我就出了五十块钱,买了一杆土枪。

吃过早饭,我就背着土枪上山了。

山连着山,空旷静谧。我翻越着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寻找猎物。黄土群山中,最多的猎物就是兔子,山鸡,鸽子。

我在山野里奔走时,偶尔会遇到放羊的人,拦着一群羊。冬天的山野上,只有放羊的人在放羊,打猎的人,少之又少,一个村,还不会出现一个打猎的人。以农耕为主的陕北人,向来把打猎看作是不务正业。在村人的眼里,我常常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一座小山丘上,蹲着一只狐狸。

我站住了。狐狸与我的距离超过了一百米。土枪的射程仅仅是五十米,真正的杀伤距离在二十米左右。我想绕一下路,在侧面的土丘上向狐狸射击。

狐狸看到我在注视它时,就站起来了。我向侧面包抄过去时,狐狸拖着长长的尾巴,跑开了。狐狸是很聪明的动物。我们常常说人精明过度时,会说:你比狐狸还精。狐狸是我们这里最值钱的动物,一张狐狸皮能卖一百多元钱,这在月工资三四十元的时代,确实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传说狼是玉皇大帝三儿子三官爷的狗,狐狸是三官爷的猫,狼和狐狸也算是沾神仙气的动物。我们这里的人一般不会惹动狐狸和狼的。狼已在我们这地方绝迹,狐狸却依旧养尊处优地在山里晃荡。因为狐狸皮值钱,也有胆大妄为的人,铤而走险,打狐狸。人们就骂道:打狐子套狼,爬一辈子干场!爬干场,就是指在讨吃要饭混赌博场。我才不在乎人家骂什么,今天遇到了狐狸,狐狸就是我的猎物。

狐狸跑下了土丘,向对面的山坡上跑去。

我绕过山丘,向狐狸追去。

狐狸跑一会儿,还停下向后看一眼。没有多少人敢惹动狐狸,所以狐狸并不太害怕人。它有时似乎不相信人还真的敢追杀它。

狐狸奔跑的速度并不快。上坡时,我追它比较吃力。下坡时,我的奔跑速度比它快。快要接近狐狸时,我举起了枪。狐狸向后看了一眼,发现危险就在眼前,拼命奔跑起来。狐狸逃离了有效射程范围,我只好收起了枪。可是,我不能就此罢休。我跑不动了,狐狸奔跑的速度也慢了。狐狸看到我被它甩开了一段距离,就蹲下来休息。当我快接近狐狸时,它又跑起来了。我追着狐狸翻过了两座大山,终于跑不动了。我坐在土坡上。狐狸也停止了奔跑,面朝着我蹲下来。我歇了一会儿,站起来,举起了枪。狐狸不明白我是在吓唬它,站起来就跑。

我把枪挂在肩上,往回走了。

我翻过了一座山,开始寻找新的猎物。突然,我看见那只狐狸出现在左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望着我。我看不清狐狸的眼神,更不会看穿它的心思,可我感觉到,它在挑衅我。

一个被我追得落荒而逃的逃兵,竟然在我撤退时跟在了我身后,这算甚事情!我发怒了。我迅速举枪对着狐狸,扣动了扳机。空旷的山野里,“砰”地响了一声。这一声枪声,惊动了猎物。有野兔在树林里跑了出来,有些飞禽也从地面上飞了起来。那只狐狸不见了。示威带来的后果,是所有的猎物躲起来了。看来,冲动会坏事的。接下来,我不得不到另外的山上寻找猎物。

就在我即将离开之际,那只狡猾的狐狸鬼头鬼脑地在那座土丘上伸出了头。有人说过,狡猾的狐狸是斗不过狡猾的猎人的。可是,我没那耐心,我不是狡猾的猎人,那么,狡猾的狐狸自然就能斗过我的。

我没再理睬狐狸,向另一座山上走去。

这一天,我奔波了几座山头,再没有机会对着猎物放一枪。

我奔跑了一天,一无所获,可这一天是繁忙而充实的。没有忧愁烦恼,没有眉高眼低,眼中只有目标,全身心地在奔波打拼。

十六

我喜欢上了打猎。每一天,我都会上山打猎。只有打猎,我才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我涉猎的对象,几乎都是鸽子、山鸡、野兔,始终都没有狩猎到一只狐狸。

白天,鸽子成群结队地出动,在地里走动觅食,有什么动物惊动了它们,它们就会飞起来,飞到尖尖的山头上。鸽子在地里寻觅食物时,是很敏感的,不好接近。土枪在近处有很强的杀伤力,超出五十米的范围,就没有杀伤力了。鸽子飞在山尖上歇息时,我会慢慢地移动到山根下,枪口朝上,对着鸽子,开枪。土枪的子弹是几十粒的小铁子,我们称为洒子,土枪也叫洒子枪。土枪射出去的铁子覆盖面积大,只要对着一群鸽子开枪了,一般都会射中一两只鸽子的。到了傍晚,鸽子就一只两只地分开住在石崖上的石檐里。山鸡与鸽子不一样,白天相跟着在地里觅食,傍晚也会聚集在一起,蹲卧在石崖下的石檐里。

有一天傍晚,我回家时,看到一个石檐里蹲卧着五只山鸡。五只山鸡身挨着身地蹲卧在一起,两只在前,三只在后,都向上仰着头,好像望着什么,其实它们都闭着眼,在睡觉。我慢慢地趴在地上,枪口朝下,对准了五只山鸡。枪声响了,两只山鸡挣扎了几下,就断气了。另外三只山鸡飞走了。那三只山鸡,也不会全身而飞走。我看见一只山鸡飞起时一条腿向下垂着。山鸡飞行时,两条腿都会收起来。向下垂着腿的山鸡,肯定是腿部受伤了。我提上两只毙命的山鸡,向下走去,寻找那只腿部受伤的山鸡。到了沟渠里的石檐里,我看到那只山鸡像鸽子一样,蹲卧在一米多高的石崖上的石檐里。山鸡一般只会蹲在石崖下不会蹲在石崖上。这只山鸡受伤了,痛苦地闭着眼睛。我慢慢地走到山鸡跟前,伸手捉住了这只受伤的山鸡。山鸡也是很灵敏的飞禽,要是不受伤,哪怕一点很微小的响动,都会惊动了它。我原想把这只山鸡养起来,可是,刚提回家,它就断气了。山鸡是很难喂养的飞禽。大多数山鸡就是不受伤,把它关在笼子,它也不吃不喝,不几天就会死掉的。

十七

我在山野里寻找猎物时,通常看不到一个人影。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竟然没有见过几个村里人的面。然而,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想,如果我寻找不到新的工作,那么,打猎将成为我最大的爱好,最充实的职业。没想到,临近老年,我放弃了打猎的行动,终生再未狩猎过动物。是一只野兔,改变了我打猎的嗜好。

那天,我看到一只野兔,就追了过去。野兔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人是追不上的。可是,它有时会跑进山渠里,躲避追击。我看到那只野兔跑进了深山渠里,就钻进了渠口。野兔看到我追来了,竟然爬上了土崖。上边土崖是立的,它趴在半土崖上,上不去了。三面是土崖,出口又有我在阻挡,野兔很难逃脱了。我端着土枪,盯着野兔。就在这时,我看到野兔眨着眼,可怜兮兮地望着我,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只野兔身处绝境,比身处逆境的我更可怜,我还不能放过吗?这时,我对野兔涌出了同病相怜的情感。我朝天放了一枪。枪声响起,野兔一惊,从土崖上滑落下来,然后从我身边逃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可怜兮兮的野兔,还有那只受伤后在我手中断气的山鸡。

我没有再上山去打猎。那支土枪,被我砸断了。

十八

母亲去世的那年,父亲说:“过年你就不要回来了。你在戏校过年,我在你姐姐家过年。过年就是过夜,睡一夜,年就过了,没甚意思。你回来,我就不能走。咱父子俩汉脚汉手的,做不了年饭。”那年,我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我连续两年没有在家里过年。

这年,临近大年的时候,父亲买肉买面,精心地准备着过年的食物。父亲一直对过年不上心,可是,他非常想过好这个年。他问我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才问过我想吃什么喝什么。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会走出去,我们父子聚少离多的景况仍将延续,所以,他要珍惜这次过年团聚的机会。

大年三十,仍然是父亲做饭,我吃饭。我要给父亲帮忙,父亲干脆地拒绝了:“不用。”

一整天,我们父子像往常一样,再没说几句话。过年,我们没有说客套话,也没有举办仪式。多少年来,我们一家人一直延续着父母的生活习惯:过年和过月过日一样,也就是睡一夜的事情。

晚上,吃过年夜饭,父亲找出了几串鞭炮,说:“我人老了,你把这炮放了。”

看到父亲手中的鞭炮,多少让我有些惊讶。儿时,我非常喜欢放鞭炮,每遇过年,就嚷着向父亲要钱买鞭炮。父亲心疼钱,只给我买一串鞭炮的钱。我就用压岁钱买鞭炮。父亲说:“真是个灰小子。鞭炮响几声就没事了,还不如买些糖吃。”长大后,我不再对鞭炮感兴趣。那几年在家里过年,我只是象征性的买一串鞭炮,放一放。可是,这年父亲竟然买了几串鞭炮。我突然明白,父亲又把我当作小孩子了,甚至当成了没娘的小孩子。我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我急忙接过父亲手中的鞭炮,转身走出了门槛。终于,那两颗管不住的泪珠,滚出了眼眶。父亲疼爱我,呵护我,可他从来不表露心迹,也不倾诉自己的苦衷。他发脾气了,也只是一两句的话,从来没有长篇大论地灌输自己的理念,说教子女。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在我高中毕业回村的那些日子里抱怨过我,那也是因为我当了农民,可又不好好地侍弄庄稼,他才气不过,指责几句。

放过鞭炮,我返回到家中。父亲正收拾碗筷。

我说:“大,你歇歇吧,我来洗碗筷。”

父亲说:“算了吧。能侍候上你,也是我的福分。你看你妈,她就走了。想侍候你都侍候不上了。”

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转身,大跨步地走出了家门。我站在院子里,泪水接连不断地滚出了眼眶。

我听到门开了,可是我没有回头。

父亲似乎就站在门槛上,默默地盯着我的后背。

过了几分钟的时间,父亲才说话了:“真不是说你妈的时候。你看我这张嘴。我想让你高高兴兴地过个年,没承想弄得你都哭鼻子了。都是我的罪过。”

我说:“我想我妈。”

我说着,就放声痛哭了。

父亲说:“我晓得你想你妈,你的亲妈,你咋能不想。可哭鼻子能顶甚用呢?人死了,是哭不回来的。你就不要再哭了。人哭多了,会伤身子的。你妈就是哭多了,才走在了我前头。”

我不能再让父亲为我的身子担忧。我止住了哭声,揩尽了泪水,转身走回来了。

第二天,是春节,父亲早上起来,做了饺子馅,然后揉起了白面。父亲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又很少做饭,所以做饭的动作远不如我灵活,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同我一起做饭。只有包饺子时,他才让我和他一起包饺子。

一个家庭里,虽说只有两个男子汉,可是到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这是一个温馨的年,温馨的春节。

逆境中,能和慈父相伴,能和慈父一起过一个温暖的年温暖的春节,我觉得逆境就不是逆境了。我这时才明白,心中没有逆境,就不会有逆境,世上没有走不过的路,心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路途对我来说,依然很遥远,可我心里没有逆境,不会胆怯。我要一直走自己的路,把逆境当作阳光大道走。

是父亲,带着我走出了逆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