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索朗扎西:周折人生

索朗扎西:周折人生

时间:2024-11-07 07:19:24

不能不承认,人生还是有运气的。索朗扎西老人这一生的运气真的不怎么好。

r三岁的时候,索朗扎西父亲家本来有一百多头牦牛,日子还算过得去,可一场牛瘟,死了九十多头,只剩下几头。家中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父母亲带着能走得动的姐姐出去乞讨了,把三岁的索朗扎西连同仅剩的一头母牦牛和两头小牛犊一起,交给一户牧主,从此,他就成了小奴隶。六岁时就开始给牧主家放小羊,再大一点就放大羊,再后来就放牦牛。

r解放军来了,工作组来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工作组要收缴反动牧主的枪支,要分牧主的牛羊给穷人。牧主婆骑着马到寺庙找牧主藏的枪,两天没回来,那牧主不知道共产党的坦白从宽的政策,没等到他老婆回来就逃跑,半路跳河自杀了。牧主婆回来,家中的牛羊已经分给穷人。可是,因为索朗扎西年龄太小,又在夏季牧场放牦牛,粗心的工作组把他忘了,没给他分到牛羊。等他回来,工作组已经走了。牧主的家也已经散了,索朗扎西连主人家也回不去了,牧主婆给他一头母牦牛一只小牛犊,让他离开。他说,我来的时候,带来一头母牦牛和两头小牛犊,干了这么多年,还少了一头小牛犊呢。索郎扎西无处可去,母亲死在乞讨的路上,父亲回来不久也死于不测,他只好牵着这两头牛,投奔已经嫁给林周县一个牧民的姐姐,给姐姐家放牛。

r民主改革过去,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央政府关心西藏的发展,决定在林芝建立一家毛纺厂。厂里招工,索朗扎西被招上了。可是他一直在草原上放牛羊,进入工厂什么都不会。厂里就对他说,我们厂里有一些给职工食堂养的牛羊,既然你是牧民,那你就放这些牛羊吧。成为工人阶级一分子,但索朗扎西干的还是牧民的活儿。厂里有不少汉族工友,索朗扎西一有空闲时间,就跟这些汉族工友学习汉语文。先是会了一些汉话,然后,又拿着报纸让汉族工友教他,算是初步掌握了一些汉语文,同时,他也在放牛羊时学一些藏文。

r大概是1967年,中央政府要求西藏送一批职工到内地去培训,厂里就让索朗扎西到拉萨参加考试。索朗扎西记得,考试是在西藏劳动人民文化宫里进行,共有一千多人参加考试。早晨九点入场,一些上过学、有文化的人早就考完出来了,索朗扎西在考场一直待到下午四点钟。考试题目有两项,一是初中以下的算术,就是加减乘除,二是语文,就是给驻藏边防部队写一封慰问信。索朗扎西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考试,考得满头大汗,几乎把他认识的汉文都用上了,交卷后回到林芝等消息。一个星期后,西藏自治区来人说,你考试通过了。于是,他跟另外一些考上的伙伴,先坐汽车,再坐火车,到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那里学习了三年。据说,到上海去学习的藏族工人,学的汉语是上海话,连汉人都听不懂。

r三百元。

r命运再次耍弄了他一把。回到乡村,那时已经实行分地分畜到户,土地和牛羊都已经分完了,等他回到农村,村里已经无地无畜可分了。他找到乡里,乡长说,是应该给你分地分畜的,可现在已经没地没畜可分了,总不能把我家的土地和牛羊给你吧?索朗扎西问乡长,能不能贷点款?乡长说,这个可以,但你要找担保,几个亲戚朋友这家出一头牦牛、那家出几只羊担保,让索朗扎西贷到了四千元。索朗扎西拿到贷款,买了一部老旧的解放牌汽车,开始跑运输。可跑了几次,没有定额汽油了,就到车管所去问,车管所说没有你这车的资料啊,再回县里问,原来那辆车在头一年已经报废了,他被那车主给骗了。

r走投无路的索朗扎西只好再到林芝,到私营企业去打工。那几年,他一个人兼了五份活儿,还开了一家小店,他拼命地干活挣钱。妻子病了多年,结果在林周求到了一位藏医,居然神奇般地好了。妻子有个徒弟的亲戚在工商局工作,给她找了一份看门的活儿,每个月也有五百元。那几年,索朗扎西挣了十一万元。他来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在西郊的堆龙德庆买了一间土坯民房,算是在拉萨有个落脚地了。可不久,堆龙规划要拆迁,他的土坯房子在拆迁之内,政府提供了一个安居院,但他还要补交三十万元。索朗扎西东拼西借,买下了这房。可是,两个孩子都大了,要成亲,一家人没法住,他说,人总不能像蚂蚁吧?又只好把那房子卖了,给孩子买房。现在,两个孩子有地方住了,他却没有地方住。再问他,索朗扎西回答很含混,可能有难言之隐。他是农村户口,却没有土地;他在城市生活,却没有城市户口,两头的保障都拿不到。我也不能问得再细,因为我也没有能力去解决他的困难。

r如今索朗扎西七十多岁了,好在他身体非常好,骑着自行车,每天还忙得不行,但问他忙什么,他也不细说。

r我本来并不认识这位老人。

r今年雪顿节期间,我在牦牛博物馆值班。工作人员扎平告诉我,有一位老人来过牦牛博物馆三次,一定要见到发明(他不会说“创意”这个词)牦牛博物馆的人,见到我之后,对我和扎平说,你发明的这个博物馆可不是一般的啊!我从小放牦牛,吃牦牛肉、喝牦牛奶、穿牦牛毛的衣服,住牦牛毛帐篷,我们藏族人没想到要做一个牦牛博物馆,你却想到了,做到了,你是一个伟人啊!让我和扎平惊呆的是,老人突然跪下给我磕了一个头,边磕头边说:“你是真正的活佛,天天念经的不一定是活佛,我给你磕头不会错的!”我和扎平赶紧把他扶起来,我们都感动得哭了。后来,扎平把老人送出门,他还念叨着:“我会给他念经祈祷,他这样的人不成佛,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成佛呢?”

r第二天,他又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了,给牦牛博物馆捐赠了两件藏品,还给我本人带了一小袋红景天、一小袋天麻。几天后是中秋节,我预备了一盒月饼、一瓶酒、一袋茶叶,让司机给他送去,但索朗扎西就是不告诉我他的住址。半个月后,他再次来到牦牛博物馆,给我讲了以上的故事。我很感慨,索朗扎西在底层艰难周折了一辈子,居然还对一座博物馆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有这样不俗的境界和情怀。索朗扎西甚至还读了我送给他的《最牦牛》一书,还提了一点小意见,还建议,我的藏名“亚格博”应该改为“亚旦扎西”。最后,他把我送给他的礼物绑在自行车架上走了。

r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有一些酸楚,他是真正看懂了牦牛博物馆,他本人就是一头老牦牛啊!

r那是一个雪顿节的一天,忽然间听到一个声音:姑娘,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吗?怎么用?他有什么特点、功能?我抬头一看,是一位老人,穿着似乎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工人的服装,拿起我们在摊子上摆好的火镰。我很认真地回答,这是对面那座大红房子——牦牛博物馆的藏品复制品,并简单介绍了一下那把火镰。老人听后,点点头,似乎对我的回答不是很满意,还给我补充了很多,并且一直重复了很多遍,之后对我们微微一笑,走了……我心想,可能是老人家比较喜欢啰嗦而已吧。第二天,馆里出了大新闻,说有人给馆长亚格博下跪了,我在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事给我看照片,就是昨天那位老人。此后,我见过老人三次,每一次都是身穿那件八十年代工人的服装来到我们博物馆,眼神看上去总是带着一点忧伤,但是当他谈起牦牛,谈起牦牛文化,他的眼中就会绽放出光芒。他是那么了解牦牛,了解这样一种情感,总会滔滔不绝地讲。他的言语逻辑更像是一个学者。索朗扎西老人,在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挫折,但他从未向生活投降过,对生活抱着希望,最后还以爱回馈了生活、社会以及他想尊重的人和事。看着老人捐赠的两件藏品,他苦难的人生像荧屏一样出现在我眼前,但他终究是爱着这个世界的。

r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