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创新者的困境

创新者的困境

时间:2024-11-06 10:58:13

摘自“槽边往事”

创新总是会带来破坏,改变社会原有的结构。

爱迪生发明电灯,本意不是为了消灭守夜人;福特推广家用汽车,本意不是为了毁灭马车夫;张小龙创造微信,他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产品会对短信造成冲击,一夜之间颠覆掉整个SP产业。

但是,创新还是来了,改变还是降临了。籍由创新产生了新的行业和新的服务,也就注定了被替代的行业和服务沉入历史,从业人员星散,重新寻找工作机会。当然,也有旧行业和旧服务凭借创新的力量重新崛起,回到社会生活中来。比如说以前的镖局变成了快递押运,以前的跑腿变成了同城闪送,以前的广播从收音机里转移到了APP。在这样的兴衰起伏中,社会得以前进,人们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和企业家相比,政府管理部门的着眼点可能更多地放在从业者身上。创新会带来破坏,有时候甚至是整个行业的阵痛,所以,管理部门试图把改变带来的阵痛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是可以理解的。说到底,创新并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部分,社会平稳有效运行才是他们的司职重点。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像是在明确边界,在这条边界的一边,需要鼓励创新者带来行业改变,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在这条边界的另一边,则需要保护既有的行业从业者,不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受到太剧烈的冲击。剩下的托付给时间,社会在自然演进的过程中,既有行业这一边的从业者慢慢跑到另外一边去,于是产业和服务的升级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但是,当网约车再一次成为社会新闻头条的时候,本来明确的边界被管理部门自己打破了。较为理想的状况下,网约车作为服务创新,应该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传统的出租车业务,也应该留有相应的缓冲时间,可以让从业者赶上行业变化。可现在的情况是:管理部门严厉地限定了网约车的车型、排量,车主的户籍归属,几乎是从根上直接改变了网约车的运营模式。

对于创新者而言,这是一个异常尴尬的时刻。在此之前,创新者要竭尽全力寻找市场中的新机会,然后要在成百上千中解决方案中试错,承担巨大的风险,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在白骨累累的创新途中,还必须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在生存压力下不断前进,无休止地优化和改进产品。最终占领市场,确定领先地位,才能暂时喘一口气,认为创新这条路算是走通了。而就在这一刻,管理部门突然出现,表示说:这次创新我们也参与一下。

突如其来的管理部门,直接涉入最核心的运营方式,要求按照他们的规定来运营业务——于是,管理部门成为了创新者之上的创新者。在创新者完成了自己的创造,并且在社会生活中验证成功之后,管理部门出来说:你得按照我们的方式改。于是,过往对市场的分析,对用户的调研,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创新,都统统作废。最大的创新者不是企业,最懂市场也不是企业,真正控制企业运营的依然不是企业,这就让人感到相当尴尬了。

那么,企业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网约车的理论基础是共享经济,解决的问题是社会服务。共享经济是否是社会所需,私家车主的物权和经营权如何定义,共享经济下新行业新服务和传统行业传统服务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都可以探讨。但变化本身是值得称许的,因为变化中隐含了通往未来的可能性。现在对网约车的限制,从根本上断灭了这种变化的可能。一夜之间,让新兴的网约车业务回到了传统的出租车模式。同时,这种变化明确指向减少网约车的供给,从而把网约车定位于价格高于出租车的约车服务。这和过去又有什么不同呢?但作为代价,对于公众来说,结果很可能是服务价格提升的同时彻底失去了以前出行的便利性。

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对生活的改变,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更有切身的额感受。针对网约车行业的一轮轮管理新政,所有人也都看在眼里,承受因此而来的结果。现在看起来,创新者陷入了一个永恒的困境:自己不单不是创新的裁决者,甚至不能决定自己创新的业务模式。创新者求活不易,如今的要求是按照规定动作求活。那么,这样的举措对于社会传达的信息,究竟应该让人如何理解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打出租车的次数屈指可数。事实上,我已经习惯了使用网约车,正如我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习惯了网络看片一样。网约车已经超越了服务创新,而是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准配置。我不想再回到满是气味的出租车里,被迫收听评书和相声广播。那样的日子,我回不去了。我唯一确定的是:管理从来没有解决过这种水平的服务,甚至连黑车都没有解决成功过。但是,网约车真实地带来了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基础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创新,哪怕这种创新一直都在负重前行,身上的重重羁绊叮当作响。

什么时候创新者才能纵情奔跑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