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时间的奖与罚

时间的奖与罚

时间:2024-11-06 06:50:44

不久前去理发,帮我理发的小哥说,这一行不好做,要转行了。

我问他要去干啥,他说,开个餐饮店,觉得能赚钱,或者考个驾照,当个专车司机。总之,互联网时代了,不能再做这一行了。

我说:“你手艺还不错,怎么就觉得自己不行呢?做餐饮,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吗?你连车都不会开,还想当专车司机?”

他急了:“那你说我怎么办?我每天好焦虑,觉得世界发展太快了!”

这话好耳熟。我绝对听过,而且不止一次。焦虑的何止这个理发的小哥?

科技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本来对社会而言是好事,但想不到,“科技威胁论”就此应运而生。所谓科技威胁论,大致就是说,你的饭碗要不保了,你所从事的行业要消失了。许多行业被贴上“夕阳行业”“没落行业”的标签,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恐慌持续蔓延。

不赚钱的人很焦虑,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赚钱的也很焦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错过下一个风口。

其实,散播焦虑也是一门生意,第一点就是“创造需求”。人们被焦虑感染,坐立不安,就会急迫地寻求解决之道。那么,焦虑散播者就有了收入来源,这就是焦虑营销的路数。

类似的言论还包括:“打工者思维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只有笨蛋才留在体制内”“人工智能时代,一大堆行业将要消失”,等等。但凡标题带有这类意思的,点击量和转发率都会高得惊人。

只不过,这些呼喊都有点“狼来了”的味道。许多说要灭亡的行业,还活得好好的,反而是号称创新的企业倒闭了一批。

同时,制造恐慌感的人还会“画饼”。他们告诉你“离职后天地宽”,举了某某创业者、某某“网红”实现财富几何式增长的案例。画饼与制造恐慌相配合的手段,其实就是一种诱导。

确实,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很多新贵,但是成功的人数相对于庞大的基数,不到万分之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投入很大,收获却未必足以谋生。最后的结果是,发现别人动辄融资千万,而自己颗粒无收,更加焦虑。

卖彩票的策略,也是同样的逻辑,制造一个财富神话(某个中头奖的幸运儿),吸引人们关注、进场。奖金池中的亿万财富从何而来?就来自无数怀有一夜暴富梦的彩民。结果,暴富不成,反而成为炮灰。

因此,城市套路深啊!有人不断地挖坑,也有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跳。

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三

在一个地铁站看到一句标语:“世界将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这话说得如此粗暴,似乎平日好好上班也成了错,要遭受惩罚。

显然,这也是一种焦虑营销。原本好端端的“小确幸”,被冲得七零八落。在这种箴言般的恐吓下,人们开始不务正业。理发的小哥想要开专车,做餐饮的小妹准备做直播,在报社工作的记者要离职创业,在公司上班的白领要搞P2P……大家都被恐慌所驱使,做着布朗运动,杀入陌生的领域,看似很风光,实则四处碰壁,狼狈不堪。

于个人而言,遭受挫折是肯定的。中途变换轨道,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撞墙才怪。要知道,成功的法则之一就是“回归优势”,违背了,那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同样可以将那句广告词改一改:“世界将惩罚那些定力不足的人。”你不能否认,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人会占大多数。他们当初或因轻信或抵不住诱惑,而走进荒野中。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绿洲的。我们都知道猴子捡玉米的故事,小猴子见到桃子就扔了玉米,见到西瓜又扔了桃子,见到兔子又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成,一无所获地回家了。朝秦暮楚,三心二意,最后反而一无所获。相反,那些一直坚守原地、一直坚持初心的人,最后会获得时间的礼物。

所谓的“跨界”,有时其实也是灾难。一开始看来很新奇,似乎在注入新元素。但如果人人都跨界,那久而久之,行业的专业性将不复存在,到处都是不懂装懂的人,说着似是而非的话。最重要的是,“秩序”已经被颠覆了。

作为一个处女座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我很珍视“秩序”。按照新保守主义者的逻辑,本来一切是有序的,企业家有企业家的样子,理发师有理发师的样子,女主播有女主播的样子。只有秩序,才能保证社会的有效运转。历史的进步谈何容易,总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别以为出来几个新词语,世界的逻辑就能改变。别以为只有新技术可以摧枯拉朽,既有秩序的修复力量,同样是惊人的。

你或许会说,保守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去年全球放出的“黑天鹅”,都是来自保守主义者。那些美国“锈带”的中年选民,那些虔诚的天主教教徒,他们选出的总统就是“大老粗”特朗普。有人固然走在时代的前沿,但大多数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节奏。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定力。

故步自封、抱残守残肯定是不对的,遇到问题当然要想办法克服。但是,自己的大方向,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否定。怎么确定大方向呢?这就需要定力。

不要被流言蜚语吓倒,不要被创富神话忽悠。平心而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在互联网中暴富的能力。当“飞起来的猪”,那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令人担忧的结果是两头靠不到岸。创业没创成,工作也丢了,之后就开始浑浑噩噩的人生。

更加可惜的是,许多人明明有机会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顶级匠人,却因为出走而荒废了手艺。就像那个小哥,本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发型师,却要当专车司机,这不是浪费才华吗?

近来,我们的媒体总是在宣传“创业”“变化”,以及一夜成名的明星,这有点片面了。尽管互联网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中坚力量依然在那里:医院要有医生,校园要有教师,餐馆要有厨师,工厂要有工人,社会要有记者、警察、法官、地铁司机等职业。作为社会大齿轮的守护者,他们不会大红大紫,却是实实在在的生产者。我们怎么能让这样的中坚力量生活在焦虑中呢?

历史告诉我们,对社会机体的稳定性而言,科技的大发展,会带来社会层面的动荡。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每个学生都懂的道理。18、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法国发生了多次社会运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没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破坏力”。

因此,守好自己的主业,坚持自己的信仰,说不定比贸然“出走”更有价值。

(惜茹摘自《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0期,喻梁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