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专家詹姆斯·伯克在他的电视系列片《文明的纽带》中给出了答案。
他选择的是简单却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工具——犁。因为最初正是犁的发明,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之旅。
1.2万年前,人类几乎完全过着游牧生活,通过狩猎和觅食探索周围的世界,寻找适宜生存的环境。当时的世界正摆脱寒流,逐渐变得高温干燥。人们在丘陵、平原狩猎和觅食时发现,周围的植物和动物濒临死亡。动物迁徙到河边寻找水源,而人跟随其后。这种转变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生,虽然时间有所不同:1.1万多年前在欧亚大陆西部,1万年前在印度和中国,8000多年前在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最后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肥沃但地理位置受限的河谷改变了人们获取足够食物的方式:以前四处觅食但收获甚少,现在在当地定居下来种植作物却收获更大。这意味着要刨开土地,将养分转移到土地表层,让水分渗透得更深,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起初他们手握尖头的木棒,但是很快,他们换成简单的抓犁,让两头牛在前面拉,效果出奇的好。
农业就这样开始了,它不再只是游牧的补充,而成为社会变得真正繁荣的原动力。在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宋朝,农业已经得到良好发展,这些地区的农民比起以前的牧民,生产力要高五六倍。
想想看:社会只需1/5的人口从事农业,就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养活所有的人,而这已经成为可能。
其他4/5的人口做什么?他们被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其他事情:烤面包、烧砖、砍树、盖房、采矿、冶炼金属、筑路——换句话说,就是建造城市、发展文明。
矛盾由此产生:财富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竞争。如果普通人生活在温饱水平,那些强势者就无法从他们身上掠取太多,毕竟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他们指望当下次丰收再来时,还能有所收获。普通人的作物产量越高,强者就能征收得更多。农业丰收创造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主人和仆人,以及在游牧社会闻所未闻的财富差异。这使得国王和士兵、官僚和牧师开始出现——或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生产秩序,或为了能依赖别人的劳动所得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犁创造了文明的根基——带来实惠和不平等,但其作用远非止于此。不同类型的犁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文明。
几千年来,早期的简单抓犁在中东地区使用广泛,然后向西传到地中海地区,这些地方土地干、砾石多,抓犁是理想的耕种工具。但是后来又出现一种不同的工具——铧式犁,其发展始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欧洲也开始出现。铧式犁可以切割厚长的带状土块,并将其翻转过来。如果将其使用在干燥的土地上,会适得其反,浪费宝贵的水分。但对欧洲西部肥沃的湿黏土而言,铧式犁有其优势,它可以改善排水和根除杂草,把杂草变成庄稼的肥料,而不是和庄稼竞争养料。
铧式犁的发展使欧洲天然肥沃土地的耕种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以来,生活在欧洲西部的人,忍受着艰苦的农耕条件。但现在不同了,正是欧洲西部,而不是地中海沿岸,拥有土质最好、产量最高的土地。1000多年前,因为有了以这种新型铧式犁为基础的农业繁荣,西欧开始出现城市,并日益繁华。它们以不同于地中海沿岸城市的社会结构繁荣起来。干燥土地上使用的耙犁只需要两头牲畜来拉动,在简单的正方形田地里纵横交错使用耕犁效果最好。这使得农耕成为个体的活动,农民有了犁、牛和土地,就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在湿黏土上使用的铧式犁需要8头牛组成一队,条件更好的使用8匹马,可是谁能同时拥有这么多牛马?使用这种犁最有效率,每隔一两步设置一个细长的铧,几个铧同时工作效果最好。因此,耕种更像是集体活动:人们需要分享犁和农畜,还要解决分歧。为此,他们经常在村子里聚集。铧式犁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建立。
犁,其作用不仅仅是提高耕种效率,还改变了一切。有些人不禁要问,犁的发明是否完全是好事?不是说犁没有作用——其作用非常之大,而是因为在为文明打下根基的同时,它似乎导致了暴政的崛起。考古证据还表明早期农民的健康状况比他们狩猎的祖先要糟糕得多。随着以大米和谷物作为食物,他们开始缺乏维生素、铁和蛋白质。
1万年前,随着社会从四处觅食转向农业生产,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下降了大约15.2厘米,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寄生虫、疾病和儿童营养不良开始出现。《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采用农业生产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错误”。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毕竟,农业发展得如此之快。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粮食盈余导致人口增加,社会出现专业人士——建筑工人、牧师和工匠,但是也有专业的士兵。军队——即便发育不良的士兵也足够强大,将游牧部落驱赶到最偏远的地区。即使在那里,今天仅存的少数游牧民族部落仍然有相对健康的饮食,他们食用种类丰富的坚果、莓果和动物。有人问一位生活在卡拉哈里的布须曼人,为什么不模仿邻居部落使用耕犁。他回答说:“既然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芒刚果(mongongo),为什么要用犁耕种?”
所以,假如文明毁灭之后,作为少数几个幸存者之一,你会选择用犁来重新开启人类文明之路,还是满足于食用芒刚果?
(繁花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一书,王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