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2016年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大“黑天鹅事件”。这位特立独行的总统在“微斗争时代”大量使用“推特外交”等非常规手段,时常突破政治伦理底线和美国既定对外政策框架。就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反宣传法》,内容直指中国和俄罗斯,大国舆论斗争正出现新形势。
一、战略传播的“不变”与“变”
战略传播是着眼整体和全局的,服务国家大战略④。特朗普入主白宫对全球战略稳定、中国国家大战略有冲击,但这种冲击还没有达到全局性。这就决定了战略传播的基本面仍然稳定,因此是不变为主,变化为次。
1.世界的稳定面
许多人对特朗普的担心始于他所代表的“逆全球化”浪潮。这股浪潮既有民粹主义、排外思想等精神层面的表现,也有英国公投脱欧、地缘政治回归、一些地区战乱、自由贸易安排受阻等器物层面的表现。但应该看到,“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的受挫,而不是根本逆转。“逆全球化”可以看成是全球化前进中的另一种阶段性表现。在此之前,全球化高歌猛进,取得了很多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矛盾,比如国与国、族群与族群、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公,以及各个不同人群之间的生存状态与思维状态分化。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激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就有街头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等,西亚北非等地则进一步发生政权更迭。这股矛盾激化而成的力量至今仍在世界上演化,于是在2016年酿成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等“黑天鹅事件”。
但要看到,全球化的生命力向来是非常顽强的。几百年来世界主要矛盾几经激化,比当前更猛烈的情况不少,比如一战、二战、冷战。大战过后全球化依然前进,而且每次受挫恢复后都反而进展更快更深更广。
还要看到,世界不只有美国。欧洲正在恢复淡定,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欧盟国家迅速稳住了阵脚。2017年法、德两国大选的意外因素不大,欧盟国家坚持既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没有变。俄罗斯继续发挥主动性,在中东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在东欧地位稳固,在亚太积极进取。广大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看好,最近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发展情况,预计发达国家2017年经济增速将从2016年的1.6%小幅攀升至1.8%;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从2016年的3.4%提高到4.2%⑤。可见新兴国家崛起、追赶甚至超越发达国家的势头仍在。这些国家都要往前走,不要往回退,这就决定了世界不会由于美国的当家人更换而发生系统性转向。
2.中国大战略的稳定面
中国大战略是基于中国自身情况,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来决定的。从中国自身情况看,块头大、各方面力量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大体系,这是世界上少有的情况,也客观上决定了中国是少数几个真正可以自主提出战略、自主推动战略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干扰、抗冲击能力很强。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中国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已经紧密相联,随着中国的力量增大也必然要在世界上发挥应有作用,无论美国是否强调“美国优先”,是否从多边体系退回,中国都要坚定推进开放发展。
基于此,中国大战略的目标、理念、步骤不会轻易变化。中国的既定战略目标设定为实现伟大复兴并与各国人民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目标是长期恒定不变的。中国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稳步前进的,政策的延续性有着坚强保证。这些与前述世界的大势稳定共同形成中国的大战略在推行中始终有定力,不会因美国内政变化的不确定性而摇摆。
3.斗争特点的变化
由于以上这些分析,不能把特朗普入主白宫给中国大战略进而给中国战略传播造成的冲击看成是根本性的,而只能看成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但不是全局性的扰动。这就需要用“微斗争”的特点来观察。在“微斗争时代”,斗争规模小、有节制,但又广泛联系,非常庞大;斗争随时存在,冲突瞬时升级,意外不断;斗争方式多样、单元众多,体系层面的斗争与个体层面的斗争复杂,多层交织。特朗普赢得选战、入主白宫,以及他经常使用“推特外交”来开展战略传播,都是“微斗争时代”特点的一个写照。特朗普从参选以来,几乎理不出系统的内外政策主张。他通过推特发布出来的政策态度也往往是情绪性的,而不像是深思熟虑后从理性层面作出的。这些零散的主张有些看起来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缺乏整体性和一贯性,一切都在变化中,甚至潜藏在微小的变化中,待蔓延或升级成较大冲击波时比较难应对,这就是“微斗争时代”复杂性通过特朗普现象呈现出的具体表征。
二、战略传播应对的不变与变
“微斗争时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内外运筹时,要更重视战略性、联动性,以及斗争体系的开放性。因此,中国战略传播在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环境时,需要明确几条原则,在保持战略目标稳定的同时,因事因时,灵活应对。
一是始终坚持既定改革发展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目标的实现,根本上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到2021年,“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2021年也恰恰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的年份。中国人需要牢记的是,届时无论特朗普是否连任,特朗普是否被西方政治主流同化,中国自己的目标是必须要实现的。为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改革开放、法治、党建等布局和方略不能因特朗普的“微斗争”而被牵引偏离或有所停滞,反而是在外界扰动下要抓紧推进。战略传播就要围绕这个大目标加强统筹引领,防止碎片化和随意化。
二是始终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朗普所说的“美国优先”,作为竞选语言可以吸引不少在全球化中失落的美国民众,但实行起来与他承诺的“让美国再次强大”互相矛盾。中国对全球化、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是更加理性的。比如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强调开放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⑥,这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的必要与必然。因此,无论就周边还是“一带一路”开展战略传播活动,中国都需要始终表明开放的决心,始终表明开放发展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⑦。
三是动态把握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微斗争时代”与特朗普经常不按常理发声的特点决定了战略传播始终面临各种突发变化。此前几年,中国在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出现局部突发的事故、环保和劳资纠纷等事件上升为涉华舆论大事,进而冲击国家间关系、形成战略影响的情况。未来类似的局部与整体、次要与主要迅速转化的情况还有可能在更加不测的情况下发生。这就要求战略传播在一般坚持既定目标、既定计划同时,要对一些虽起于青苹之末但有可能酿成超级台风的传播事件有洞察力,时常见微知著,善于及时发现战术层面问题上升为战略问题的苗头,适度运用战略资源主动迅速解决这类似小而非小的问题。
四是适时作出阶段性调整。要看到“当选的特朗普”与“竞选的特朗普”已经有所不同,未来随着他不断在大国决策体制内受到程序、制度和官僚们的掣肘,在与国际社会更多接触中不断遇到原来在领导自己公司时所未见到的新情况,“就职的特朗普”也必然会日益比今天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传播也会在不断推进中面临各种新情况。原来形成瓶颈的基础问题突破后,也可能出现新的能力不足、阻力增大问题。结合各方面情况,都需要在不同阶段对战略传播进行适时调整,形成能支撑持续前进的新动能和新安排。
三、战略传播手法的更新
大势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的征兆,战略目标和原则就要保持稳定。但另一方面,“微斗争时代”带来的传播形式和舆论斗争方式变化却需要及时应对。这更多表现在战略传播的手法更新上。
1.以更多事实和故事提升战略传播内容的供给结构
无论特朗普还是国外民众,都对宏观、抽象的概念缺乏接纳兴趣,更难以产生理解和认同。因此,战略传播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鲜活的事实和故事。故事可以是对外交往、合作和传播中的时代“典型”、中外友好交往的感人事例等,但不必局限于此。一些反映中国人价值观的历史文化故事、经典作品等都可以用新的载体、新的形式不断呈现出去。还要着眼当今时代矛盾复杂、挫折感在全球普遍增加的特点,把中国人努力拼搏实现梦想,中国人与国际友人携手战胜困难,在科技、商贸、人文等领域创造奇迹的故事更多讲述出来。唱响东方色彩的“集体奋斗”旋律,使世上那些深陷于西方式“个人奋斗”无望孤愤中的人们解脱和振奋出来。
2.以更加全面的统筹来完善战略传播体系
中国战略传播体系近年来不断丰富完善,取得很多成绩。中国走出去的企业、社会组织、出版发行演出机构、汉语教学机构、留学务工人员等,在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各有建树。应该说近年来各系统对外传播意识都在增强,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来越好,但就是缺乏统筹。在“微斗争时代”日益面临碎片化挑战的条件下,统筹的必要性日益重要。因为以碎片化应对碎片化既非中国优势,也容易自乱方寸。因此,加强统筹,建立快速有力而整体对外的战略传播机制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3.以更加前瞻的调查研究加强主动性
遇事快速反应固然好,但这仍然是“接招”,而不是主动“出招”。要想增强战略传播的主动性,必然要有所前瞻。世界主要大国、周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起来,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要把这些国家的社情民意、内外走向调查研究清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已经有的一些前期调研成果,很多仍停留在基本国情和近年新闻事件的普及层面。有些甚至没有第一手资料,而是通过西方资料翻译得来,总之是了解情况不够深入。把握情况不够深入是危险的,不妨回顾一下几个月前特朗普胜选、希拉里败选的情形:希拉里、美国主流媒体以及各方观察家们为什么会误判走势?恐怕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一些深入的本质性因素的把握。美国这种媒体发达、似乎一切都透明于天下的国家都是如此,中国在其他国家推动合作、开展战略传播时如果只满足于泛泛了解,未来行动时就会潜藏很多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前瞻性、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平时对各方面情况尽可能了然于胸,甚至对潜在风险自发或被引发放大的可能性有所预见,这样才能更多掌握主动。
4.以更注重草根感受的方式灵活应对
从英国公投脱欧到特朗普当选,人们都强调民粹主义作祟。“主义”这个词使人容易认为民粹主义者是一个立场明确、方向较统一的群体,实际上不是。在“微斗争时代”,民粹主义者不表现为历史上那种抱团的一致性,而是千差万别。支持英国脱欧的人除了投脱欧票以外,可能在政治取向、内外政策走向上分化很大。投票支持特朗普的人可能只是在大家都不太喜欢希拉里上有共识,而很难说就真的支持特朗普各方面政策。甚至投票行为也只是折射了一种反精英、反建制、审丑心理的复杂化合。这些决定了当前的战略传播要更多把握普通人个性化感受。在传播体系上固然要增强整体性,但在具体操作上要增强个体性,注重接地气,在让外国普通受众可知可感可接受方面多想办法。不必把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出的所有东西都上升为美国政策来看。当然,这不排除对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等底线问题严肃对待。还要注意,特朗普所带来的“推特外交”交锋往往争的不在事实、是非和专业度,而在谁更能赢得草根的关注和点赞。在这种缺乏理性的“微斗争”中,与对方纠缠问题本身,就是被动地在对方所设置的议题中打转。因此,对于一些莫名其妙的舆论挑战,也要有些不循常规的灵活应对。
「注释」
①有学者认为,战略传播是顶层设计之下的一种专业性传播,特别强调传播过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见谭震:《命运共同体与国家战略传播——2016中国战略传播论坛综述》,《对外传播》2016年第6期。也有学者认为,战略传播是指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见毕研韬、王金岭:《战略传播初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②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人民日报》2017年1月1日第1版。
③寇立研:《我们正处于“微斗争时代”》,《南方周末》2017年1月12日第8版。
④同注①。
⑤http://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
⑥吴秋余:《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8月18日第1版。
⑦光明日报评论员:《以开放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2015年11月4日第5版。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