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顺应人民期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中国道路的新实践新境界,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的视野来看,应把握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突出重点。治国理政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面广,内容多。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必须采用多方位立体的视角。换言之,这一视角应该让有价值的历史积淀融入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之中。同时,既要注重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共产党,也要着眼于构成这一政党的每一个党员;既要包含精神文明,也要囊括物质文明;既要讲述中国的内政,也要宣传中国的外交;既要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也要介绍普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长期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攻击和批评主要集中在人权和选举这两个问题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反击西方在人权和选举等问题上的胡言乱语。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成功地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共产党也向全国人民作出承诺,在2020年以前彻底消灭贫困。这一题目也应该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恪守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众所周知,虽然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面临的问题同样很多,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因此,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时,既要大大方方地讲成绩,也要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谈问题。只谈成就、不谈问题,显然不能客观而真实地讲好故事。
事实上,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政治发展、追求经济增长和维系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是难免的。讲出这些问题,不是在自己脸上抹黑,而是向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解决问题的决心。
三是要努力强化话语力。对外讲故事涉及话语权和话语力两个方面。话语权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发声的权利,而话语力则是使听众认同故事、打动听众、感动听众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对外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时,既要积极利用话语权,又要努力强化话语力。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应该更重视话语力。
提升话语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增加对内和对外宣传的诚信度,因为诚信度的高低决定着讲故事的效果。虚假宣传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降低中国故事的诚信度,从而削弱中国的话语力。
四是要缩小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体系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话语体系也有差异。因此,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时,必须牢记中外话语体系的差异。如果我们完全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国际上讲故事,效果可能是“对牛弹琴”,事倍功半。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缩小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体系之间的差异性。一方面,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要使用容易被西方民众接受的话语,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故事化,用更多有情节、有情感、有思想、有温度的故事,阐释我们宏大的理论,展示我们丰富的实践。我们要多采用别人能够体会、能够比较,有情怀、简明易懂的话语表达方式。
五是要使讲故事的人能够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讲故事必须言之有物,使人心服口服。因此,讲故事的人既要掌握技巧,又要拥有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
然而,迄今为止,以学者为代表的讲故事者很难从政府部门等官方渠道获得可公开的信息和资料。例如,海关总署掌握的国际贸易数据不是免费提供的,中国驻外使馆和许多国家部委的网站没有及时更新,全国政协的网站只有中文而无外文,学者无法就某一问题采访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或工作人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有关的故事只能使用无血无肉、干巴巴的语言。
六是要发挥澳门“传声筒”的角色。在“有色眼镜”的支配下,有些国家的有些人对中国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甚至根本不相信。为应对这一困境,有必要寻找一个“传声筒”。
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国际形象良好,经济实力雄厚。中央政府可以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在澳门设立一个面向全球的媒体中心。除电视台和广播以外,还应该创办一家出版社,出版一些面向海外读者的外文书籍、外文报纸和外文期刊。
七是要重视外国留学生这一日益庞大的听众群。近几年,中国向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力度在加大。在中国的很多高校,都有或多或少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在华留学的青年人在学成回国后,必然会在其祖国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些人甚至可能会成为政府官员或外交官。因此,对其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高校的留学生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为其组织一些有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活动。此外,在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大幅度增加与此相关的内容,并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成为文科专业留学生的必读书。
八是要力求使更多的人能够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使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国理政,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因此,凡是有助于增进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的所有人,都应该发挥其聪明才智,调动其积极性。换言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不仅仅是媒体、学者或艺术家的责任。在国门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讲故事。
中国企业已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中国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身处海外的良机,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当然,为了讲好这个故事,中国企业首先要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否则,它们不仅不能讲好故事,而且还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也能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作出贡献。他们中绝大多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也深知住在国的语言、文化、政治、风土人情和法律。因此,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时,他们的作用不容低估。
九是要支持中国学者走进外国大学的课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开设了与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有关的课程。它们以公开的方式招聘教授,而应聘者主要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教授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此外,他们很少使用中国出版的教科书。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很难培养出对华友好的学生,也不利于中国话语权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学者可积极地向外国大学提出求职申请。此外,还应该将中国出版物更多推广到外国大学,以尽快改变外国教授在外国的大学用外国教材开设关于中国的课程这一不利于提升中国话语权的状况。
十是要鼓励更多的外国媒体在华设立常驻记者站或来华进行短期采访。在信息化时代,外国媒体(尤其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很大。它们的言论能左右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和想法。因此,有必要鼓励更多的国际知名媒体在华设立常驻记者站或来华进行短期采访。只有使外国记者做到“眼见为实”,才能使其客观地报道中国,为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做好铺垫。
责编:张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