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花样“立体教学”盘活传统课

花样“立体教学”盘活传统课

时间:2024-11-06 06:07:28

“我们讨厌冷冰冰的理论知识,我们想要的是有温度的、有人情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是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政课、历史课等传统课程很普遍的需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课程如何顺势而为,提升教育内容的温度,让它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成为网红课,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浙江大学:定制+故事会+线下实践

一堂一年最多只有6000多名学生听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治文于2014年11月将其搬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至今已有10余万人学习。

因为学习效果好,四川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把这门慕课作为学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探索中发现,思政课慕课首先要用互联网运营的思维组织课程内容。

一方面,将校史融入课堂,另一方面教授们充分利用媒体平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优秀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种子”潜移默化植入传播内容。有的走访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有的走进互联网小镇,也时常会安排一场场互联网辩论会。利用微信的便捷交流,通过固定时间展开线上辩论,教师设置规则、有效引导、精准点评,学生发表各自的独到见解,思政课变成“网红”课。

首都师范大学:提问+短视频+互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主讲的思政课慕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内容中融入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恢宏片段、圆明园复原图的跃然震撼,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近20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有了立体化的打开方式。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慕课中,区别于传统课堂按教材按章节的整块教学,李松林及团队将课程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分成一个个小单元,每一个单元自成体系,并录制成每段时长10到20分钟的专题教学视频。除了时长上的短小精悍外,课程团队还在教学手段上下足了功夫,突出新媒体的作用,大量影视作品、纪录片、图片穿插其间。课程上线3年以来,每学期选课人数一直保持在5万人以上,目前累计使用学校达230所,累计选课学生超过30万人。同时,在考核评价上体现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会有知识点考查的“突袭”,还有阅读任务点、直播互动答疑、线上讨论等考核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北京科技大学:线上线下学习+名家答疑

北京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将线上视频教学、线下学习和师生互动、实践教学相结合。该课程授课教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表示,在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师资薄弱等问题。

针对时效性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改变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北科大注重教学内容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特别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层次性。例如,学校出台专门文件,区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为了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北科大在教学体系上还专门设置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部分,通过慕课、相关理论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形成了网络教育教学体系。慕课大部分主讲教师是名家、专家,例如,国际关系研究专家金灿荣、经济学家陈凤英等经常在央视露面的“大家”到了课堂中,并配备答疑团队。

这门慕课已开设4学期,选课人数累计50000余人次。每年均有5000余名学生参与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同时,课程组教师还建成了一些“微媒体”思想引领平台、跨地域教学交流微信公众号,北科大还与求是网、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校外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发“形势与政策”课慕课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开辟留言板块提高互动

“木铎思享”微信平台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课程创新的一个特色产品,每天推送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同时开辟留言板块,增加师生线上互动,真正实现了师生“延时互动”向“即时互动”的转化,在学生中反响较好。这个微信平台能够让课程鲜活起来,有趣起来。在讲授过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把疑问发到平台上,助教进行后台整理之后,会有老师对这些疑问进行回答。

此外,老师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讨论,构建开放包容的讨论式课堂,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需求,将思政课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彰显不同专业特点。

天津大学:“授课小组制”+实践

从2017年开始,天津大学实施思政课程“授课小组制”改革,以本科三年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试点,相继点燃协同育人的“三把火”:协同专业教师和学工两支队伍;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开展以“思政课探究性课题+X”为主题的课后研讨;协同理论和实践两个育人环节,以社会实践和学生宿舍“书院制”为依托,推动思政课协同联动。

“授课小组制”即成立以课程主讲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学生辅导员为成员的授课小组。授课小组工作包括3个环节:课前环节,收集学生对概论课的问题与期待并进行分类汇总;课上环节,辅导员协助任课教师把课讲得更加贴近学生;课后环节是重中之重,授课小组根据近期国内外热点时事和重大理论问题,结合各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研讨。

大班授课中的“讨论难”问题,在课下的“思政课探究性课题+X”(X为学院特色)中得以解决。在不同学院,探究性课下讨论“X”的主题也不同。同时,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实践队到档案馆、博物馆、工厂、城中村实地调研,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天大实行本科生住宿书院制,在宿舍楼内开辟出多个书院,“小规模、多场次”开展思想引领主题活动。

上海市杨浦区:高校联手搭建平台弹幕互动直播

前不久,一则直播视频在哔哩哔哩弹幕网(B站)上引来众多年轻人围观。这是上海杨浦区“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项目专题讲座第二讲。

当天的主讲人是旅美钢琴家、上海理工大学音乐系主任、副教授陈洁。讲座中,陈洁还将二次元文化与钢琴结合,改编创作《B站入站歌》。“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项目是由杨浦区联合区域内10所高校,将园区、社区“解疑释惑”的需求清单与高校科教人才清单精准对接、联手搭建的社区党建服务平台。

上海杨浦区在“大调研”中发现,面对日益多元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园区与社区中的青年们除了物质生活外,还有大量精神生活上“解疑释惑”的需求。高校里被学生点课秒杀的“网红思政课”,同样受到园区和社区青年的欢迎。一些企业还向高校表达希望这些思政老师去企业讲、去园区讲的意愿。“大家微讲堂”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诞生的,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区域内10所院校的12位人文、思政“大家”担任社区政工师,与杨浦区的12个街镇一一结对,组成明星阵容,走上哔哩哔哩等直播平台。

(责编:陶春)

(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光明日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