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厦门大学将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改造成智慧教室,换掉传统的教室“排排坐”固定模式。同时,通过打造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来倒逼课堂教学的新革命。为此,记者采访了改造工作的负责人厦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谢火木、在改造后的智慧教室授课的厦门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副教授沈曲以及上课的学生,一起探讨教室改造后的教学模式改变。
谢火木厦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网络》:厦门大学为什么实施教室改造?
谢火木:高校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往教学改革主要涉及到的是学校和院系层面,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等,有些会涉及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但对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课堂教学缺乏有力的改革措施,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厦门大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设备与设施的现代化,规划建设智慧教室,改变传统的公共教室,构建一种新型学习环境,倒逼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便于师生方便快捷地展示与获取信息,厦门大学公共教室为课堂形式变化做准备,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课堂互动、课程录播、智能黑板、智能管理等方面。
《中国教育网络》:你们是如何实现改变的?
谢火木:在总结第一批智慧教室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厦门大学开展广泛调研,组织专家论证,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无线网络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任意分组、互动教学系统、多终端支持、智能管理、实时应答系统、课堂大数据分析等八个维度实现智慧教室核心功能,并提出了最新的智慧教室技术参数及建设方案。该方案于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中央修购计划专家组评审,截止目前,合计已建成51间智慧教室。
具体来讲,在空间布局上,传统教室原有的讲台被“夷为平地”,教师和学生处在了“同一平面”上,交流更加顺畅、“平等”。一些造型奇特的课桌全面上线,安上滚轮,课桌能够任意移动,不仅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也很舒适,只要进行简单的拼接,还可以“变形”成可供讨论用的各种形状,便于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教学,支持同学们选择不同的观点进行互动,实现小组团队学习。
创新教室设计,最终目的是为师生提供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打破教学沟通的壁垒。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让“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远离大学课堂,促进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中国教育网络》:最初的设想和最后成型是否一样?
谢火木:在课堂互动时,开展分组教学,支持学生分别选择不同的观点进行互动,实现小组之间的团队学习。在多终端学习中,平板、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WiFi均可实现接入。学习过程与成果能够便捷地在不同终端之间展示与分享。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问题,也可以在课中即时出题,通过课堂无线应答系统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同时还可随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教室中的多媒体投影机、布幕消失了,变成了智能黑板。它如同一个大的iPad,教师可以在上面实现编辑、标注等功能,并可实时保存,这让教师授课、讲评不再局限于讲台,可以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