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晓冰
摘要:伴随着“微时代”的风靡狂潮,我们进入了一个微信息迅速发展和应用时代。“微信”成为信息时代热潮中的一个经典应用软件,被人们广泛应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研究,到2014年5月65%的中国网民使用微信,且逐月递增,现已居信息软件首位。随着微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成为了移动时代标志性的学习工具之一,在教育业也逐步开始推广指尖上的微课堂,本文简要列举了目前高校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行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出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用于辅助教学的微信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关键词:微信;移动设备;辅助教学
引言
“舌尖上的中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指尖上的微信将影响未来的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构建了移动网络下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微信网络平台教学模式选用了“微”和“小”的特征,利用便于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帮助学生有效利用零碎时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增进课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激励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学经验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从而真正实现微潮流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
1、微时代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应用软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被推广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网络等成为了新时代的象征。随处可接入的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固有的网络交流模式。伴随着移动Wifi的普及和“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出门必携平板电脑”的时代,高校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是微时代发展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应用软件。它的运行对网络运营商、操作系统平台毫无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免费使用微信进行语聊、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方式更形象更真实的进行信息传输。微信中为用户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添加或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各种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或者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总结微信优势,它是一款具有即时通讯、互动社交、跨平台化功能的相对成熟的移动网络应用软件,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大银行、企事业等机构都已开启微平台,方便所属客户通过指尖上的移动设备来完成各种操作,即时方便,既为客户节省时间,提供方便,也为机构节省资源,达到双赢效果。软件本身完全免费、支持多种语言、适合各种手机版本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优势,非常适合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备受广大高校生的热爱和推崇。因此,微信的问世给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实时互动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现如今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研讨式教学”,也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通过相互研讨交流、思想的碰撞产生共鸣,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有问有答的高质量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被动式接受,挤压式灌输的教学方法,不仅课堂上缺乏互动,课后互动更是少之甚少,导致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知识巩固不到位。
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在课堂,学在课后”。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完美的讲授,课后还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疑难,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但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是课堂时间紧张,课堂上留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也很少,学生能够做到最好的程度就是认真听讲,但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情况不能及时反应,尤其较内向的学生更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进行咨询和交流,疑难问题无法当场解决而成为永久性的问题。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课后交流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有一种方法能够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无限制自由的沟通,因此,尝试通过媒介例如网络媒介等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从而实现课上课下实时互动。
2.2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存在的弊端——课堂时间有限,内容繁冗复杂。多数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抓重点知识,与课程相关的边缘知识和学习资料根本不能详细讲授,而往往这部分边缘知识最有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时量的限制也是影响学生无法站到时代的前沿,及时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结果只能逐渐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老师也懈怠应付,最终教学双方各自只为完成任务而机械的工作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够充分发挥。
3、微信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工作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疑难解答、课后辅导。而指尖课堂就是借助微技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在线答疑课程辅导,既节约时间和资源,又快捷方便。微信平台为师生互动学习提供一个即时环境,双方可以无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从而让教师的辅导更有针对性。通过微平台,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都可随时提出,教师可即时看到问题并进行解答,尤其对于共性问题可发布至朋友圈,供所有同学查阅,简化资源,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微信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4.1建立实时互动平台、及时解决课堂问题
微信基于移动设备而特有的“微”优势,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课堂教学,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和学。在传统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后发现的新问题,没有合适的时间去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后续的学习效果。微信平台的语音功能使实时互动、研讨式学习成为现实,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再也不会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想要通过平台沟通的内容可在瞬间发送至对方,且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都可通过语聊、视频、文字等方式来完成交流,使学生和教师有面对面亲近的感觉,从而增强彼此间的交流。这种在线交流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制约,不再滞留问题,只要有需求,何时何地都可以利用微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学习更加自由自在的进行。
微信平台中的朋友圈,也是一个经典的常用功能,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将课堂研讨内容、课程重点、疑难问题等发表至朋友圈,供所有人员阅读和学习,从而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学习效果。
4.2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微信群中建立的教学平台所有的内容都是公开性的,讨论的内容会涉及各个方面,当然也存在对教师的各种评价,对所发表内容的有效性评价等等,这种评价打破了传统的评教,没有了面对面的思想顾虑,是相对实事求是和客观的,因此,想要得到公认赞赏的老师,那就要求个人的教学水平要具特色和吸引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不断激励教师能够自我修炼,提升自身水平和责任心,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微平台通过网络实现了实时“评教”和“促教”的作用,如无形的力量时刻鞭策着所有教师将更多的热情、责任、精力投入教学,钻研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微平台,改变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将更多的零碎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微平台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形成互督互促的学习氛围,从而为高校培养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
4.3拓展课堂教学资源、丰富课外知识
微信平台的文件传输功能,可将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和分享,供学生在线学习和下载。平台中所上传和分享的内容,只要不自行删除,它将永久性存在,方便学期末复习时查阅。教师也可以在朋友圈中设置如“课程辅导”等类似的栏目,针对授课内容,推送出相应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充足的思考、查阅资料等来进行留言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热情度。微信平台的信息存储量特别大,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任何一个网络资源并分享至平台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培养现代社会综合性人才。
5、微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1课堂教学是根本,网络教学是辅助
微信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授课,只是作为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及时督促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控学生的每个细节,例如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偏弱,教师可以随时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尽管微信平台也可以实现视频和语音的相互传输,可最终还是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授课与微信平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课堂授课为主,网络教学为辅,共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
5.2微信平台信息要及时更新回复
微信平台的信息更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及时更新微平台发布的信息,例如最前沿的知识,同时要及时回复和解答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的疑问,对老师讲解内容的不同见解,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困惑等。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回复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感,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6、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终端的逐渐丰富,在为高校教学领域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微信平台不断的拓展其应用功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我们的重点研究目标是微信平台在高校实际教学中的更多应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移动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曹艳敏,张爱华.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7):105-108.
[2]方增泉.高校教学改革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40-42.
[3]袁磊,陈晓慧,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87-89.
[4]白浩.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作者简介:
吴晓冰,本科,助理实验师,工作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中心,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仪器设备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