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我在故宫修文物》:择一事,终一生

《我在故宫修文物》:择一事,终一生

时间:2024-11-05 07:22:29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几个月后在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简称“B站”)上获得巨大反响,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工匠精神”也成为当年的流行语。近日,由萧寒执导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全国上映,也备受影迷关注。影片用充满人情味的视角向观众呈现“故宫”这一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鲜活生命力,工匠精神的传承也通过修复师的生活、工作和言谈流露出来。

故宫仿佛也年轻起来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一群国宝级文物修复师在故宫里修复国宝的日常。关于故宫的纪录片有很多,但是基本上已经被14年前拍摄的那部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定下的严肃、严谨的基调同化。但《我在故宫修文物》打破了这一模式,整个故事是年轻化的、生活化的,一如萌萌的片名。虽然每位师傅都手艺精湛,但是他们没有老学究般肃穆的面孔,就像生活在我们隔壁的人。修复师对待文物,也并没有常人想象得那样战战兢兢,反倒是透着一股子寻常日子的云淡风轻。

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看片时的不淡定:“被师傅致命的气质震慑到了!”当师傅修复好黄花梨衣柜时说了一句“这擦完了真是幻彩生辉啊”,一片弹幕飞过:“新词get”“我觉得他们开口都是文化”……

很多人看完第一遍后,都会二刷、三刷。看完弹幕版后,再关掉弹幕静静体会片子本身的美好。在评论区还有这样一个评论:“我不知道这些师傅能赚多少钱,但是我希望他们能赚很多很多钱!”

导演萧寒笑言,自己团队拍的纪录片是“青春版故宫”。“我们团队里90后占了很大比例。最早我们的片名是很传统的那种,叫《故宫心传》,后来觉得太‘正’,最后有个年轻人提议叫《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家都很喜欢。”在《故宫》火了之后,萧寒特地去B站上注册了账号,“配着弹幕看《故宫》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会发现其实你想表达的意思,90后们都触动到了。”

借由这部记录片,“择一事,终一生”的文物修复师们走进公众视野。这个视频也变成了“故宫最强招聘宣传片”。今年故宫招新,报名人数激增,一百个岗位就有两万人报了名。

一部接地气能打动人心的电影

导演萧寒,其实并非科班出身,2011年前后他才进入了纪录片这个行业。在他的骨子里,一直渴望着一种更为安静、专注的自我表达,他说,“我一直在找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而纪录片就成了萧寒自我表达的出口。

相对于电视版的精巧,电影版更有拙的感觉。电影版画外音消失了,导演用镜头语言组织出了一部更深沉蕴藉,甚至怅然若失的电影。崭新的故事线以及大量剧集版中未出现的画面交代了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状态。悠扬的背景音乐勾连画面的起承转合,观众仿佛被修复师带着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萧寒认为,“旁白退一步,就会让观众更接近电影一步。”只是,萧寒还颇有遗憾,“如果能拍一年就好了。春天有鸟叫,夏天听风,秋天打杏子,冬天看雪,那我们这部片还会更美。”

对于人的关注一直是导演萧寒创作的主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片子的主角一定是人,用人物的呈现作为片子的重要支撑,我们创作的方式也一定要深入、真正地进入他们的生活,要走得更近。”为了更好地拍到修复师们工作的细节,4个月里无论是上班、下班、吃饭、出差,团队成员都跟师傅们待在一起。尽管之前做过相应的调研,但真正拍摄与之前的调研内容并不完全一样,萧寒觉得“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你不断地发现吸引你和打动你的东西时,你会越来越觉得对于这个选题和方向,你的决定是对的。”

工匠精神“不能烦”

就像修复故宫文物的工匠师傅一样,导演们也在雕琢这部电影,最终的成果当然是一部优秀的片子。

电影版从100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一部87分钟的电影,整整花了7个月,需要的是“不烦”的心态,就像文物修复师们平心静气,一点点打磨手中的文物一样。

萧寒觉得对现代人来讲,“择一事,终一生”太过弥足珍贵,大多数人只想看到结果,忽略了过程,但其实一直有的只是过程,片中的精神才越发美好,才会在观众中引发这么多关注。就像影片中木器组的屈峰老师,来到故宫觉得这里的“慢”跟自己的性格不符,后来却慢慢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看到器物不一样的美。现在太多人都想方便,不愿意等待,但其实等待才有快乐,甘苦并行,没有苦又哪来的甜。

萧寒访谈录

问:你觉得《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被年轻人追捧?

萧寒:这些师傅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能打动年轻人。我们当时也没想到能在年轻人中间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我们原来觉得受众应该会是那种上了年纪有生活阅历的,这样的人才可能更有感触,后来我仔细琢磨,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他们很难沉下心来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可能他们觉得更难的事情,才更珍贵吧!

问:请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萧寒: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与坚持,首先你要专注一件事情,然后能够坚持下去,就像我们在拍摄的时候那些师傅也会说到,他们从学徒开始,师傅跟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磨性子,坐得住”。

问:片子里师傅也有提到,说这些文物都是有灵魂的,你觉得这具体指什么?

萧寒:我经常跟师傅们聊天,他们觉得这些文物虽然看上去是死的,但是它们一直在沉浸着,一直在等待和一代代的修复师相遇。我觉得很有趣的是,一个文物经过上千年,有时候会经历好几个修复师,现在的修复师就可以从它被修复的情况去揣摩上一代修复师的故事,这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故事。用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就是,他们并不是在修一个文物,他们是在修补时间的痕迹,他们是修时间的人。

问:你最想对观众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萧寒:我跟我的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能因为现实的无奈,很多年轻人或者很多朋友,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做不到,或者我没有办法选择我真的想走的路。可能现在你做不到,但你至少知道哪个是你喜欢的,哪个是对的,你要能分清楚。我可能真走不到,但我的心要朝着那个方向。我现在跟自己说,可能不见得我想达到的那个结果就能够达成,但是即使达不成,我知道那是对的,是我应该去的方向。

(王宇轩整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