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茫茫夜空闪耀着——星

茫茫夜空闪耀着——星

时间:2024-11-05 05:42:57

今夜,暖风频传,春风抚面,抬望眼,这是一个醉人的春夜,茫茫夜空,星光闪闪,人们都说地上一位好人逝去了,天上,就亮起了一颗星,妈妈,您已经走了五天整了,您是天上的哪一颗星呢?

我从记事时,您就是忙忙碌碌。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忙着天南海北地出公差,全家人的重担就落到您一个人的身上。早上四点钟您就起床了。也不知为什么!1968年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家平房的四壁墙上都有美丽的霜花。您,看着我和大哥、大姐在被窝里冻得缩成一团,把您的被子给我们哥仨盖上,然后,您,不顾室内的寒冷,悄悄地起床来到外屋劈柴禾生炕炉子。劈好了柴火,四处找也找不着点火明子,拿纸又引不着炉火,您想来想去,只好撕一小块小棚子上的破油毡纸,这样才点着火,然后,压上煤坯。一手拿盆,另一手抓起捡煤渣的筐和铁爪子,急忙的出院门。

出了院门一百多米,就来到饭店的煤灰垃圾堆,您一边等着新出炉的煤灰,一边等着卖大豆腐的车。等煤灰的人越来越多,一会儿的工夫就来了二十几个人,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还有少的……他们都是烧不起煤的穷困人家。推煤渣的车终于来了,一共是整整的两大车,还冒着热气,湿乎乎的,经常带着臊臭味。据说,煤渣上面经常有锅炉工的屎、尿……那里也是他们的厕所。

几年以后,我去捡煤渣,抢到一团黑黑的大煤渣,高兴地拎着煤筐跑回家,掰开后臭味直熏鼻子,我还是舍不得扔,那是整整的一大块黑煤呀!足足能烧开一壶的水呀!母亲那时肯定也遇到了这些尴尬事儿,但这和我们家要取暖、孩子们要吃饭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母亲也和其他人一样加入了捡煤渣的队伍,数九寒天北风寒、浑身发冷腿打颤的人们,一会儿捡煤渣就捡得热火朝天地汗流浃背,他们捡拾煤渣像得到金银财宝一样的高兴,母亲也一样,她抬起手用袄袖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直了一下腰……她满意地看了看半筐的煤渣,打心眼里高兴,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晚上烧火做饭的都有了,如果省一点用,明天早上的也差不多,我的三个孩子今天可以呆在暖暖的屋子了。

大豆腐!大豆腐!听到这声音母亲像想起了什么事儿?她摸了摸兜,里面的五分钱、四两豆腐票还在,她拎着煤筐又加入了排队买豆腐的人流中……母亲高兴地右手拎着煤筐,左手拿着两块大豆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已经是五点半多了。她猛然想起炉子里的火快燃完了,她打开一看果真是这样,她急忙把煤筐里的煤渣拿出来放进去,过了一会儿,炉堂里的火燃烧起来,炉火红了,锅里的水开了,母亲开始淘米把苞米馇子放到锅里,盖好盖,她想了又想,到米箱里翻出大米口袋,大米实在是不多了,每位成人每月才供应三斤,怎么能够吃呢?她把剩下的一点点大米倒到小盆里,心里说,够三个孩子喝粥的了。她把小盆坐在苞米馇子的上面。

屋里暖了,孩子们睡得香甜了,窗上美丽的冰霜花开始融化了,饭锅里的香味开始出来了……

母亲看着三个孩子幸福的脸,她也笑了。这时,窗外的晨色开始有些朦胧,母亲看了看表,六点了。她不能让孩子们再睡了,再耽误下去,上班就会迟到了。母亲先叫醒大儿子,老大揉了揉眼睛,不愿意钻出寒冷的被窝,母亲又叫大女儿,大女儿撒娇地哭叫,母亲被气得没有办法,眼看着上班就要迟到了,她急得一下子掀开了大儿子和大女儿的被子,可是小儿子我,她实在是没有办法,她得给小儿子穿衣服、穿裤子,还时不时地看着锅里炖的大豆腐,可千万别炖糊了。忙三火四地吃了几口苞米馇子和炖大豆腐,看着三个孩子喝着稀溜溜的大米粥,还好,一切活都干完了,才六点二十,赶趟,比昨天还提前了三分钟。

冬天天亮得晚,六点多母亲背着我,抱着大姐,领着大哥,迎着红彤彤的朝阳上路了。走着走着,母亲发现大哥走路一拐一拐的,仔细一看才发现大哥脚上的鞋子左右脚不分,穿反了……就这样母亲呼哧带喘,终于把我们送到了托儿所。她自己又急忙赶到商店上班。

渐渐的,我们一天比一天长高长大,母亲也背不动,抱不动我们了,就买了一辆小推车,这以后母亲天天早上推着我们,吱呀呀的车轮在转,碾着母亲青春的华年,一下、一下地把太阳推得升了起来……

到了晚上,下班后,她又用小推车接我们回家。雨雪风霜不停,春夏秋冬匆匆,天天推得月上柳眉梢……

到了1969年,母亲又生下了妹妹,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就更加劳累了……

转眼到了1972年,春节刚过,大哥初中毕业了。那时候没有别的选择,有门路的当兵,没有门路的就只有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农村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切,大哥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偷偷摸摸地和同学们商量,偷偷摸摸地改户口。等到临行下乡时母亲才知道。

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天,大哥就要到小城公社下乡了。母亲晚上在灯下给大哥收拾着东西,棉袄、棉裤、棉鞋……收拾到一点多钟,母亲才想起给儿子带点钱。母亲翻遍了所有的兜和家里的箱子,只有两三块钱。母亲急得在屋里来回地走着,这可怎么办呀!最后,她还是半夜两点钟敲开了邻居罗娘的家门,借了五元钱,给大哥带上……

第二天一早,大哥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去了。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我和姐姐吵着向母亲要元宵吃,母亲想了半天还是为难地答应了。到了晚上,母亲果然炸了一大碗又圆又大又脆又香的元宵,就连三岁的小妹妹也甜甜的吃了两个,我和姐姐香甜地吃着,就是觉得元宵的个儿特别的大。

“妈,这元宵的个儿怎么这么大呀?”我问道。“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我一听,嘴忙不停地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吃饱了,就高高兴兴地和姐姐打着灯笼捡鞭炮去了。

过了很长时间,我俩才知道。母亲当时没有钱也买不起元宵。那是拿粘豆包做的,所以元宵个头特别的大。

母亲有着一头乌亮的黑发。长了飘逸,短了是那样的精神。

几年的时间又匆匆地过去了。大哥招工到铁路,火车上、火车下的当连接员,大姐没考上大学到知青点。母亲的头上也有了白发。大哥就要结婚了。全家就二十多米的平房,在哪结婚呀?大哥已经二十六、七的老大不小的了,全家人思来想去决定盖一个小房。因为没有钱,所以什么都缺,没砖、没瓦、没水泥、没沙石、没木料……

妈妈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每天下班回来都捡回几块半截的砖头,每天吃的是上顿大白菜,下顿干豆腐……

终于大哥的婚礼在喜庆的鞭炮声,丰盛的喜宴中举行了……

母亲的头发白了一半。又几年匆匆地过去,我也要结婚了。母亲已经退休了。母亲思来想去决定摆地摊做小买卖。母亲没有本钱,只有二百多元钱,那是她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成了做买卖的本钱,寒来暑往、刮风下雪,母亲就这么在马路边摆着摊床,一年、两年……得了风湿性的心脏病。我结婚了,新房里有组合家具、彩电……

婚礼结束回到家时,母亲一下子坐到床上,半天没起来,说了一句,老儿子结婚大事儿完毕了。母亲的黑发就是这时候全白了,像雪一样……

母亲最美的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她那温柔的目光。

小时候的我,非常的顽皮,不是把张家的孩子打了,就是惹得李家的孩子哭叫,害得母亲跟在我的屁股后,向人家家人赔不是……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为了哥们义气打仗,竟动用了家里一个一尺多长的小铁锤,母亲惊恐万状,找老师、找对方的家长,最后才把这件事儿平息。

母亲看着我哭着说,我不指望你为家争光,你只要不给我惹事儿,我就心满意足了。看着母亲泪流满面,我的心痛苦极了,我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能让母亲为我流泪了。

我慢慢地开始读书了。可还是有些晚了,高考时差了十几分,落榜了,母亲为了我,提前三年退休,就这样我接了母亲的班……

我的工作是百货公司,每年走南闯北的公差,成了浪迹天涯的旅人。每次出差都要经过家楼房前的那块广场草坪,母亲每次都站在六楼的阳台上,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直到我的身影被楼房隐去。我知道母亲担心我的火爆脾气在外惹事儿……

那时,我已经成了一个部门的经理,到深圳去出差。临行时,亲戚、朋友让我捎许多的东西,我望着缄默不语的母亲说:“您需要点什么吗?”

母亲平静的说:“什么也不需要,你平安回来就好。”听了这句话,我半天无语,在如今人们都希望儿女成龙变凤的今天,我的母亲,一个双鬓染霜的老人,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安……

那次出了家门下楼时,我故意绕着走,绕过了楼前草坪广场,好躲过母亲那刺背的目光……

没想到回来时,全家人都说,你绕过去了,走了。母亲就那么的站在阳台上足足有两个钟头,就那么地注视着,寻找着……是呀!我怎么能躲过母亲的目光呢?我将会背负着她那美丽温柔的目光,走完我的一生。

母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我想领母亲去看看大海。来到大连老虎滩,海出现在母亲面前了。大海浩瀚无际,大海真博大呀!母亲走到了海边,我变换着角度给母亲拍照,妈妈说:“照两张就行,别浪费钱了。”

母亲看海边有许多人在捡海带、海白菜,就脱了鞋,挽起裤腿去捡海菜去了。

我心里非常不高兴,心里说,咱们是来旅游的又不是来捡海菜的。可看着母亲一会儿就捡一大堆海菜,而且脸上还充满了喜悦,也帮着母亲捡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太阳快落山了,太阳把自己最灿烂的温暖阳光留下来,化做绚丽多彩的晚霞。我提醒母亲,时候不早了。

母亲也觉得有些累了,她直了直身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高兴地看着那一大堆海菜,歇了足足有五分钟,然后,又蹲了下来,把海菜分出四大堆,唠叨起来“你大哥身体弱,他的俩儿子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有你们家小远程,你大姐身体不好,你小妹彩虹心脏病……”

她就是不想自己的多病身躯,这就是母亲心中的——海。

母亲的晚年应当幸福,虽然她的退休金只有三百多元,后来涨到了四百多元,一生勤俭的她,就是退休金再少点也是够花的。

可是母亲天生是个操心的命,家里谁有难事儿,母亲就会和谁一起闹心,先是大姐两口子下岗,后来是大嫂、大哥,再后来是我和我爱人。母亲那微薄的四百多元实在是帮不过来了。

她思前想后,有几次想再摆摊床,她管这叫蹲阳沟,可她患有心脏病,她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她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每天上下六楼就够她受的了。她为了不给儿女们增添负担,每天买菜,把两个手拎兜菜一系搭在自己的肩上,双手抓着楼栏一步、一步的坚强地上六楼……

母亲说,国家和小家一样,都得靠自己,大伙都不为家做贡献,国家的钱又从哪里来?靠谁也不如靠自己,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学本领吃苦,要想生活好,就得吃苦劳动……

大姐两口子干起了烟床子,大哥两口子卖起了冰棍。工作清闲的我想,还应当干点什么?我又拿起了笔,几十万字从我的心里流了出来,染成了黑墨铅字,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看到了这些,母亲满意地笑了。我们忙的时候母亲去送饭,生意不好的时候,母亲用她微薄的退休金帮我们。

母亲晚年最关心的是孙子们的读书,孙子、外孙子加一起五个,她说是五只小老虎呀!

我们家离小学校非常地近,一到中午、下午的放学时间,她就站在学校大门旁,等着孩子们……

母亲一辈子没读多少的书,她说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一辈子干不了啥大事儿,也赚不了啥钱,她还说越往后越是这样,老百姓家的孩子要想好好生活,就得好好学习,将来要想有个好工作,就得好好读书……

母亲没钱,但她一听孙子们上中学、上技校,就掏出几百上千的……

母亲有病也不愿意去医院,她心脏病犯了,就吃点定心丹,咳嗽了,就喝一点肺宁冲剂颗粒。

母亲越来越老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可她仍然坚持着每天自己下楼,母亲心里清楚儿女们都在为生存奔波着。

今年的大年初五她实在是挺不住了,刚强的母亲终于病倒了。母亲的心肌肥厚病发作了,尽管病情这么重,她还是说不住医院,她是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她说住医院太贵,咱花不起呀!她心脏病昏迷不醒了,已经由不得她了,全家人这才把母亲抬着送进了医院。

医生说母亲的心脏病很重,治了十几天母亲的心脏病见好,可突然间,母亲胃里大出血,一次就出一千多毫升,母亲怎么会胃出血呢?母亲什么时候得的胃病?做胃镜止血的时候,我们四个儿女都在场,母亲是大面积胃溃疡。医生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我们四个儿女听后无言……接着又检查出母亲患有糖尿病、肺炎、肝肿大、风湿病再加上心脏病、胃溃疡……

母亲呀!这么多的病魔折磨着您,您还惦念这个,想着那个……老天爷不公呀!把这么多的苦难给您,我的——母亲!

母亲临走的前一天说想家,想妈了……妈妈的妈妈,我的姥姥也一样,辛劳了一辈子养了五个儿女。

母亲穷了一辈子,过了一辈没有钱的苦日子。病重期间母亲告诉我,住院费不用儿女操心,她攒了九千元钱,原打算是供孙子们上学用……

我心里清楚,母亲不可能有钱,她天天吃着白菜、豆腐,穿的衣服十几年不换,盖的被褥,是我们小时候的被子,都是旧棉花,她怎么可能有钱呢?

母亲去世那天,吸氧也说不出来话,她太累了。

母亲逝世后真的找出九千元,看着这几张储蓄单……母亲呀!您是怎么积攒下的?

母亲去了,这位叫徐桂珍的老人,今年才刚刚七十岁……

我给儿子讲他奶奶的事儿,讲她奶奶为他日后上大学积攒的钱……

我想起了画家罗中立的那幅《父亲》,画面上的那位老汉,头上扎着破旧的白毛巾,脸上有那么多的沧桑沟壑,拿着一只破碗,微笑着面对着人生、面对生活……

这些就是我们的前辈……茫茫的黑夜,浩瀚无垠,繁星闪闪,正是因为有这些无数的繁星,燃着自己,闪着光亮,黑夜才不再是黑夜,我们这些后辈走在漫漫长夜的路上,才享受着驱散黑夜的星光引路。抬头遥望夜空,今夜星光灿烂……

王波简介:

1963年5月15日生于吉林市,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吉林市“松花江文化讲坛”客座研究员,山东省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特聘兼职教授。曾任职多家杂志社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现供职于北京一家杂志社。

1982年开始发表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至今在省级以上报刊《曲艺》、《戏剧文学》、《散文选刊》、《世界文化》、《满族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戏剧剧本、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并被《新华书目报》、《世界文化》杂志聘为专栏作家。主要作品及成就:

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专题片《蒋介石与陈纳德》(三集)、《奇袭东京》(三集)等,并在电视专题片中,作为文史作家接受采访。

大型满族历史故事剧《玉碎香消》(发表在《戏剧文学》2005年12期)200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剧本”

2011年纪实文学《铸就辉煌——杨靖宇将军的最后岁月考及感怀》获新华副刊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心中飞出的歌——新华副刊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

2011年纪实文学《铸就辉煌-----杨靖宇将军的最后岁月考及感怀》获“全国政协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

话剧小品《珍贵的挂历》获吉林省《戏剧文学》2003小品大赛二等奖;

小说《珍贵的挂历》荣获中国当代作家当代文艺优秀奖。1995年9月并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等……

散文《茫茫夜空闪耀着----星》获《散文百家》杂志二等奖;

话剧小品《珍贵的挂历》获吉林省《戏剧文学》2003小品大赛二等奖;

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国家现代文学馆收藏。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入围奖。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