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触摸中体验,积累分类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区角是“特殊的环境”。区角里的环境宽松和谐,幼儿不但能在区角游戏中主动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能在区角游戏中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对此,可通过区角创设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如引领幼儿玩“触摸”游戏,应先投放轻重、厚薄、粗细、粗糙程度等不同的物体,再留给幼儿充裕的时间,让幼儿蒙上眼罩,反复触摸、辨析、比较,使幼儿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知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刚开始玩“触摸”游戏时,因为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所以非常着迷。然而,当玩的时间长了,幼儿就会产生兴趣疲劳。这就需要定期更换触摸材料,变换不同的呈现形式。如引领幼儿玩“娃娃家”游戏,可让幼儿先到衣橱里摸出光滑的丝巾,再到冰箱里摸出不同形状的蔬菜。如此地在不同的区角投入不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在触摸中体验,在体验中触摸,从而积累分类经验。
二、在问题中体验,内化分类经验
要让幼儿在问题中体验,使幼儿能够内化分类经验,就必须让幼儿带着问题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比较思辨、反思感悟,促进类别知识的形成,了解更多的“类概念”,为观察、比较、分析材料中的不同特征奠定基础。
【镜头回放一】“娃娃家”冰箱里有蔬菜层、水果层、生鲜层和肉制品层,小朋友们从“市场”买回各种物品,在摆放时,两个小朋友争执起来:“西红柿应该放到蔬菜层里!”“不,应该放在水果层里!”“蔬菜层!”“水果层!”……评点游戏时,笔者首先提问:“小朋友们,西红柿是蔬菜呀?还是水果呀?为什么呢?”小朋友们马上各抒己见。小朋友1:“西红柿是水果,因为在水果店里,有一种小的西红柿卖。”小朋友2:“西红柿是蔬菜,因为妈妈常用它跟鸡蛋一起炒。”小朋友3:“是水果,因为我吃过的水果沙拉里,就有西红柿。”小朋友4:“是蔬菜,蔬菜沙拉里也有西红柿。”……如此的一场争论,唤起了幼儿们各自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给西红柿分类,想方设法佐证自己的观念。在幼儿遇到这种分类疑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要将幼儿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让幼儿经过一番比较分析、讨论思辨后,再追问:“水果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蔬菜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启发幼儿建立“水果”和“蔬菜”两种“类概念”,使小朋友们知道:水果和蔬菜都是植物的一部分,但有实质区别,蔬菜通常是做菜吃的,泛指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而水果通常是直接吃且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泛指一棵植物中带有种籽的植物器官。当幼儿的分类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幼儿分类活动中的“支架者”和“提携者”,充分利用区角游戏的分类机会,内化分类经验,了解类别知识,建立类概念,让学生自主发展,受益终身。
三、在情境中体验,丰富分类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丰富分类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区角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解决区角游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时,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掌握分类的技巧和本领。
【镜头回放二】“理发店”里的生意异常火爆,等候区有两位幼儿在边翻看绘本边耐心等待,甲、乙两位理发师正在帮顾客做发型。甲问:“卷发器呢?”乙回答:“卷发器放在洗发水的后面!”甲走近置物柜翻找,几个洗发水瓶“乒乒乓乓”地从置物柜里掉落下来。甲急忙弯腰想抱住其中一个,没抱住,膝盖一拱,其它的烫卷、梳子、推剪等理发用品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置物柜里全都掉了下来,地上一片狼藉。乙和所有顾客蜂拥而至,异口同声地问:“怎么啦?”甲束手无策地回答:“我找卷发器,找来找去找不到,没留神又让乱七八糟的东西掉了一地,这可怎么办呢?”顿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把它们排放整齐就容易找到了。”“把小的放外面,大的放里面。”“不行,拿里面的大的容易把外面的小的碰倒。”“最好是分类,贴上标记,按类摆放,一类放一层。”……如此地巧用“理发店”里满地狼藉的真实情境,丰富幼儿的分类经验,小朋友们看到“理发店”里调整后物品摆放的有序场景,心里便由衷地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和舒畅感,认识到合理分类会给实际生活带来便捷。
总而言之,运用区角游戏,既能让幼儿在亲自触摸体验中感知分类,不断地积累分类经验;又能让幼儿在问题体验中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感悟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不断地建构类别知识和内化分类经验,为幼儿后续的分类活动触类旁通奠定“理论”基础;还能让幼儿在情境体验中丰富分类经验,不断地感受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效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