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潘来强
一、实施路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综合性、发展性及经验性课程,具有强制性。但它不像学科性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材,要依赖学校进行开发实施。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它的建设与实施就成了各校的难点,它也成为了校长领导课程的着力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依托,同时可以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内容的综合性。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策略是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其他三个方面:一课时上劳技课,一课时上信息课,一课时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之中,同时包括其他学校已有活动的有机整合和融入,架构起了主题探究式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也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流程:分析校内外资源→考虑已有实践→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学生进行自主活动。下面我以“水研究”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二、校本化实施行动
1.主题确立依赖学校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虽是必修课,但必须灵活开放,因地制宜,主动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还可以和当地经济与社会联系起来,主动设计能够促进当地政治经济的活动项目。板桥河直接流入长江,以前的板桥,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致,历史上也曾多次遭受水患,现正走向城市,原先水系被破坏,水源污染严重。孩子们有了了解水、研究水、节约水、保护水的需要和行动,于是就有了“水研究”专题系列活动。
2.内容设定依托学生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服务”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水研究”就是建立在板小“节水娃”志愿行动、科技行动基础上的。他们在母亲河边调查,在社区宣传保护水资源,在校内家庭开展节水行动。
3.活动过程依靠学生自主。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始终坚持指导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工作。请看《亲近家乡母亲河》一课,实际上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汇报:“母亲河哺育了板桥人民”“母亲河轻度污染”→提出问题:保护母亲河→小组合作制定行动方案→交流活动方案,以后还会有方案实施、活动小结、成果汇报,等等。
4.课时安排依照实际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规整的课时安排不能适应,必须实行弹性课时制。这是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的示意图表。
5.课程评价依据激励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依一定标准对活动最终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所以,用试卷、用技能检测等方式应该是很不合适的。我校创造了很多重激励的有效做法:建设与“成长记录”同步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通过主题汇报会、精选成果参赛、专题展示活动等进行评价。
6.课程推进依托校本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而两者是可以相融的。校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式活动可以成为综合实践的内容;同样,综合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特长发展、凸现学校特色活动也可以发展成为校本课程。于是,我们的首套校本教材《小小水博士在成长》出炉了。教材主要安排了“水研究”活动系列:三年级主要认识家乡的水,四年级研究家乡的水,五年级到我区活动中心去研究水,六年级学习“节水娃”,开展节水环保行动。
三、践行成果
一开始,老师们不相信:语数外均分不名列前茅的板小孩子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胜出?几年过去了,孩子们的表现令人骄傲。以水研究为主打的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在全国、省、市、区竞赛中获奖百余次。2012年5月,市“五小”现场答辩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2013年3月,代表我市参加了“省第24届科创大赛”获一等奖。2013年6月,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荣获二等奖。此次大赛全国共有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青少年2462项作品参赛。板小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教育基地”“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科技教育优秀基地”“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市优秀乡村少年宫”“市科技星光基地学校”。
四、理想愿景
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无疑是给第八次课改的答卷。其实这道题的分值很大,也是很难回答的主观题。我们的答卷应该永远没有交卷的时候。
我们未来的任务依然较重。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还不够丰富,还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方式和教师”。再如我们的课程,也没有形成“自选超市”,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