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的课程安排独具特色,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制,两个月集中学习一门课程,考试结业,再进行新的课程。全年下来,我们共有六门课程,其中的两门是:国际政治大辩论和大国间的博弈。
正式上课的前一天,supervisor和advisor开说明会,首先要了我们每个人的签名,因为:“现在的荷兰首相就是从本学院走出去的,每一届政治系的毕业生后来都有几位成为世界各国的政要,所以我一定要收集所有学生的签名,以后我就可以跟人显摆了,我手里有某某国总统的签名!”
政治大辩论这门课请来了北约的领导人作为客座教授,他每星期露脸一次,工资十分好赚,他的上课方式是,让我们每周读完1500页的书籍,然后课上分成两派,辩论!我们的客座教授喝着茶水捧着苹果电脑,两腿一盘往桌上一窜,美滋滋地看着学生们辩论,只在辩论出现瓶颈时才点拨几句。
不过,这样开放式的学习非常不适合我。总习惯有人教我正确答案,很不习惯自己在书中寻求几个流派间的关系与漏洞。此外,政治这门科学已经被大学者们讨论了几百年,语言晦涩难懂,语法更是远远“超纲”,好不容易有一段话中的单词全部认识,可组合起来仍旧云里雾里,“精英和解的传统使得区域分割下的多元社会满足可协商的条件”,这是我在kindle上下载的中文翻译版的原话,然而,这是人类的语言吗?
每个星期废寝忘食才能勉强读完140页英文文献,可这甚至达不到教授要求的十分之一。我与同学们的差距越来越远。每次上课,看着大家自动分成两派,自信而严谨地论证自己派系的合理性,两个小时下来,我甚至不知道这两个派系是什么。当时间过去近一个月的时候,我再也坐不住了,加了班上每一个同学的WhatsApp,并通过Facebook上的群组找到了往年政治专业的同学们,开始漫漫请教之路。
首先我问了历年考试题,虽然每一届的授课教授和客座教授都不一样,但所要求的书目有60%相同,因此,考察的知识点应会有60%相通。看了考试题后,我才发觉自己之前的学习就是过家家,例如,在政治学家Putnam关于民众参与度降低影响社会资产总量降低这本书中,2017年秋季针对于这本书的考试题竟然是“平民主义的兴起是否对Putnam整个理论的建构有影响”,可是,整本书都没有提到一次“平民主义”这个词啊!
我于是向同学请教,学霸告诉我:虽然书中没有提到,但是Putnam所有理论建构的基础就是精英主导社会,而社会资产并不是经济资产,而是关系网,那么关系网的基础是互惠,当平民主义兴起时,因为精英与平民的阶级属性不同,互惠就从狭义的变为广义的,但同时也会冲击精英主导社会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协商式民主就应运而生,但它只能应用于小国寡民的区域自治型社会。总之,听君一席话,胜读二十几年书,为什么同学能成为各国头领,那一刻我知晓了答案。
但是,当不了总统,我也得努力;没有基础,就拿出中国学生题海战术的劲头!我从每一道历年考试题入手,抽丝剥茧,运用反向推导法去针对性地学习书中的理论,同时把课上同学们和教授辩论、总结的内容全部录下来,回家后写成文本与书中理论对照。同时,我发动自己的中国朋友和读者,求大家帮我介绍学习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外交、国关等专业的学霸们。最终,一位牛津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为我讲解了各大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前世今生以及衍生的各种理论和应用,简直是神助攻!
就这样,考试前夕,我虽然没有读完教授要求阅读的书目,但是自信有了见解。比如,在社会资产这一块,按照书中的理论,科技的发展是导致人们参与社会事务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家更愿意在家里上网玩手机,而不是出门投票。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社会参与度从来都没有下降过,它只是通过另一种形式体现了,比如国际上若有什么重大事件,人们虽然没有出门去呐喊,但人们都发朋友圈评论了啊!人们仍旧在参与,而且由于网络的受限度远远低于现实中的参与,人们之间的关系网反而建立得更广更密了呢!我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门课上真正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进步,是我比成绩更加在乎千万倍的东西。
责任编辑:陈思
当不了总统,我也得努力;没有基础,就拿出中国学生题海战术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