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对“百花齐放,各有芳香”的思考(上)

对“百花齐放,各有芳香”的思考(上)

时间:2024-11-03 01:53:56

1890年乒乓球运动诞生于英国,从上个世纪初乒乓球从欧洲兴起,到上世纪中期日本对单面弧圈球打法的突破和中国创造的近台快攻和积极主动的打法意识,到上世纪80-90年代欧洲开创的两面弧圈球打法和旋转、力量与实力的结合,再到90年代中期中国队打翻身仗延续辉煌至今天,乒乓球运动已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历程。

乒乓球的打法在握拍上有直握与横握,还有一些特殊握法;从胶皮上有:正胶、反胶、生胶、长胶和防弧之分;在打法类型上有:进攻型、弧圈型、快攻型、防守型和削球等;其中还有各种不同的打法流派,以及各种器材的不同组合,再加各种打法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形成了乒乓球运动项目百花齐放的独特魅力。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诞生了我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而运动成绩也是几十年长盛不衰,我们拿到的不仅仅是数不清的世界冠军,更是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和技术风格。但是随着运动的迅猛发展,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革,中国乒乓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我们的优势一点点地消失,以往的传承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后备力量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似乎没有太多的尖子与苗子供教练们挑选,我们的后备力量像一个流水线生产的面孔相同的标配产品,而各种打法以及不同的个性风格与流派已经很难看到。

一、打法单一比例失调

2017—2018年全国青少年大区集训刚刚结束,这个集训代表了我国13--17岁年龄段的最高水平,我对参加集训的男运动员的打法进行了统计,其中横板两面反胶打法67人,直板反胶打法16人,削球打法6人,颗粒打法3人。在92人的集训队伍中,横板两面反胶的主流打法约占总数的72%;而颗粒打法只有不到3%;直板反胶打法的16人风格单一,清一色的直板横拉,反手技术已经没人会使用推挡;削球打法反手几乎清一色的长胶,甚至已经没有了倒板变化,在单调的旋转和节奏里,现代的削球已经担不起“魔术师”的称号;而正胶、生胶和长胶打法,更是凤毛麟角,在比赛成绩中,只有一名生胶打法名次靠前;我们当初提出的打法“百花齐放”,如今只有横板两面反胶独占鳌头。我们的管理中心早年意识到了打法出现的不平衡,进而提出了国内比赛团体必须上直板的硬性要求,但是这并没有打破失衡,在比赛中扶持直板打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改变只有一种打法才能成功的错误倾向,这一点在启蒙和基础训练中已经走偏,在省市队配备其它打法,已经是为了丰富训练对手,而到了国家队更是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我认为上述弊端的产生原因在于:基层教练员普遍对各类打法的研究不够,信心不足,总是找理由和讲客观,放大打法短板,忽视打法特点,球加大了就逼死了颗粒?发球无遮挡了就降低了发球质量?规则的改变是外因,决定胜负的决定因素,不在武器而是在人!在打法风格上一人成功全面跟风,一个失败全盘否定,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惯性!

二、风格相似个性不足

同一类型的打法不能形成同一类型的风格,每一名运动员都是一个个体,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天赋,来确立他们的打法风格,要针对他们的身体条件、秉性习惯和个性优势,来培养和提炼他们的打法特点。

分析以往国家队的成功经验,在直板打法上:有以速度、旋转和变化为主的马琳;有以实力和反手见长的王皓;还有以正手和纠缠能力突出的许昕。在横板打法上:有以速度、变化和实力为主的马龙;有以凶狠、力量和旋转相结合的张继科;还有更加均衡和强势的樊振东;从而充分体现了各种打法与不同流派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目前,我们的横板两面反胶在强调反手发动体系和上旋球为主要对抗矛盾的今天,从意识和站位上都发生了改变,凡事均有利弊,过于追求和突出击球质量与反手的优势,相反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眼下我们的正手进攻能力在下降;下旋球和连续拉的能力出现不足;削球打法的马特全运会单打进入前8,在超级联赛上也有不俗的战绩;直板正胶打法的王林堃、介建伟和严升,在全运会的比赛中先后战胜了林高远、尚坤和张超等新老国手;这都表明我们对下旋球和颗粒打法的能力在退化,可以想象随着以正手为主的马龙和许昕的退役,我们只有一个樊振东和所有与他打法、风格雷同的运动员时,我们的堡垒还会坚不可摧吗?

目前我们的运动员打法风格过于追求凶狠和力量,而且是单板的质量高于连续的质量,以速度、灵巧结合旋转与落点为主的风格几乎没有了,人们过分地强调速度和力量的最大化,从而忽略了节奏、旋转、线路的变化和使用意识。将速度、力量和旋转三大动力要素相结合是我们的追求方向,但也要区分个体是以力量为主,还是以速度为先,否则一旦国外的主要对手适应了我们一名运动员的打法风格,就等于过了我们一片同类型的运动员,这一点是最为可怕的,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眼下年轻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球商与技术能力不成正比,他们依靠的只是肌肉记忆和训练的熟练性,而自身的创造力不足,对颗粒、削球和其它打法从思想上就有所排斥;教练缺乏信心,新一代的教练员自身都是以培养“主流打法”为主,对其他打法缺乏认识和研究,已经忘却了教传统技术打法的特点与精髓,如:推挡、挤切和刮敲等等,试想如果我们的新一代运动员打法单一,风格类似,这对于乒乓球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则是一种倒退和伤害,如果项目失去了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就丧失了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三、基层培养,急功近利

在现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各地的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的发芽,尤其在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代替区市体校的趋势,新的政策也给了各个学校和俱乐部队伍更多的机会,其中包括业余运动员的评级系统也在这一大趋势下应运而生。从大方向来说,这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和推广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一是教练要迫于家长的压力,让队员早上球台打的好看;二是评级要求都是在板数上达标,而没有指定动作的规范等;所以现在的基层教练已经大大缩短了最基础的徒手训练时间,甚至第一堂课就上球台打正手攻了,有的运动员到了两三年球龄还没有接触过托球和颠球的练习,试想象这样的基础训练怎么培养运动员的手感?

随着我们的小队员年龄越来越小的开始训练,我们现在的队员成型也越来越早,而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则是基层教练的心态,在运动员应该打牢基本功的阶段,我们过早的挖掘完了他们的潜力,在打法的确定中也忽略了运动员的天性和个性,是真右手还是假左手都分辨不清,是力量还是灵巧型也全然不顾,培养直板或防守型打法全都是为了队伍训练或比赛需要,选材也是在主流打法发展无望的人群中去改弦更张,所以我们的所谓“非主流打法”从根上就是个备胎。到了每年的几个杯赛在各大微信群,随处可见借用直板的队伍,现改打法的也有,甚至有的在这个组就无法参赛。

目前,我们的基层训练面对新时代的乒乓球参与者,在训练的目标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的小孩目的不一定是要当一名专业运动员,他们有的只是想锻炼身体,有的想拥有一技之长,有的一心想打专业而自身的条件也不具备,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乒乓球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改变,让他们爱上乒乓球,让他们在乒乓球上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我们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条件,从中挑选尖子和苗子,向专业运动员的方向推进。如果我们的基层教练每人都拿着一个模具,把每一个小孩都按标准:捏成一个样子、一种打法和同类风格,那我们的国球就真的失去了它的灵魂!

(注:本文内容源自作者,不代表本刊观点)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