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双打解析的套路是两名直板运动员的发球抢攻(右手发球加左手抢攻),这个轮次在实战当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原因在于两名选手的击球次序上。右手运动员的发球对左手运动员的站位以及后面跑全台式的上手几乎不构成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左手运动员是从球台的右侧台角向左侧跑,步法上是顺向的,因此更容易发力攻出质量。
马凯旋
尹一夫
王鸿翔
交换击球时注意先退后进
图6-10是两名运动员的互动,发球方的步法简单易行,只要稍微退后就基本到位了,左手运动员快速移动,落位又快又准,这里就突显了“左右配”的优势所在。
双打发球轮最忌两人站成一条线
图1-5是右手选手发短球的全过程,从他的出手及后续动作,特别是非持拍手的辅助动作来看,都在告诉我们他要想尽办法减力和缓冲,稍微欠缺的是图3,触球的点离球台较远,位置也比较高,否则这板球能发得更低更短。
发球运动员采用的是纵向站位,而抢攻运动员是向斜后方的站位,两人形成一近一远的态势。业余选手要尤其注意,双打的发球轮最忌讳两人站成一条直线,那样对技术使用会造成极大不便。在发球细节上,右手选手采用了最亲民的正手纯下旋,而且很注重用身体重心压住弧线,这是一种很聪明的选择,因为侧旋发球很容易发长,而且旋转稍微强烈一点的话,就会被对方借上力,甚至被拧拉一板破解。但纯下旋或者不太转的球,对方反而不好借力。在双打比赛中,又短又低又轻的发球,更有实用价值。
如图11,左手运动员的右脚是出了球台边线的,说明对方来球在左半台,几乎可以不用再移动就能抢攻了,这点“太占便宜”了。在击球前,由于发力的需要,他用并步把右脚向内小范围调整了一下,之后从容地冲了一板直线,线路要得够狠,速度也很快,对方如果交换方位不及时的话,基本已经被杀了一个追身。击球时,他引拍和身体重心的运用都非常够尺寸,动作很完整,明显是有“一板过”的意图。
侧视图7中的瞬间非常到位,恰恰抓住了两人一退一进的态势,发球方如果不退的话,抢攻方是没地方站的,所以先退后进的次序不能搞乱。左手运动员在同伴让出位置后,移动得非常坚决,因为对方回的是一板长球,他需要更精准的落位。右手横板配——摆短后正手抢拉
本篇的双打套路是一组二四板的衔接,由两名右手横板运动员完成,一板摆短加一板抢攻。在有一定水平的选手比赛时,接发球一方是相对主动的,这点与业余选手的比赛有很大不同,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发球方的位置受规则限制,发球落点只能是对方的右侧半台;第二是接发球的进攻技术日新月异,变化要比发球多得多。业余选手主要是基本技术不过关,所以接发球轮次的优势就体现得不够明显。马凯旋
杨行果
宁静
练习双打走位两人要同步
从图7开始,接发球方开始向斜后让位移动,而她的伙伴也在调整自己的身体重心,直到图12,前者基本落位,后者也也进入正手拉球蓄势的最后阶段。这就是练习中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两人运动的节奏要同步,眼、脚、手全要适时到位,练到成型的时候,默契这个词就派上用场了。由于接发球的运动员梳的是长发,走步法时头发的走向颇带动感,是非常好看的画面。
图13-15中,抢拉运动员的引拍非常充分,板形亮得很开,撞击会很充分,而且她的击球时间很好,摩擦会比较充分,可以说两人完成了一组质量很高的衔接。在俯视图里我们看得更清楚,对方回摆的角度非常大,来球落台后出了边线,但在图14中,抢攻运动员出手很从容,这说明她的预判和步法的移动做得相当有质量。
横板摆短时手腕要适当打开
如图,两位女运动员的站位很松弛,稳定感很好,系统训练至她们这个年纪,身高和技术已经基本定型了,所以对击球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图1-5是接发球摆短,前奏是垫步和身体重心的下降,这里面的重心调整是渐进式的,绝不能太突兀,否则会影响触球手感。第一板球运动员接得很干净,如图6,她没有加转,而是摆了一板不转的短球。
横板正手位短球处理的好坏,非常能反映训练水平的高低,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极容易出毛病,特别是握拍方式没有解决好的人,接这板短球会很痛苦,症结就是手腕横向打不开。但图中示范队员做得很好,握拍的5个手指很协调,松紧适度,手腕也适度打开。俯视图5最能说明问题,她触球时是在球板的偏左下方前端,这是骗不了人的结果,说明她的预判、出手时间、挥拍速度都拿捏得很好,否则无法做到用球板的那个部位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