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名额已满,就是指在此前针对传统汽车领域,国家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最多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而大众在华已有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两家乘用车合资公司,因此不能再合资第三家公司。
然而即便是国家真的开了这个口子,就江淮合资大众而言,其商业逻辑在哪里呢?首先,大众集团在“排放门”之后,痛定思痛,发布了自己的“2025战略”,未来十年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从而将大众集团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重塑企业形象。
笔者在这里要提醒,这个规划可是大众针对全球的规划,即便中国市场占据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主力位置,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并不意味着这30款车都要由中国市场完成。
如果说合资中国车企会促进这个项目的完成,那么大众为什么选择江淮来促进呢?一汽-大众或上汽大众不能完成这样的促进吗?要知道,大众与上汽在今年4月份可是签署了150亿元的新能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决定将对上汽大众安亭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生产新能源车。
其次,也有观点称,大众在华有两个合资伙伴,新能源汽车项目分给谁,分多分少,可能都会有意见,然而把新能源汽车项目分给第三方,两个合资伙伴就没意见了?当然,如果是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目前两个合资伙伴应该没话说。
但如果是新能源乘用车的话,目前的大众恐怕只有平台优势还值得提一提,那就是全新开发的MEB平台,在此平台上分别发布了三款纯电车型,分别是e-Up、e-Golf及奥迪R8e-tron。而据可靠消息,合资公司将主要围绕纯电车型,那么江淮能得到这个平台技术的核心吗?
如果从战略角度合理猜测的话,那就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说过,未来四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超过15款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地化生产,一个上汽大众恐怕难以完成。而江淮也需要大众这样一个以“质量可靠”闻名的外资伙伴,就如比亚迪与戴姆勒。
然而,笔者看到更多的是政府意志。早在2015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视察江淮乘用车生产基地,彼时陪同默克尔的还有一位关键人物,便是大众“排放门”事件曝光后的新任CEO穆勒。
李克强总理在即将离开江淮之际,向围观的江淮员工说:“你们有人说希望和德国大众合作,我今天下午便要见他们,我会给他们讲这个事情。”这等于是现场答应要促进江淮和大众汽车的合作。此后不久,德国大众方面开始和江淮接触,探讨合作的可能。
江淮与大众的合作将成为两国政府国家层面合作的典范?还是背后涉及什么其他项目的合作而以此作为条件?笔者在此不敢揣测,只是希望两家公司能给外界更多的官方说明与解释,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