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颜图/廖彩新
1关西新围秋色。
2围内的窗棂也雕刻得古典漂亮。
3关西新围有“九栋十八厅”,此为其中一厅。围屋按照清朝皇宫规格而建造,人称“散落在民间的皇宫”。乍一听到“皇宫”二字,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位做木头生意起家的徐老四,胆儿也真够大的,竟然在王朝统治时期——清嘉庆、道光年间建立起了一个偌大的属于自己一家人的“王国”。所幸此人终身没有做官,况赣南大地远离京城,亦乡风纯朴,不易惹来眼热之人牵扯是非,才得以有今日依然保存完好的关西新围。引我参观之人,乃徐老四之嫡传后代——已退休的徐老师。他用夹杂着客家方言的普通话与我侃侃而谈,眉宇间飞扬着对这位建围先祖的崇敬,还有出身于这个家族的底气和自豪。
穿堂入室,仿佛置身迷宫
徐老四何以筑起一座耗资如此巨大的“宫殿”,还得从龙南杨村镇的燕翼围说起。徐老四本名徐名钧,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故得老四之名。也怪了,老四这个小名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其辨识度远远高于他的大名。追溯起来,徐父也算一位有能耐的人了。此前,他便在关西建起了一座很是不错的围屋,也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老围,只是面积和气势都与新围相距甚远。后来,徐老四的姐姐嫁到燕翼围去了,老四便常到姐姐家做客。在燕翼围居住的日子,他时常对那幢雄伟高大的建筑心向往之。年少轻狂的他,内心的梦想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建一个超越于燕翼围的大围屋,方显男儿本色。
可是这个梦想的实现何其难也。徐老四立誓做生意赚钱,在姐夫赖世樟的资助下,精明肯干的徐老四开始做起了木头生意,他天生聪慧,生意竟渐渐做大,资本的积累也越来越多。历经29年,耗资百万银两,徐老四终于得偿所愿。从此,他在这座一手创建的“皇宫”里,安逸地度过了晚年,并为赣南大地繁衍了一大批徐姓的客家后代。2001年7月,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双双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许是徐老四梦想里所没有出现过的。他怎么会知道,那一个争强好胜的少年之誓,竟为他赢来了足以辉耀历史的荣光呢。
赏关西新围,不能绕开的是它的建筑之美。整座围屋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颇得风水学之精髓。围屋整体呈“国”字形,方方正正。主体建筑五组排列,对称分置十八厅。站在围屋的中轴线上,左右两边的面积、单元和构造完全对称。围屋内部,廊、墙、甬道相连,交通复杂,但序列分明。层层叠叠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天井,一进一进的厅堂,形成丰富的层次变化,构成多样的私密性空间。
跟随在除老师身后穿堂入室,仿佛置身迷宫。如果没人引领,我担心我会迷失在这个徐家的“王宫”里。而徐老师则如鱼得水,他谙熟着其中的构造规律,也谙熟着每一条通道,每一间厢房。据说,他是几年前才从围屋搬到外面去住的。
围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彰显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墙脚以块石垒砌而成,牢固结实,易于承重。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里面掺进纸浆、黄糖、稻秆、糯米汁等,以增强其牵引力。屋架门窗以木材为主,屋顶的瓦片是窑泥烧制的,遮风挡雨、躲避阳光,而且散热快,冬暖夏凉。与现代的建筑装饰材料相比,这些材料取之于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原生态环境。
1百岁老人正在收取日晒的客家农产品。
2关西新围大院还是一个不错的晒场。
3围内“九栋十八厅”一厅一世界。而今城市里迅速崛起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它们迎合着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快餐式的需求。这个社会谁还会像徐老四那样,耐着性子,用29年的光阴,一土一木、一砖一瓦地构筑自己的居所?那个慢得可以用一生去经营一件事的世界,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建围屋烧砖制瓦,整整19年
仍是关于建筑材料,我们注意到其中采用最多的是青砖青瓦。它们被盖在屋顶上,砌在墙上,铺在地面上,灰青幽暗的颜色,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烧制青砖瓦和瓷器一样,是一件技术活,而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呼应。这样多的砖瓦,徐老四如何得之呢?其间有个故事极耐人寻味。
建围屋之初,徐老四托人在广东兴宁找到一个很有名气的罗姓烧砖师傅,遂把他请到家里。那年正是甲子年,气候变化异常,一连几个月都是阴雨连绵,烧窑的广东师傅无法下田操作。转眼已是年关节下,仍一无所获。烧砖师傅想回家过年又没有盘缠,便卖了炼泥的牛牯,不辞而别。自觉愧对东家,他又写了一张便条,留给徐老四:甲子年,甲子年,雨水连天。吃了东道的饭,挖坏了东道的田,不见青砖冒出烟。临近过节又逢年,想要工钱没脸面,只好卖了牛牯做盘缠。若是要来寻,请到广东兴宁下龙田。
徐老四阅过便条,当即派人带了银两送到广东罗师傅家中,并传话说,这是天气的原因,没烧成砖并不怪罪他。罗师傅对徐老四的宽宏大量感激不尽,一过完年,便携妻儿回到关西拜见徐老四。后来,他又把烧砖的手艺传给儿子,他儿子在关西成亲后,生了两个儿子,也掌握了烧砖技术,爷孙三代为徐老四建围屋烧砖制瓦,整整19年,才完成整幢围屋所需的砖瓦。
三代人背井离乡,耗时19年为一家人烧制砖瓦,这其间所包含的人性之美,已经很难用一两句话可以道尽了。以德立身,而后成大业,徐老四无疑做了客家人的一个典范。
漫步围屋,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艺术。正厅大门前是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左边的公狮昂首张口凶猛威武,右边的母狮雍容大度端庄肃穆,显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匠心独运的图案或文字;厅堂偏院以及厢房,则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我在一扇精雕细琢的木质窗户前停下了脚步。环环相扣的几何图案,镶嵌着一朵一朵别致的梅花,大小相间,方圆调和。在这样的窗边,除非凑近,外面很难一窥里面的内容,而里面则能将外面的人事物景一览无遗。
脚踩色泽古朴的青砖,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回廊,登上木质的扶梯,我一次一次地惊叹于它的精美绝伦。站在高处俯瞰,一座座圆拱形的门,一垄垄青色的瓦,一扇扇棕色的窗,一个个鲜红的灯笼,与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一起,形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的绝美画面。
周密、精细的防备功能
深入关西新围,你一定会被它那周密、精细的防备功能所震撼。
一踏进围屋的大门,便可见墙根下踞伏着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水池,由条石和青砖围砌而成,外壁再刷上三合土,坚固耐用。再往里行,每一开,每一进,几乎都少不了这样的巨型家伙。面积小一些的院落里,则无一例外地放置着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蓄满了水。徐老师告诉我,无论旱涝,不分晴雨,水池和水缸里的水总是满满的。此外,围屋内部分布着许多口水井,围屋的大门前,还有一口大池塘,为围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水缸和水井池塘一起,构建起了一个自成一体的防火系统。
两百年来,这座围屋历经几个朝代,里面有众多的木质易燃物,却从未发生过一场火灾,连一根窗棂也没有被火魔舔噬过。它们只乖顺地窝在厨房的灶膛内,催生着客家人一日三餐的饭香菜美。4关西新围的后院,是储藏粮食等物品的仓库。
5居住在古围里的客家人。
6一个徐老四的后裔老妪正在围里的大院里晾晒花生。
在平日里,水池则成了洗涤、饮用或净化污水的绝佳设施。我在一口大水缸前俯下身来,幽深的池水照见一个摇晃的人影。可以想见,年长日久的岁月里,必有一个脸若桃花的娇羞新妇,在水缸里取水浣衣,将怎么也掩不住的笑意漾进水波里;中秋月圆的时候,必有一个慈祥若佛的老妪用葫芦做的瓢在水池里舀水,洒向院子里那棵馥郁香浓的桂花树;夏日的傍晚,必有一个劳作归来的精壮汉子,从水池里汲一桶水,从头顶浇灌而下……
设若真有那么一天,围屋某处不慎失火,则必有一连串纷乱的呼叫声在围屋的青砖壁缝间穿过,引来男女老少,执盆拎桶,拿瓢弄勺,将那即欲肆虐的火患扼杀于萌芽之中。
除了防火,围屋的防御体系也严密到令人咋舌。围屋四周全部建有9米高的围墙,墙面的厚度达到2米。坚固封闭的外围,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城堡,一般的土匪贼子根本难奈它何。最具特色是围屋的大门,东西两座大门各具有三层防御系统,名曰:三重门。门的最外层镶着一块厚厚的铁板,可谓刀枪不入。门后两侧,设计有五个巨大的凹槽,每当门户紧闭之时,五根粗大的杠子横穿大门,嵌进凹槽里,任你有千钧之力也无法撞开。这还不算,门的上方,还装有千斤的闸门。闸门上方设计有滴水漏,可防火攻,真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把它放下,整座围屋便被牢牢地守护在三层防御的大门里边。管它春夏秋冬,天灾人祸,躲在围屋里的人便有了一个我自岿然不动的小社会。
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从外面抬头仰望,斧削般笔直坚韧的墙壁,尽显高大威风;错落有致的梅花枪眼和炮窗,仿佛一对对深不可测的眼睛,给人以不可侵犯的冷峻神秘之感。登临炮楼,双层和单层的梅花形射击孔均匀地分布在墙体中间,从这些孔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观察到外部环境。炮架是铁制的,黑黢黢地闪着寒光。炮架与枪口平日可做通风的气窗,一旦遭遇匪情,还可与不远处的老围遥相呼应。放眼围屋外部,四面宽阔,几无可遮挡之物。倘若那豺狼来了,新围旧围两边夹击,枪炮齐鸣,敌人根本无法前进半步。
回首两百年的中国历史,几经人世更替,战争离乱,兵匪流窜,而关西围屋从来没有遭遇过一次劫难,连小毛贼也几乎没有闯进来过。也许是因为匪人被戒备森严的古堡所震慑,他们掂量出这注定是一单亏本的买卖。于是那些审美和实用价值兼具的枪口炮台,始终没有因为防御而启用过。它们只成为通风、透气,还有孩童们站在楼上俯瞰这个世界的窗口。响彻关西大地的,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长鸣的炮仗声,是围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捣衣声。
1龙腾围屋庆喜事。
2通往后花园“小花州”的通道。
3园林式的关西新围围内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围屋内还具有完善的休闲娱乐功能。围屋内部,设有一个大戏台,戏台依照壁而建,有12米长,5米多宽,呈凸字形,青砖黛瓦,还有挑檐装饰,可三面环观。我们穿过正圆的石门,沿着曲折的回廊踏上了观戏的楼台。楼台正中最佳观戏位置,是主人和贵宾用的。两边的楼台,分别供男客和女眷观戏。三个观戏台各有木墙阻隔,连楼梯都不能相连。楼下的戏台周围,则是下人与乡民观戏的所在。男女之间,尊卑之间,等级分明,不可越雷池半步。
传说徐老四的大夫人赖氏极爱看戏。每当好戏开演,赖氏很快沉迷于剧情之中难以自拔。这时候,徐老四就悄悄地从西门出去,与他从苏州和扬州娶回来的两位张氏夫人到小花洲喝酒赏月去了。月光温柔地照耀着围屋,俯视着世间的悲欢离合,戏里戏外的剧情都是那么丰富辽阔。
在新围的西门外,那个被徐老四钟爱的小花洲占地约3800平方米。此处建筑仿苏杭风格,专为取悦来自苏州和扬州的两位爱妾。洲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一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一小岛,岛上设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两座小桥连接小岛。岛上鸟语花香,湖内鱼虾嬉戏。湖的四周,用木头作墩形成廊桥,可供垂钓。小花洲的旁边,还分置有梅花书院等大小四个书院。当年的徐老四,就是在这样一个江南的温柔乡里,披着月色休闲品茗,左拥右抱,红袖添香。若有兴致,还可下棋读书、把酒论诗,可谓说不完的惬意,道不尽的风流。只可惜经年以后,徐氏家境日渐式微,徐家后人再也没能过上徐老四这样快活的日子。今天的小花洲,岛上建筑早已被毁,只留一块偌大的空旷之地,诉说着世道零落。
细品客家围屋传统韵味
如若细细品味围屋里的一楼一阁,一门一窗,你会发现,每一间祠堂,每一块墙壁,每一尊石刻,每一个木雕,都浸染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
围屋的正北方向,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照壁。这种被广泛运用于北方大地的建筑风格,曾经是遮挡风沙的绝好屏障。但是在中国赣南,这个功能已经被弱化。它矗立在这里,矗立在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的围屋上,更多的是承载着客家人对于遥远故乡的怀念。再后来,才渐渐衍生出了照壁避邪的说法。
4关西新围的后花园。
5关西新围建筑雄伟壮观大气,围内雕梁画栋。
6围内厅堂天花板的雕画。时光往前推移到两晋至唐宋时期,频繁的战乱和饥荒,迫使众多黄河流域的中原人举族南迁。他们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落为客籍。这一群人中有许多本是中原的贵族大户,多少年过去,他们终是忘不了被迫遗落在中原大地上的贵族大院,他们对于房屋的格局,建造的样式依旧了然于心。因此,历史学家们通过比对惊奇地发现,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与中原屋型十分相似,其历史渊源显而易见。今天,客家围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又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葩”。这是客家人任谁也夺不走的辉煌记忆,这是客家人历经磨难依然顽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跑马坪上,左右两边各开一门,两扇门图案呈日月状,寄予着客家人与日月同辉的美好愿望。地砖按材料区分,被分别铺成了三个方形的“口”,组成一个“品”字,坪的左右各种有一棵桂树、槐树,槐树被修剪成三根枝条,桂树则保留五根枝条,意为“一品三宦五贵”。蕴含着徐氏一门对于世代繁荣昌盛,成为达官显贵的殷殷期盼。
围屋内的房梁上,雕饰着众多的蝙蝠、龙、凤、石榴、牡丹、桃子等图案,大多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表达着多子、多福、富贵、如意、长寿等内涵。另有一些房梁上直接写上文字配以纹样:百子千孙、平安富贵、财丁兴旺……质朴直白地表达着客家人对于繁衍昌盛的向往。这些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既继承了中原传统文化,又兼容着南方地域文化,成为客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祠堂门口,两只青铜色的石狮威武地立在大门两旁。徐老师站定问我:“你知道这两只石狮何为雄,何为雌?”我深知此中学问可谓大矣,只能根据平时了解的一些常识瞎蒙:“男左女右,张口为雄,闭口为雌。”不曾想竟得到徐老师的首肯。客家人有言:男人嘴阔吃四方,女人嘴大吃钱仓。此外,客家人普遍认为女人闭嘴少惹是非。因此无论各处所立石狮形状怎样变化,雌狮一般都被雕刻成双唇紧闭的样子。
待得上前细看,可见两个石狮身上雕刻的花纹图案又各不相同。雄狮的左脚握着“官印”,意为男掌权,雌狮左脚抓着“元宝”,意为女掌财。两狮仰头向上,脸含微笑,脚踩祥云,憨态可掬,象征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雄狮座下刻有书卷等文雅之物,意为男人应读诗书,取功名。母狮身上附着的两只小狮子,意为多子多福。座下雕刻着闺房、厨房、纺织、钱币等用品,体现着客家人对于女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侍奉男人、守家守业等多方面的要求。千百年来,客家人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分工明确,互敬互爱,在远离中原的南方开基扎根,世代繁衍下来,并逐渐成为强悍旺盛的一支,这与他们一脉相承并长期坚守的文化根基是分不开的。
祠堂是整座围屋的核心之地。如果把围屋看做一座真正的皇宫,那么这儿就是皇宫里的金銮殿了。祠堂气势雄伟,分下厅、中厅、上厅三个部分,连接三厅的是两个长方形的大天井,便于通风、采光和排水。井下暗道连通外面的水田,围屋里排出的水一律进入了主人家的田里,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
站在中厅位置,徐老师请我在边上的一张长凳上坐下来。我心说这又有什么讲究呢?仔细观察,这张条凳长10米左右,是由一根木头打制而成。徐老师说,它叫长寿凳。这美好的祝愿,若拂面的春风,没有谁不会欣喜笑纳。中厅和上厅之间隔着一块巨大的屏风,前厅一向是闲人不得入内的重地,圆拱门内是会客厅,名曰左丞右相,又叫朝房。徐老四胆大,不仅将围屋建成皇宫模样,连名称也依皇宫规格来取,着实从精神上享受了一番当“土皇帝”的滋味。其实这扇屏风并不是完全封死的,它叫中堂门,六面开合。当围内来了非常重要的客人时,族人便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并打开中堂门迎客入内,俗称“开中堂”。
从关西围屋出来,恰遇江西电视台在此现场拍摄。主持人一边解说,一边跨进大门,一位摄影师举着机器一路跟随。几位客家儿童在围屋边上自在戏耍,没有围观的意思,想来他们对这种场景早已司空见惯了。的确,这座东方的古罗马城堡,这个散落在民间的“皇宫”,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世人去挖掘和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