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套门的中式建筑群。沧桑廊房
我最后一次走进旧廊房头条是几年前的事,那里正在拆迁,街的南面大多成了瓦砾堆,还有旧房残留,是家旅店吧,估计也挺不了多长时间了。感伤。前门大街西侧的廊房让我感兴趣,是因为我11岁时就到这里来过,那时我还是地道的城市户口的郊区孩子,住在离城二十里地左右的五道口,周围差不多都是庄稼地,趟过庄稼地步行进城再走到市中心廊房街区非常不容易。廊房胡同里的风貌和郊野的五道口差别太大了,胡同窄,肩挨肩膀挨膀的店铺,旗幌门柱木窗,日用品杂货店食品店糖果店大小饭馆旅店红红绿绿,高高低低的老式建筑,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戴打扮也和郊区人不一样,印象格外深。此后的几十年间,廊房我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发现它一直就没怎么变过,即便前门大街一带彻底大换血它也还是老样子,固执地坚守着一种文化形态,从建筑到商业都是,不免感慨。廊房,不算大栅栏,头条是头一个动迁的。大栅栏是廊房四条,可谁还知道它与廊房的这种关系呢?早就不叫廊房四条了吧?我在廊房头条的金店面前逗留了很长时间,它和劝业场和19号店都是在拆迁中比较有看头的店,尤其是金店和19号店,虽已陈旧,多有破损处,但久经岁月风霜的华丽装饰更显魅惑力,那些凸出的浮雕都是砖质,砖雕艺术品,前脸从头到脚都是,连“金店”两个字也是,砖的质朴中彰显出雕刻的繁杂与精美,又是西洋式楼阁,视觉的冲击力震撼力太强。它们也会被拆吗?那实在太可惜了。
我以为那是和廊房头条的最后诀别,从那次后我再也没有进入过廊房头条,它被封起了。
廊房二条三条我是常去的。三条好像是半截子胡同,有二条的一半长?感觉特别的窄,也没什么看头逛头。二条横穿到三条的门框胡同抓人心肺,这里盛产北京小吃,胡同再窄挡不住好北京小吃这口的人们的热情。小吃店铺多,小餐馆多,小餐馆都没有多大进深、很容易就满座,很容易就把嘴馋的食客挤在窄胡同里排队,把窄胡同挤得没有下脚的地方。二条也是饭馆子多,印象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廉价饭馆,其中又多是打北京炸酱面、北京烤鸭牌子的,其次是峨眉菜山西刀削面之类。不管什么牌子,提供的主要是大众菜、盖饭,单一品种的饭馆几乎没有。这和前门大街整体改造之前珠宝市街的经营风格相合。珠宝市街是南北向,诸条廊房胡同的东侧口都在珠宝市街上,珠宝市街、廊房各口,几乎全是搭棚设摊的摊位,卖服装、箱包、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价格极为亲民,就是开设店堂的也如是,货品也就谈不上多上档次。这和对廊房的城市记忆不相合。廊房是打明代就有了的,明永乐年间明政府“召民居住,召商居货”的廊房究竟什么样子,没有图片的参照还真不好揣测,这种廊房在新建的北京城也非是一两处,但惟独前门外的延续下来并保留着廊房的名称。廊房商区一直在发展中变化中,到清朝后期,廊房头条成了灯市、灯街,出现了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多家灯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外蒙红色纱或白色纱用于喜庆宴会,或用于观赏的画有各种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的圆纱灯;以硬木或其他各种上好木料为架的六方形、多方形、架上雕各种玲珑剔透花牙及各种饰物、或绢或玻璃的、灯格上画各种图案的宫灯。既提供给清宫用,达官显贵富豪士绅也是主要的消费者。金店是民国时出现的,至少有两家,还出现了谦祥益绸缎庄、内联升鞋店,都是高档消费场所。玉器古玩店聚集在廊房二条,玉器古玩铺著名的有十多家,分出蒙藏庄、本国庄、洋庄等等,用松石、珊瑚、青玉等等原料磨制出的头饰品、腰饰品、鼻烟壶以及朝珠、顶珠、搬指、碧玺、翡翠等等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就连窄小的廊房三条都有几家玉器铺、几家银号。横陈在廊房东面各胡同口的街又怎能不是珠宝市街呢?经营都是聚群儿的,越是同类的聚集各家的生意越好,吸引的绝对是目标消费群体,他们会慕名闻风而来。
2中国砖雕艺术装饰起来的洋楼。
3
4
53-5一个北京人从画作上展现出来的深情回忆。廉价大众型摊点商铺的聚集也是同样的,一旦形成气候很难改变。
1这家老店叫三阳号。
22-4精美的砖雕,中西合璧。
3
4
北京文化的新地标
我曾经熟悉的廊坊二条是会保存还是会被彻底改变?新起的北京坊让我不敢妄加揣测。北京坊太具震撼力了,它西起煤市街,北到西河沿,东达珠宝市街,南到廊房头条,从廊房二条迄北那一片区域已圈围起来处在拆改范围内,它是应该到廊房二条的。这一大片旧街区和胡同已彻底刷新和即将被刷新了。建筑太辉煌了,整体看是西式风格的建筑集群,每一个建筑单元都很宏大崇伟异域风味浓厚,但又有那么多的中国元素,如中国古典式牌坊、门道、庭院花园等等。它亮丽辉煌到大多数来前门旅游的游人不敢轻易靠近它,用惊异的目光远远欣赏着,想走进去又犹豫迟疑着不敢迈步。开始我也有点怵,有点在其面前自惭形秽的感觉。还有一个原因是穿制服的保安太庄重严肃了,守着口把着门站得笔管条直。
我是从西河沿大街进去的,走进了西河沿大街才发现,它北侧的两栋大楼都是旧楼,经过翻新的旧楼,一栋是盐业银行旧址,一栋是交通银行旧址,全是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盐业银行在东侧,地上三层,全部用红砖做墙面,镶嵌白色的石边,正面是爱奥尼克柱式,一根根白色大石柱顶天立地,从侧面望过去极有韵律感,形成韵律性的震撼。它是1915年由袁世凯批准建立的,楼的两头略用块石装饰壁柱,柱头有雕饰,中间的爱奥尼柱都是两层楼高,上面有檐壁有檐头。三层窗头用三角形山花装饰,最上端有花瓶栏杆式的女儿墙。门窗洞口较大,一层是弧状拱券形,二三层则为方窗。此楼长,近观赏精细,远视方显出它的气派。交通银行旧址在盐业银行之西,是1937年的建筑,地面上是4层,看着是西式搂,立面装饰却带有中国牌坊的特征,门窗加琉璃门罩和雀替。楼在花岗石贴面的基座上。它的楼顶有一个很招眼的红色半圆式建筑,但站在街里则看不到。西河沿是有过北京的金融街之称的,名人故居也多。在整修以前,这里乱糟糟糟的,我记得东头北面的一片还做过自行车停车场。现在,路面也宽了,街面也干净利索了,杂乱全被清除了,只剩下高端、尊贵和洋气了。
劝业场的北门在这条街上,南门则在廊房一条。它的两侧和它一样,全是西式大厦。那应该是当今设计的当代建筑,有可能承袭了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风,这只有懂建筑的才能说清吧?于我而言,则只有观赏中的惊奇和快感。大玻璃幕墙就像镜子,把周边的楼景收进来,加上映照的蓝天白云,海市蜃楼似的。东边珠宝市街的谦祥益紧傍着廊房头条的东口。它不在北京坊建筑集群范围内,但却与北京坊的建筑群形成互补。这是栋清道光年间崛起的二层商业楼,最早的主人是亚圣孟子的后代,从卖寨子布到卖丝绸,在山东的淄博周庄到天津、北京都建有这样的商业楼,层数、规模不大相同而已。楼不是民族古典式的,楼面看不到木架结构,却明显的是中西合璧,有太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和装饰元素。我很惊奇清道光年间会有这样的带有西洋风格的楼。二层的护栏是铁花的,一层的廊柱应是石材垒砌,白色,与北京坊的整体风格很协调。隔路,北京坊的那栋大楼应属新的设计、新的建筑,高台基,高阶台,楼门外的短短廊道里戳着大大的功夫熊猫,进去能看到通向地下层的滚动电梯,这是家影城。此楼像是独立的,走一走串一串却发现是联体的,南面和另一栋楼相夹的过街楼廊的门外观看上去有点像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从门向里望,竟是门套门,有鲜明的建筑节奏和统一的款式,虽比凯旋门小,却回肠荡气。进到门里,纵向里,前面确是还有门,而南面,则是一溜这样的方柱拱券,红砖砌券,白石包柱面和廊檐,柱上包方条筘,看似是简单的几何体,则因规整性统一性的重复而生庄肃威严。它们有支撑出入的功能,但装饰性显得更强烈些。走过这过街式通道,前面是个被楼群围起的大广场,这广场和周围的楼群一样,是西式的感觉,那是巨大的露天活动的场所,大型活动、跳广场舞、开露天广场音乐会、举办室外展览都不成问题。向南,2穿过楼与楼之间的长而窄的夹道,就能走到廊房头条,头条的一面是露天美术馆,它由景观长廊、公共展览、商业橱窗、休憩长椅等等组成。它重新诠释了廊房头条,让露天画廊取代了旧廊房头条的功能,逛头条胡同就是在逛画廊,全新时尚的艺术享受尽在其中。而画廊里的艺术,也包括列于头条北侧的所有建筑群的吧。在画廊里欣赏金店、19号店的感觉就完全的不一样了。
5如今的廊坊头条。
66-8都是古典,但中西不一。
7
8露天美术馆的壁式景观长廊橱窗里有一段文字是应该拿来一读的。“街道的面孔”的标题下,从“在公共艺术空间中借用美术馆的某些共性特征来活化公共空间,让日常中的习惯认知发生些许的改变。不仅仅是空间跨界的作用,这是种面对特定问题的一种恰当的态度”之语中没受点什么启发?
露天美术馆和空间博物馆对话在北京坊。露天美术馆是一个300米的长廊,是用艺术的特征使长廊拥有美术馆的某些职能,只是相比美术馆在多方面更加开放,空间的属性更强。公共街道空间中的交流和互动又是艺术品、艺术观念在街道“一对一”的与公众交流,内容在特定的空间里具有多重意义,得到更大的释放。独特的观展方式和艺术作品布局与空间同时生产出新的意义,户外街道美术馆的机能,与街道建筑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整体。
“街道的面孔”画展的艺术作品与空间同构了北京坊作为新北京生存的空间属性。策展人是王永刚。王永刚先生提到的那些作品我还没有一一观赏,他对露天美术馆的诠释却给了我极大的启迪。我还特别欣赏他的露天博物馆的提法。整个北京坊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露天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会有一定的展期,到时会换掉,会有新的作品出现。露天美术馆应该不是临时设施,露天博物馆更不是,它凝了过去和现在、东方和西方、传统和时尚,是时空穿越的精品荟萃,是新与旧今与古的有机融合。
1露天广场。
2劝业场四楼的窗。
3创意性商品改变了你的生活。
4山西也来参展。
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我在北京劝业场里逗留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我被北京坊尊重历史、向历史致敬;尊重未来,体现城市的发展与活力,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区”的理念深深吸引着,很想弄明白中国式生活体验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是在北京坊刚刚完成了一期工程,正在举办“北京新春文化坊会”期间到北京坊的。北京坊区域内共设了6个主题馆,推出设计改变生活、阅读丰富生活、艺术创造生活、历史传承生活、城市承载生活、美食品味生活等内容。我想这些主题活动对我认识北京坊会有帮助。我不知道这些主题的活动区域都在哪里,北京坊的面积太大,每座建筑每个场所细致地逛下来有困难,在看过周氏兄弟国际艺术中心的“根之所在,反哺沃土”展后就奔了北京坊的建筑核心北京劝业场。广告牌上中国式新生活的口号太具魅力,我想尽快的能从活态的展览中得到解读,以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北京坊。
年代久远,对北京劝业场的记忆实在是太淡薄了,因此才轻视了它吧?劝业场巴洛克式的临街立面比之两侧的金店、19号楼在装饰上要逊色得多,那两栋楼的砖雕张扬得让人刻骨铭心,这也是我轻视了劝业场的原因之一。现8在的劝业场是单向出入,北门进南门出。北门上高台阶,向里走时有种进入欧洲某国宫殿的感觉。门内设安检,门庭华丽,过了门庭才回想起它是多层搂高的天井式,数数楼层,竟有四层,一层到四层的穹顶一无遮拦,而这样的天井大厅竟有三个,吊挂在穹顶上的长长的吊灯竟然显得非常小。这是1905年的建筑吗?提倡国货、展销国货、不卖洋货的地方?纯粹的洋酒瓶里装国酒哦!它初建时就装了厢式电梯的,天井厅四周层层都是瓶柱式栏杆,白色的大柱,柱头装饰雀替,粗硕厚重的质感,拱券形的大窗环天井排列,天井厅底层向上仰望是高旷,在顶层下望是深邃,整修后的焕然一新,游走其间身价倍增的快感。它不再会恢复百货俱陈、服装放艳的商业功能了吧?做文化类的博览馆才更适合它的身份,典雅高贵。第四层是木质内装修,木地板、木墙壁、暖色调,有会议室,有电影放映厅,楼梯也是木质的,木香木色熨帖着心灵,走在木地板上脚步很自觉的就放得轻盈。此时展览的内容很多,并没有一一细看,让自己动心的作品才多逗留一会儿,就这样,几个小时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它的展览空间究竟有多大?
首都高校中心以艺术创意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品牌在劝业场亮相,一直以来它都在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与再创作,此次活动中它从中国新文化和传统文化出发,以“酉福”主题展览+“酉趣”艺术微体验的方式,呈现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新年文化的创新创意产品及艺术创作,为公众呈现〝色香味”俱全的新春文化盛宴。
有故设计。大话年画。展览把木版年画这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收集并且再设计出的作品呈现出来,让这种古老并且吉祥的含义继续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发展和延续。它们和我日常看到的阅赏过的木版年画大不一样,门神入住了扑克牌,那尺寸大的只有把扑克牌挂起来。牌祝吉祥!呵呵!
以三角旗做鸡羽的鸡涂鸦上的鸡吉极即四个字怎么读?吉即鸡极还是吉鸡即极?童趣童意中埋了一个成人也不好解的难题,是在考智商还是在考知识?
我喜欢“前门楼子九丈九”那个展览,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前门历史照片把不同时空的前门带给你。市井大前门展示了自明以来正阳门内外的各种民俗和建筑场景。
城南新事折叠杨梅竹,城南新事折叠大栅栏。用建筑图画、模型图解讲述大栅栏地区杨梅竹老胡同更新实验的故事,《纸画屋》系列邀您通过手工参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改造,您会有什么想法什么创意?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时尚家居。北京领养日。时间与空间的自由灵动与无限新意。新复古主义……新时代新生活的万花筒、七彩旋。
看到一个说法,在“来到北京”展的解说词里。那句话是“老北京”——我们这么说就好像这个城市曾经有段时间未被外界影响。但实际上北京一直在被一拨又一拨的移民改变着,对于此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大栅栏了。数百年来这个地区一直是京城大熔炉的代表。这里是移民们的第一个落脚点,然后他们通过艰苦的劳动、人际关系、钱、技术或者其它带来的任何东西,想方设法进入城市社会。
北京坊在大栅栏街区,是大栅栏街区的一部分。包容的大栅栏,包容的北京坊,来到北京坊就是在北京坊就是在大栅栏中生活的一员。劝业坊内的任何展览都会更换,北京坊则不然,它屹立起来,给我们一个创意性的全新的现在,也会给我们一个创意性的全新的未来。中国式新生活的启迪和体验不在劝业场的展览里,而是在北京坊的胡同肌理里,在北京坊的融汇古今中西的巨厦、广场、阡陌间,它才是真正的新生活试验区,并且是一个哲学老人。这是我在劝业厂里的观感。
5版画式扑克牌。
6花之器。
7兔爷灯笼。
88-9这可都是老玩意儿,能认出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