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丽的公路。
3铁路便利。
4隔着舷窗看到了拉萨成行的绿树。
5繁华商业街。
体验拉萨去拉萨有多种选择,可乘汽车,坐火车,走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铁路,尤其青藏铁路的开通,极为便利,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沿途一路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令人欣赏无限,美不胜收。
十多年前不敢想的事竟能实现,自然感慨铁路的修通,再追忆,更感叹修建公路的艰辛。至今记得当年那首《歌唱二郎山》的曲调:“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山有多高,当时并不知道,只是在脑海的平面竖立起一座大山,仰头也看不到顶。高原之上,群峰之中,人拉肩扛,高原反应自不必说,“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坚定信念的背后,付出的艰苦与牺牲,定然书写不尽。那时常说的话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就是如今“两路”精神的写照,体现了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
而我认识拉萨是在飞机上。脑海里还在闪现着喜玛拉雅山,冰雪覆盖,群峰连绵,陡峭险峻。广播里传来:飞机就要降落了。隔着舷窗,已看到了成行的绿树,这里也有杨树,只是叶片要小。河水清澈宽阔,那是拉萨河,城市的母亲河。飞机下降没有穿过云层,意念中还没有过多的准备,很快就着陆了。想来,这里毕竟海拔3600多米,肯定比平原快多了。
小心翼翼下了舷梯,不敢快走,尽量在适应着高原。贡嘎机场的气温不是那样冷,也绝对不热,清爽宜人,空气格外洁净,透明度极高,看这里的景物好像撩去了层层薄纱,远山近物,一切看得那么真切。一架架飞机,排列整齐,仿佛列队的礼兵,欢迎着远方的来客。天上还有待降的飞机在盘旋,机场起降不是那样紧凑,却也停泊着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甚至有国外飞机的标志。拉萨联结着各地,联结着世界。
照片中看过拉萨,很有魅力。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知道它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是藏传佛教圣地,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等诸多称号,因此,一直是心中梦想的地方。来前做了些功课。拉萨是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有人誉称“日光城”。置身街头,虽不是盛夏,阳光照在脸上,还是有些刺眼。看到有人戴着墨镜,暗忖着还是准备不足,另一想,可以充分享受阳光呵。
拉萨的商业街繁华,也有特色,国内相融,中外相汇:有传统的百货商场,也有现代的购物中心,备有各种高档商品。橱窗张贴着外国男女模特,做着西式服装的广告。当然最喜欢逛的还是民族特色商店,各种民族手工艺品、色彩斑斓的地毯、冬虫夏草的虫草行、藏红花等藏药,应有尽有。
还有一些特色店,不买也要看上一看,唐卡便是其一,线条复杂、色彩丰富、带着浓郁宗教特色的卷轴绘画,多表现藏传佛教的主题。绘制的颜料,取自矿物及植物,真材实料,所以历经千年,依然色泽鲜明。当然各种金行、饰品店也很吸引眼球:珍珠、玛瑙、各种玉器、金银制品,琳琅满目,脖子上戴的、手腕上配的、耳朵上挂的、腰上插的,让人爱不释手。
各式餐饮都有,能满足多民族口味,哪怕是外国人,也能吃到汤姆大叔美式快餐、西餐烤肉,还有咖啡店可去休闲。而我最想品尝的还是当地食品。酥油茶、糌粑是拉萨藏餐的主要代表。酥油茶是用酥油、砖茶和食盐混合在一起做成,口感独特,据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糌粑是将青稞炒面与酥油茶,用手指在碗里搅拌按捏,和在一起后再吃,方法独特。这在街上遍布的藏餐厅就能吃到。餐桌上一定要品青稞酒,酒质清冽甘爽,与京城的二锅头相似,纯粮食,不上头,度数不高,后劲不小。
商业街的色彩丰富,布满红黄绿蓝,冷暖搭配。路口处有喷泉,不断喷着水花。街上连接起彩灯,如同彩虹,夜晚看去,更为漂亮。街道两旁种着绿树,美化环境。人们穿着各种服装,多是司空见惯的,也有西装,不同的是还能看到非常漂亮的藏装。中午或下午时分,能够看到穿着校服的小学生。
值得一看的是环绕拉萨市区的环城路,全长74.61公里,道路中共有7个隧道,27座桥梁,跨越青藏铁路,使雪域“圣城”形成3小时城市快速环线交通圈,可极大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成为国内海拔最高的环城路。环城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西并318国道,北通109国道,成为拉萨的一道风景线。
拉萨不仅是现代化的都市,还有许多古迹遗址,最富盛名的当然是布达拉宫与罗布林卡。如同到了北京,最先要看的就是故宫与颐和园,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位于拉萨西郊,始建于18世纪,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6罗布林卡内美丽的宫殿。
7罗布林卡特色围墙。
8格桑德吉颇章。
夏宫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看不出词意,藏语意译为“宝贝公园”,一下豁然,原来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景物充满了园林的韵味儿,“宝贝”真是贴切。
拉萨西郊曾是拉萨河故道经过的地方。这里河道曲回,水流平缓,长满灌木。夏日,堤草岸柳,倒映水中,风景自然秀丽。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学经期间,时常在此搭帐消夏。当时清朝驻藏大臣曾令,在泉水附近搭设帐篷,供达赖休息和诵经之用。随后,七世达赖在此兴建了乌尧颇章,即凉亭宫。罗布林卡缘起于此。
之后,七世达赖在乌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三层宫殿,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格桑颇章,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护法神殿、集会殿等。落成后,经清帝世宗雍正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接见西藏僧俗官员,并起名“罗布林卡”。此后,历辈达赖均在每年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至藏历九十月之交返回布达拉宫。
历代达赖喇嘛悉心经营罗布林卡,大规模兴建有两次:一次在八世达赖期间,扩建了辩经台、观戏楼、湖心宫、龙王宫、阅经室等,明显有了汉式亭台楼阁园林建筑的特点;另一次在十三世达赖期间,主要辟建金色林卡,在园林西部修建金色颇章和格桑德吉等建筑。至十四世达赖修建达旦明久颇章为止,历时200余年,建筑了各种宫殿、别墅、凉亭、水榭,栽种大量花草树木,形成一座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
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气力,定然格外美丽。这里花木茂盛,鸟语花香,古树众多,含氧量高。达赖喇嘛非常喜欢夏天来此居住,便有了“夏宫”之称。不觉想起了北京颐和园,也是古典园林式建筑,也在京城西郊,皇帝夏天喜欢在那里居住办公,是巧合还是有意,不得而知。
沿着林荫道向里走,一座座精美的宫殿逐渐展现:格桑颇章是一座三层楼房,典型藏式建筑,一楼房间用于宗教仪式和接待客人,二三层楼上有达赖喇嘛卧室及小经房,墙上画满壁画。金色颇章建于1922年,是一位名叫金色坎布的富人专为十三世达赖修建的,所以称为“金色宫殿”。经过几个建筑,也便有了体会,“颇章”就是宫殿。金色颇章内还摆放着各种老车,其中有两辆是外国的古典洋车,看着眼熟,与颐和园内的老爷车很相像。
格桑德吉颇章是一座独立小型宫殿,很别致,建得很高,要上十几层台阶。殿内按藏式风格布置着会客、休息、看书之处,每个区域不大,紧凑而高雅清幽,当然还有释迦牟尼、观音的画像和雕塑。
达旦明久颇章又称永恒不变宫,是罗布林卡最美的宫殿。一进颇章院门,走在林荫小道上便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路边的植物整齐排列,左边是松,右边是竹,常青常绿,不知欲取何意。又觉奇怪,竹本南方物种,竟能在这里有如此好的长势。
拐向右,一座两层楼建筑,能在楼上会客间看到沙发一类西式家具,在卫生间看到陶瓷的浴池、洗手池等设施,也就有了现代感。当然,室内陈设整体还是藏式风格。印象深的是墙上壁画,引人注目的是经堂内的一幅,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坐于画面中心,手持说法印,慈眉善目,静如止水。八大弟子虔诚恭敬,显示出一种静默悠远的禅思与意境。整个画面气势恢宏,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艳丽。
另一幅是南殿的连环画式壁画,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内容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西藏佛教各教派的陆续兴起,还有猕猴变人的传说,松赞干布的生平传记,五世达赖访问北京等。这些画面为研究藏族的历史和藏汉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整个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和谐,笔触细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沿路拐向左,即楼的对面,有一大门,进得里面,则是另一番景致。有了小桥、流水,湖里游着鸭和天鹅。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措吉颇章。里面的凉亭、水榭、回廊也有汉式风格。这里建筑布局紧凑,芳草遍地,树木繁多,水桥相映,颇有苏州园林的味道。
藏汉合一的风格,设计之精美,令人赞叹不已,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的历史文化深厚,西藏的自然景观更是有着无穷魅力,那首《青藏高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觉走出拉萨,去看雪山美景。1小桥流水如苏州园林。
2罗布林卡特色宫殿。
3罗布林卡花木茂盛。
蓝色纳木错拉萨以北100公里,屹立着念青唐古拉大雪山,山顶最高处海拔7117米,北沿是纳木错。“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
画面上曾见过纳木错湖,蓝天白云,洁净的湖水。在5190米高的山顶那根拉,从山口远远看到了纳木错湖,那是一幅巨大的图画,湖水位居其中,心中充满神奇和幻想。
车子沿着山路盘旋下去,再贴湖边行走。到了近前,看得真切,才感受到湖的美丽,才知道什么叫蓝色。上天仿佛把一切的蓝都凝聚在这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黑蓝,由浅入深,蓝的色彩如此丰富,以致难以描绘或形容。如果再与天空的蓝连在一起,便是一片蓝色的世界。有一首外国名曲叫《蓝色多瑙河》,非常好听,引得对蓝色的水也感到曼妙而奇特。后来听说那里的河水并非蓝色,要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会有那种效果,便对那条河的美打了许多折扣,甚至对蓝色的水也产生质疑。而纳木错湖恰恰相反,不论你站得高低,沿湖行走,都会看到那醉人的深浅浓淡,看到多变的面孔,仿佛仙女故意浓妆淡抹。
不知是天上的倒影,还是洁净所至,湖水变幻出了如此丰富的蓝,湖面海拔很高,有4718米,如同悬在空中,各种说法,凝结成一个美丽的名称——天湖,非常形象准确,也只有这个名字才能解释这里的蓝色。藏语中,“错”是湖。
在天空,确曾看到过湖水,连绵不断的雪域高原舒展开来,群山中偶然现出一点蓝色,偌大的湖水,变得很小,很像银器饰品上镶嵌的一颗蓝宝石。晴好的天气,把纳木错湖描绘为蓝与白的世界更为准确。蓝的天地中还有白色,漫天变化舞动的白云,如此透亮;水中卷起的层层雪浪花,让我想到了大海,湖水恰恰也是咸的;而位于天水之间的,还有连绵不断的雪峰,那就是念青唐古拉山,此时的主峰显不出高大,像是众多兄弟,披着终年不化的白色盔甲,环着湖水,联手护卫着这颗冰川上的宝石。
蓝与白,极美妙的搭配,许多大师把这两种色彩放在一起,幻化了杰出的作品,而这两种色彩,在世界高原之上,也编织出美丽的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与念青唐古拉山结为伉俪,相亲相爱。念青唐古拉山在藏北诸神灵中最具权威,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他们有着许多美丽的故事,也被人们塑造出生动的形象: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骑着飞龙,腾云驾雾,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龙与马,一如蓝与白,极为和谐的一组雕塑,多么独特,极有张力,印象深刻,创作者一定是艺术大师。
高原的气候多变,有乌云密布,也有狂风大作。前几天刚下完雪,路上有了积存,要不是大风刮出晴朗,就无法前行了。往年10月或11月,会因大雪封山而无法进入,今年算晚的了。我们在湖边尝到了风的强硬,衣服扣紧,帽子戴严,还觉透风。风也带来湖中的水汽,有些湿润,呼吸起来很舒服,减轻了高原的干燥和缺氧带来的疲惫。4迎宾石。
5湖水变幻出丰富的蓝。沿湖岸行走,两块巨石兀自立在面前,取名迎宾石,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也为这两色的世界增添了一点黄色。迎宾石以前视为湖的门神。纳木错女神,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商贩外出做生意,必先来此祈求,以保生意兴隆。石前有一巨大香炉,再向前有扎西岛寺,凡去天湖朝佛敬香,莫不虔诚顶礼膜拜。湖中有三个岛屿立于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是佛的化身。
湖水有了佛的意味,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很早以前,藏传佛教的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创立在藏历羊年设坛大兴法会,此时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其福无量。叫天湖更加神圣,纳木错湖是善男信女必去的圣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虽已进入初冬,去往天湖的路上,还有朝圣的信徒在长头叩首,有去有归。
湖中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扎西半岛最大,又是低缓的丘陵。岛上林立着众多石柱石峰,如象鼻,似人形,像松柏,千姿百态。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浅短,有的溶洞似地道而狭长,有的岩洞塌陷而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洞各有名,诸如量身洞、阴阳洞、合掌洞,亦各有意,如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做善事恶事,上天一定知道,无论胖瘦高矮,只要行得正走得直,就能从此洞中穿过,反之就当反省。钻善恶洞是佛祖在提示,警钟长鸣。
纳木错湖是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形成巨大盆地,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面积大为缩减,湖水退缩,周围留下数道岸线,最高一道距湖面约80多米。湖滨依旧有广阔的草原,环湖四周,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衍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野牛、山羊、岩羊、狐狸、獐子、野兔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细鳞鱼和无鳞鱼。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美丽的地方容易激发灵感,也就有了那些神奇的传说。无需考证,身在美景之中,深感造化之绝妙,山与水相依相连:冰雪消融,滋润湖水;湖水又像母亲,养育了湖畔的草场。触动心灵的还是辽阔天地,藏北那人迹罕至的雄浑,还有那蓝色湖水,荡涤灵魂,使天籁之地孕育出了历史,留下了更为美妙的人文空间。1蓝与白的搭配。
2江孜城堡。
美哉日喀则40多年前听过一首歌,我的家乡日喀则,歌词记不住了,脑海中,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地名有“日”,想象中,总与阳光灿烂连在一起。
日喀则是藏语,意译小有不同:最好的庄园、水土肥美的庄园、最如意美好的庄园,不论哪种翻译都与太阳无直接关系。而间接,这里的日照确实非常充足,与拉萨一样,有“日光城”的称号。因地处河谷,农业发达,有西藏粮仓之誉,不仅种青稞,现在种出了土豆等作物,还因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培育出的苹果特别甜脆。
日喀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距今有五六百年历史,是历代班禅驻锡之地。扎什伦布寺最具盛名,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兴建。之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寺周筑有宫墙,沿尼玛日山蜿蜒迤逦。殿宇背山面阳,因着山势,依次递接,疏密有致,以致进入殿堂也要上很陡的几层台阶。旁有扶手,木面扶磨得光亮。
扎什伦布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殿高30米,供奉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总高26.28米,共享黄铜115700公斤,黄金670公斤,仅镶嵌佛像两眉,就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等1400多颗。瞻仰巨像,心生肃穆,顺时针在铜像下走一圈,周围垂下佛像的铜衣,真是巨大,堪称杰作。
措钦大殿是寺中最早建筑。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殿前有五六百平方米的讲经场,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僧人也可在此辩经。周围有宗喀巴师徒和80位高僧塑像等。殿内绘着精致的壁画,梁柱上挂满卷轴画,其中一至九世班禅生平卷轴画及十八罗汉图等,是全寺最出色的艺术作品。寺中长年点的都是无烟酥油,对于殿内壁画等艺术品起到保护作用。仔细品闻,果真无烟无味。
寺内到处是宝,就连几个大殿前的地上都铺有宝石,名贵的羊脂玉、绿松石、红珊瑚……一颗巨大的猫眼石分外夺目,真如眼睛一般形象,以致不忍去踩,绕道而过,让人感叹寺的精致与尊贵。
登上佛殿三层金顶,满目金碧辉煌。高大主建筑群雄伟壮观。殿堂以铜柱金顶装饰,气势壮阔。殿檐系缀着铜铃。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站在寺院墙边向寺外看,居高临下,整个日喀则市收入眼底,楼房林立,街道纵横,树木掩映,四周环山,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日喀则是佛教圣地,也是英雄的地区,下辖18个县市,其中江孜县是高原上难有的平地。就在这片平原上,有座百米高的宗山,登高一望,四周良田,只因惟一,凸显出军事意义。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约14世纪,在山上建筑了城堡,成立了江孜宗政府,“宗”在藏语中是城堡、要塞之意,建筑主要有宗本即县长办公室,及经堂、佛殿等。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山腰直至山顶,居高临下,高大宏伟,气势壮丽,有点儿小布达拉宫的意味。
城堡内白居寺颇具盛名。寺原属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于是兼容了三个教派。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白居寺的标志是菩提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10万个,有“十万佛塔”之名,并有“西藏塔王”的美誉。寺内壁画,局部看自成一体,总体看结构连贯,十分和谐。
更为引人的是抗英遗址,曾有过一段感人故事。资料记载,宗山抗英发生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荣赫鹏率领的英国武装使团近万人,从印度经锡金进入西藏,一路进攻,到达江孜。达赖十三世下令,西藏军民全力抵抗。江孜境内16岁至60岁的男丁都投入了战斗。英军有着洋枪洋炮,而西藏军民只有火药枪和石头。他们挖地道,构筑地上地下防卫网,依据宗山城堡的险要地势,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最后,连石头也砸光,守卫宗山城堡的藏军不愿被俘,全部跳崖,有着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抗击侵略者,江孜从此有了“英雄城”的美名。
影片《红河谷》,讲的是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这段历史。至今宗山仍保留着炮台遗迹、带弹孔的断壁残垣及藏军指挥官的住所。为了记住这段历史,城堡前修建了宗山广场,面积不大,一小片开阔地,矗立着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碑身很高,与后面的宗山完美结合。近前看,宗山城堡独立雄伟,高高指向蓝天。广场前立着一块说明牌,缅怀着一个世纪前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
日喀则还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南部是西藏的山南地区。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便是羊卓雍错湖,译过来就是“天鹅之湖”或“美丽的神湖”。湖面海拔444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约1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湖的形状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水源来自周围的雪山。湖无出水口,面积630多平方公里,浩浩汤汤,竟然雪水融化不涨,湖水蒸发不落,达到动态平衡,如此神奇,堪称一绝。
湖水极清澈,水绿到极清时便发蓝,以致蓝得令人心醉。湖水的尽头是皑皑的雪山,这些颜色的组合,构成美丽的画面。有人比喻,如果站在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雪山上,下望羊卓雍错湖,就像一片银色峰峦中的一颗蓝宝石。见到湖水,更觉比喻形象。
雪山与白云是不同的白,蓝天与湖水也有不同的蓝。蓝天蓝得洁净透亮,而湖水蓝得深邃。
现在流行歌手也在唱: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日喀则值得赞美、歌唱。
曾经觉得很美的歌词,去过后,又觉得流于表面,还有很多美没有写出。珠穆朗玛也在日喀则,怎能写得尽!3远望宗山。
1女神珠峰。
辉煌珠峰到了拉孜,已是中午,天空飘起雪花。找个小饭馆坐下。司机师傅说:如果运气好,路上能看到珠峰。看着窗外,多了一分企盼。
继续前行,雪下大了,雨刮不停晃动。
司机师傅说:看来这一带都在下,如果再大,明天无法去珠峰了。
心中有了一分沉重……
出了县城,走向高原。天气瞬息万变,风力极大,雪竟停了。车也停了。天还阴着,两座大山之间,不断漂浮的云雾之后,隐约看到一座白色山峰被遮来挡去,那就是珠峰。
真不知明天的运气。住在定日。第二天一早,天还漆黑就上了路。不知起得早还是高原反应,昏昏欲睡。隐约过了两个边防检查站,又开了一段时间,车子停下来,到了观景台。此时,天地边现出曙色。周围是连绵的雪山,远处横排着几座高出的山峰,其中一座就是珠穆朗玛。山都是有形状的,见形知名,不会搞错。从北向南望去,与近处的山合在一起,呈三角形,珠峰就是辉煌的峰巅。
天色渐亮,一缕阳光从地平线率先投向珠峰,峰顶抹上一点橘红。远处飘来一片云,连忙按下相机快门。翻看效果,近处山坡上的雪灰白,中景山坳灰黑,惟独远处峰顶橘红,真是美妙。背景天空紫青,那一片云是黑色,暗想,早霞应有色彩,若是彩霞就太完美了。再一想,黑也是色彩,且高贵,也许此时神女喜欢的就是这条“丝巾”,不会夺色。
不一会儿,几座山峰都变得橘红、金黄,连成一片辉煌,蔚为大观。
天已大亮,奔向大本营,离珠峰近些,再近些。路面没用柏油,由山上的碎石铺就,这样环保、耐用,只是略有颠簸。司机是中年人,路很熟,有经验,车速也快。通往大本营要翻过几座高山,路不断起伏。就在下坡时,车忽然驶出公路,开向荒坡,全是山石,颠簸不平,只是偶尔略有土时,才能看出辙迹。大家惊奇。司机说:这是一条近路,可以减少10公里的路程。哪里看得出路,大家为他的稔熟而赞叹。
时间不长,到了大本营,这是山坡上仅有的一小块狭长平地。大本营应有几个,这是最近的。路上横着一杆,还要检查。帐篷里出来个人,验明每个人身份。大本营平时就是几座帐篷,里面常年住着几个人,做着安检工作。
珠峰改变了形象,不像远距离打量时,线条那样秀丽,此时又多了几分雄伟,体魄也如金字塔般显得宽广。山峰布满白雪,很少有山石裸露。离峰顶还有3000米,如果上面有登山者,不知能否看到身影。还是在40多年前听说过,在银屏上见到时,激动不已。有多少人为了她,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又有多少人为她而献出了生命。人们从征服、对话、交流走向了相融,认识自然的境界发生了变化。
爬过不少大山,随国家登山队在野外攀过岩,而珠穆朗玛终究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当地人称为女神。今天来到她的脚下,仰视面容,难以置信。几年前读过一篇文章,是写登珠峰的故事,并应约写了评介,题目叫《用生命拯救生命》。曾说过:与女神的对话就是与生命的对话,就是对生命极限的考验。居然那样有缘,也来到了文章故事的发生地。
不再爬了,海拔高度到此为止,还是感受这里的一切吧。可能昨天刚下过雪,山边一片洁白,就在这雪层下面,居然流动着溪水。看着清澈灵动的小溪,穿越冰层,心有所动,仿佛穿过心灵,带来一股清凉与清纯,洁净而宁静。
不是攀登期,也没有活动,就在最平常的时节,游人时而有之,奔的就是世界之最,有人称为世界第三极。几个外国人极感兴趣,边看边拍照。他们很兴奋,在距离很远的地方下了车,步行到大本营,尽管平路,毕竟也是5000多米,动一动都极消耗体力。外国人讲究探险,看来身体还好,不知是冷还是高原反应所致,从怀中掏出一小瓶白酒,相互“吹”起来。
顺原路返回。走到那片山地时,司机又拐出公路。车上有会开车的,不禁捏了把汗:那段路来时下坡,回去可是上坡呀,尽管越野车,性能好,可这里是高原。人们在车里不停摇晃。除去司机,谁也看不清路在哪里,也可能这一片都是路。眼前是一个陡坡,车爬不上去,停下来。司机让都下去,试试空车。
爬山吧。这点儿小坡却费了全身的力气。刚走几步就喘不过气来。此时才想起运动员攀登珠峰的那些镜头,喘着粗气,举步维艰。而心里又想,坡不高,只有十来米,平时几步就能上去,就在攀登时,一切突然中断了……
睁开眼,趴伏在珠峰上,闻到了山体的气味儿。怎么倒下的?绊倒摔倒跌倒撂倒卧倒趴倒伏倒,怎么也想不起来,一片空白。脸上手上身上都是黄土。有了思维,可能是瞬间缺氧,时间不会长,周围人还在爬坡,汽车也在坡下做着努力。手脚并用爬上了山坡,坐在石头上,深喘着气。
回想那一片“真空”,显得格外纯净。这算对话吗?没那种感觉或是资格,恐怕算是交流或相融,是与珠峰的亲密接触,能在这里爬坡,虽只几步,也是人生的特殊经历,是挑战生命的极限。2仰望。
3珠峰下冰冻的小河。此后往山下走,连绵的雪山,洁净的蓝天,变幻的白云,更觉透亮无比。珠穆朗玛尚未领略险峻,已感到风光无限,而能与女神对话,甚或到达极致之人会另有一番收获,在大自然赐予的瞬间,生命中定会有所感所得所悟,甚至升华,抑或轰毁,也会在涅槃后进入新的境界,这是众多勇敢者不惜生命去换取的。
TIPS
去西藏前,不少人说要吃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但也要这种情况发生,提前几天吃了,弄得迟迟不能入睡。
去西藏前,若想锻炼强壮身体,千万不要着凉,受风寒感冒。在高原感冒,病情会放大好几倍,且能引发多种疾病。
应对高原反应,要有充足心理准备。在高原应该少说慢走多休息,有几天就能适应过来,过分吸氧吃药,形成依赖,反而不利于自身调节。
高原反应一般会感到憋气,头晕头痛,脖梗子发粗发硬,口干,鼻子里带血痂。严重的会感到血管和身体在胀,脸也发胖,眼睛好像往外突,视力也有变化。
高原反应强烈的人可以少吃,减少氧气消耗。
人体有调节能力,早晚能适应,而失水率高,口鼻发干,却不是短时间内能调整的。人的整体机能、细微部分都在发生变化,连小解也觉得压力不足。方便食品口袋都胀得鼓鼓的,何况人呢。想明白了,心理上可能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