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张学良与《北京光社年鉴》

张学良与《北京光社年鉴》

时间:2024-10-31 08:12:52

华北运动会会长张学良手持相机在现场拍照爱国将领张学良爱好广泛,网球、足球、篮球,跑步、跳远,游泳、划船,骑马、射猎、登山,驱车、开飞机,跳舞、桥牌、围棋,样样精通,除此之外,他还爱好摄影。1929年,在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张学良以名誉会长的身份,手持相机为运动会拍摄花絮,还为运动员们拍摄合影照。1926年6月,时任镇威第三方面军军团长的张学良,负责北京、天津的警备任务,在此期间,他知晓了北京城有一个民间摄影团体特别活跃,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摄影展览,由于军务缠身,两次都错过了参观影展的机会。1927年冬,在保定行营执行军务的张学良,得知京城的摄影团体快要出书了,便急着预订一本,以尽早目睹《北京光社年鉴》的风采。

《北京光社年鉴》是京城民间摄影团体北京光社出版的第一本摄影年鉴。北京光社的前身是北大校园内的摄影研究会,1923年冬更名为北京光社,1924年—1927年每年举办一次影展。1927年年初,北大教授刘半农加入北京光社,并参加了同年10月举办的第四次影展。文化名人刘半农入社以来,总会提出一些新奇的点子,比如说出版摄影年鉴,社员的作品印制成书流芳后世,社员们自然乐意,可舞文弄墨、联系出版商等事宜大家并不熟悉,社员们一致推举刘半农全权负责摄影年鉴的编辑工作。

1927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举办了北京光社的第四次影展,作品的整体水平均远超历次影展。而且在第四次影展的作品中,还增加了油渲照片、天然彩色照片和透明灯片,年鉴所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源于第四次影展。年鉴并未设立评判委员,社员各自拿出几幅作品,编辑刘半农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经大多数社员同意,便凑成一本年鉴。

《北京光社年鉴》为16开本,美制牛皮纸护封,正反面采用中英两种文字,外观看上去,简洁、大气、美观。年鉴的“序”由刘半农撰写,“小言”由陈万里撰写,“北京光社小记”由汪孟舒撰写,年鉴收录了社员王琴希、伍周甫、老炎若、李召贻、汪孟舒、吴郁周、吴辑熙、沈麟伯、周志铺、孙仲宽、郭学、陈万里、郑颖孙、刘玄虎、刘半农、钱景华的56幅作品。

刘半农的“序”写的很低调,大致意思是说,社员们都是职业之外的业余爱好,拍照片纯属自娱自乐,不为名利,也不想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作者在写序的这一时间段内,心绪一直被阴霾笼罩着,“为己、为兴趣、为艺术而艺术”贯穿始终。转过年来出版的《北平光社年鉴》,刘半农序言又来了一个大转变,“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生而艺术”慷慨激昂,两篇序言放在一起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判若两人。作为本文笔者,我更喜欢第二篇序言,激人奋进。陈万里的“小言”写的很客观,表明自己1926年夏去南方发展,光社的三、四次影展均未参加,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光社发展得很快,更可喜的是光社要出版年鉴了。他作为光社创始人之一,希望光社越来越好,每年都能出一本年鉴。汪孟舒在“北京光社小记”里,详细介绍了光社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北京艺术写真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光社那一段历史,以及社员加入光社的先后顺序,国内摄影史方面的书籍凡涉及北京光社的,均出自汪孟舒撰写的“北京光社小记”。

年鉴除了展示社员的作品外,广告页上还展示社员的最新著作和发明成果。比如说,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画册,陈万里编著的《大风集》;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理论著作,刘半农编著的《半农谈影》;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台机械相机,钱景华发明制造的景华牌环象摄影机;中国照相器材行业第一个洗印照片的附件,老炎若发明制造的活边晒架;中国照相器材行业第一个摄影曝光附件,吴郁周发明制造的曝光表。

在年鉴封三上,刊登着购买年鉴的注意事项:“本年鉴限印一千册,卖完不再添印,定价视存书之多少为标准,存书愈少,则定价愈昂,庶初期出卖预约时之损失,得以稍资弥补。兹将定价法宣布于下,有意购买者,尚希从速。1至200本,社员用不出售。201至300本,初次预约每本一元。301至400本,二次预约每本一元三角……最后十本,每本十元。”存书愈少售价愈昂的售书方式,与今天的售书方式正好相反。

《北京光社年鉴》是由真光摄影社代售,前期预定价:每本一元五角。真光摄影社在西长安街25号,就是现在电报大楼的对面,爱国将领张学良购买的相机以及平日里洗印的照片全在真光摄影社,可以说张学良是真光摄影社的老客户。少帅闲暇时喜好摆弄照相机,甚至还把照相机作为礼品馈赠亲友,长女张闾瑛和长子张闾珣使用的相机,都是父亲张学良赠送的。在张学良的影响下,闾瑛、闾珣爱好上了摄影,并在《柯达画报》征求答案的摄影比赛中,双双获奖。还有,少帅与爱国将领商震的关系甚好,商震使用的柯达折叠相机,也是张学良赠送的。

张学良在摄影创作中,非常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日本的艺术写真、英国的世界摄影年鉴、巴黎的摄影沙龙集、美国的摄影年鉴等等,只要能买到的中外摄影书籍他统统收入囊中。《北京光社年鉴》出版于1928年1月1日,可身处保定行营的张学良,还是提前写信预定,其信中内容是:“内寄现洋票两元,将光社年鉴请分神代订一本,余款挂在贵号敝账上,书印就请寄(京寓)敝宅为盼。致真光摄影社鉴张学良手启十六日”。为了加大《北京光社年鉴》的销售力度,真光摄影社有意把少帅亲笔信透露给《世界画报》的记者,1927年11月27日,在《世界画报》第112期上,刊载了张学良预订《北京光社年鉴》的亲笔信。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国内活跃着两支摄影团队,一支是广州景社,另一支是北京光社,两家摄影组织都搞得轰轰烈烈,定期例会、组织创作、作品观摩、兴办展览等。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景社在广州举办的摄影展览所泛起的文化涟漪,很快就平静了,分析其原因,景社社员的班底主要是社会上的有闲阶层,画家、职员、医生等,他们只是单纯地为了艺术,并没有著书立说的想法。而北京光社第一次影展过后,陈万里编著了《大风集》;第四次影展过后,又出版了《北京光社年鉴》;在此期间,刘半农还编著了《半农谈影》。传播摄影文化、提炼文化精髓、打造文化产品等举措,与文化名人加入摄影组织不无关联。

《北京光社年鉴》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年鉴,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摄影年鉴的空白,从而提高了中国摄影在国际摄影中的地位。《北京光社年鉴》深受国内摄影界以及军政各界人士的喜爱,张学良预订年鉴就是鲜明的一例。由于《世界画报》刊登张学良的亲笔信,加大了年鉴的宣传力度,不足一年时光,年鉴便销售一空,所以刘半农才有信心出版第二册《北平光社年鉴》。

不夜琼岛吴缉熙摄

秋露吴郁周摄

寒溪孙仲宽摄

《北京光社年鉴》书影

《世界画报》刊登的张学良叮嘱代订《光社年鉴》的亲笔信责任编辑/杨梦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