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届阿尔勒摄影节主题发布:回到未来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阿尔勒摄影节今年已经走到了第49届。展览将于2018年7月2日—9月23日在法国阿尔勒举行。今年展览的大主题是《回到未来|backtothefuture》:在群展单元,“美利坚的复兴(AmericaGreatAgain)”主题展将带来不同国籍摄影大师镜头下的美国,时间跨度长达60年,他们用各自独特的视点描绘了美国的社会轮廓。“前进吧同志,旧世界在你的身后(RunComrade,TheOldWorldisBehindYou)”着眼于50年前,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乱。群展将呈现来自于警察部门的档案图片,这些图片从未公开过,是反映当时社会情况以及反抗精神的珍贵资料。群展“增强人类(AugmentedHumanity)”单元则带来年轻艺术家作品,他们同时关注现在以及未来,搜集了很多档案存档,在AI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又将何去何从。还有更多有趣的主题单元,如“对话(Dialogues)”“新发现奖(NewDiscoveryAward)”等。
午夜的十字路口摄影:克里斯蒂娜·米德尔和布鲁诺·莫莱丝(©CristinadeMiddel&BrunoMorais)
肯尼迪葬礼列车摄影:保罗·夫斯克(©PaulFusco/MagnumPhotos)
958架无人机组成《时代周刊》封面
据外媒CNET报道,大部分《时代周刊》封面是由照片或插图组成,而6月11日发售的《时代周刊》封面则显得尤为壮观。《时代周刊》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利用后者的ShootingStar无人机重新创建该杂志的红色标志和边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照亮夜空。英特尔动画设计师蒂姆·海斯(TimHeath)表示,当地法规规定无人机限高400英尺(约121米),要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整个编队组成的图案必须控制在100米高的范围内。往常的编队无人机之间至少有3米的安全距离,但是它们离地面足够高,所以看上去依然很密集。这个项目为条件所限,不得不将安全距离压缩至1.5米,这样看上去才不是松松散散的低辨识度图案。
展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时间:2018.6.9—8.5
2008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以四位年轻摄影艺术家参加的群展“外象”为契机,开始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告,进行三影堂摄影奖评选及展览作品的征集。在三影堂各合作机构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008-2009年度的评选和展览活动得到了众多摄影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并以“临点”为题,三影堂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摄影奖展览。历经“临点”、“交汇”、“万相”、“跨越”、“实相”、“无相”、“离相”、“无量”、“寓言”、“起承”。这十年里,三影堂摄影奖吸引了全球近5000位华人摄影师及艺术家投稿参赛,共发掘了超过200位青年摄影师及艺术家入围参展。本次“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以一种非编年史的架构,展现当下中国青年创作群体于过去十年来进行的摄影艺术多元实践,亦是对三影堂摄影奖十年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同时,邀请观众以一种超越对摄影静态定义的理解去沉思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也提供一个现场,使观众去理解中国摄影师和艺术家们通过“摄影”这一媒介所进行的工作,前行的方向,推动的边界。芝加哥摄影:肯尼斯·约瑟夫森(©KennethJosephsonMCAChicago)图像小说:肯尼斯·约瑟夫森与当代摄影
地点: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8.4.28-12.30
从艺术到广告和社交媒体,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图片。但是这些图像是如何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呢?芝加哥的摄影师肯尼斯·约瑟夫森(KennethJosephson)改变了我们对图片的看法。他的“概念摄影”突破了媒介的界限,关注照片的特质,特别是如何裁剪、复制、传播或存档。通过场景和照片的重叠对比,引人思考现实和影像的本质。
本次展览主要来自于MCA的永久收藏,在概念艺术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的主体是1960—1980年间的四个主要系列:图像中的图像、标记和证据、摄影史系列和考古系列。这次展览还突出了约瑟夫森与其他从事摄影、电影和雕塑的当代艺术家之间的联系,共同对当今图像的意义进行阐释。
出版
《公共、私人和秘密:摄影与自我认定》
本书探索了摄影和录像在塑造身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参与我们在社会中的公共和私人的自我认定。这部文集中的论文和访谈探讨了我们的形象塑造和消费模式是如何嵌入在一个更广泛的网络行为和社会规范之中的,而这些行为和社会规范反过来又赋予了图像生命。在这一语境下,视觉创造和网络行为进一步模糊了公共和私人(有时是秘密)表达之间的分离。本书中的文章描述了艺术家们对以上情形,基于不同角度所进行抵制和颠覆的尝试。他们期望未来的视觉创造充满多样性,并且可以有更为主动性的自我表达。《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
摄影技术最初发明于1830年代,差不多两个世纪之后,摄影已发展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在21世纪,艺术界已完全将摄影视为一种正统媒介,与绘画和雕塑享有同等地位。这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发展史。有鉴于此,本书为读者介绍了当代艺术摄影,强调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及主题,并通过展现早期最为重要、最具创新性的那些艺术摄影师,歌颂了当代艺术摄影喜人的多元性发展,对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作一概述和综览,目的是界定这一讨论议题,并分析它的各种特点和主题。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摄影:茜拉·邓肯©SheilaDuncanHarryRansomCenter纪念
传奇新闻记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离世
美国传奇摄影记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DavidDouglasDuncan)近日离世,享年102岁。大卫·道格拉斯·邓肯1916年出生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在海军陆战队当军官,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出战地摄影师。战后又成为毕加索的亲密朋友,拍摄了大量毕加索私人生活照片师,并出版了多本影集。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殷德俭离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殷德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6月15日17时25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去世,终年54岁。
殷德俭同志从事民族新闻出版和摄影艺术出版工作34年,始终忠于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热爱民族新闻出版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是一名优秀的出版人。
2010年以来,殷德俭同志主持完成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以市场为导向,谋求新发展,研究制定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十年发展规划,开启了民族摄影艺术出版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
多年来,他带领同仁,着力打造民族专业影像出版品牌形象,出版了一大批民族文化、民族影像艺术精品图书,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真实的朴素生活状态,以影像的方式弥补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图景,在民族文化领域有着突出的探索性意义。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的出版,填补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史空白;他主持出版了“摄影新批评丛书”“影像文丛”“海岸线丛书”等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摄影文化艺术理论优秀图书,策划编辑了《吕楠三部曲》《天域黄山》《侯登科的世界》等精品画册,深受业界、媒体的好评,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为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正能量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