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持恒者,必成大器

持恒者,必成大器

时间:2024-10-31 06:30:49

于云天作品《九歌》刊于《中国摄影家》杂志1989年2期时逢《中国摄影家》杂志创刊30周年,编辑打来电话约稿,让我谈谈感想,在杂志创刊时期做了哪些工作,和杂志之间有趣的故事。想想30年前的创刊号封面,便是选用了我的一张超现实印象之作—《蓝色梦幻》,1989年我获首届金像奖的作品《九歌》组照,当年就刊发在杂志的第二期。

时光荏苒,一晃竟过去了30年。

我清楚地记得,时任《中国摄影》杂志的编辑闻丹青和徐江,应当年创办《中国摄影家》杂志的朱宪民老师的邀请,协助编辑这本摄影杂志。丹青负责图片,徐江统管文字。我后来递交金像奖的论文《我思故我行》也是率先刊发在这本杂志上。算是缘分吧,我和丹青早年同在中央美院,他当时任职油画系秘书,我任职版画系秘书,闲暇时我们见面,聊的最多的话题,却是摄影。没想到一语成谶,我俩最终都离开美院,丹青去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做杂志编辑,而我调入《中国民航》杂志,从此便专职干上了摄影。没想到当年这个任性的决定,使我离原本一直热爱的绘画渐行渐远,而摄影这个命定的职业,竟成为我一生的归宿,直到今天。

上世纪80年代,我家住在北京东城西石槽胡同的四合院,和时任《中国摄影》杂志资深编辑的朱宪民老师是咫尺之遥的邻居(朱宪民老师住东石槽胡同)。记得有一次去朱老师府上造访,聊得投机又赶上饭点儿,便留下用餐,聊了什么,吃了什么,全都忘了,但最后吃的一碗面,那个特殊的味道,我至今都留有印象。

后来,朱老师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办了这本在当年有超高人气的专业摄影杂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胡同居多。东四八条52号,就是我们这帮摄影人常去的地方。如果记忆不差,一进文研所大楼左转二层,把头第一间就是《中国摄影家》杂志的办公室。如今,杂志社早已迁入新址,而历任主编、社长—高健生、张谦、张兵、黑明、李树峰……他们都以各自的编辑思路、尽显才华的文化底蕴,为这本刊物增添了许多活力和新鲜感。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当初创业者朱老师一行有志之士的坚守持成,《中国摄影家》杂志何能立于当今业界之翘楚。

往事历历在目,追忆似水年华。有道是:持恒者,必成大器也!

作为一直受命于这本杂志的编委,我见证了《中国摄影家》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并且有幸参与其中。也许,是我主拍风光的缘故,因市场的需求,真不记得有多少次应邀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杂志举办的一系列摄影讲座及采风活动。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撞车”,我都如约前往。

如前所述,皆因当年杂志对我作品的专栏介绍,“有图有真相”的权威期刊为证,成就了我10年之后(1998年)在美国丹佛的个人摄影展。也正是这本杂志当年登载我的文章《我思故我行》,最终被江西美术出版社选中,成就了我后来的著作《我思故我行—于云天高山峡谷拍摄记》。命中注定,拍摄自然风光成为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今天看来,这个选择没有错。愈是深入地拍摄大自然,就愈加感到自然深境中的那种静谧、澄明是何等的温暖人心。而扪心叩问,更感到人类对自然的攫取和“伤害”是多么的触目惊心。正可谓:“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木心语)。

“我始终认为:与宇宙间的无穷奥秘相比,人类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居住的星球,如同太空微尘,在宇宙间漂浮。地球40亿年前诞生,人类仅有一段不长的历史,而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是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这个神就是大自然—永恒瑰丽、卓越超群。人类在这40亿年的遗产中受惠,而只有敬畏自然,善待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神祗,用镜头去捕捉和定格现存世界的美丽,才会使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到一切美好和善良的东西……”

这是写在八年前《我思故我行》再版后记中的一段话。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感谢《中国摄影家》杂志,感谢前辈师长和同仁们早年的提携与呵护。

任重而道远。衷心祝愿《中国摄影家》越办越好!

(作者系《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

赵承安作品《奇境》刊于《中国摄影家》杂志1993年2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