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澳门天主教会从清政府手里盘下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块,分给无所依靠的穷人居住。类似的历史,让这里成了澳门版的“九龙城寨”,当年,有人在外面惹了事,只要宣称自己是“主内”的兄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平民村落户为安。政府长期没有产权和管辖权,也让这里至今都被抛在现代文明进程之外,和定期升级、修缮的澳门市容形成鲜明对比。
村中的住宅按鱼骨形分布,从第一街排到山顶的第十街,大面倒也整齐,只是建筑材料千奇百怪,大多是回收再利用的。村子上空的自接电线密如蛛网,用水要去村口唯一的水龙头或者外面的商店。村口唯一的公用卫生间规模不小,还算够用。位于第十街尽头的公共浴室会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村里人说:“开浴室的是我们村的首富。”
蔡国杰是台湾苗栗客家人后裔,从小就和他家附近的眷村子弟情同手足。第一次踏足平民村,他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是赖声川的《宝岛一村》。倍感亲切,但也不免感慨。
有一户人家,整个屋顶都被台风掀掉了,后来又顽强地修补起来,当然,当初这房子也是捡别人不要的废铁碎砖建起来的。转到屋后,却看见屋主自己种的香蕉和菠萝,颇有点“回也不改其乐”的味道。走在村中,这边飘出东南亚的香料气息,那边则有川菜爆炒的浓香;古老的粤曲从收音机传出,半个村都能听到;生于斯长于斯、说着流利国语的少年,把狭窄的过道变成了滑板的赛道和游乐场……这里自力更生和自得其乐的劲头,确实和台湾的眷村相像,只是,如今眷村已被定格在一座座公民会馆中,成为静态的“收藏”,路环的平民村却依然清苦而鲜活。
Tips
特别提示
平民村有些房屋年久失修,靠近观察和拍照需要小心,此外还要注意天上、脚下七搭八搭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