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乱糟糟的“城中村”,也藏着浩然大序,比如澳门八景之一的“普济寻幽”。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2年),是澳门最古老的佛教庙宇,也是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禅宗寺院,三大殿雄伟而优雅。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像、丈八金身,中规中矩;次殿的看点不是正中樟木莲台上供奉的观音大士,而是两旁分列的十八罗汉,其中居然藏着一个高鼻、深眼、曲鬓的西洋罗汉,一旁扫地的师父指点说:“原型系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再一抬头,中堂高悬着写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西方圣人”的牌匾,不禁哑然失笑。
禅院内共有55副楹联,为澳门名胜之首,禅院正门石刻灰底金字楷书的“贝叶传经,西天竺境;莲华妙法,南海潮音”,非得用闽南语念才见得精妙。此外,这里还大方地悬挂着国学大师章太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及其高徒关山月的书画真迹。1938年广州沦陷时,关山月千里寻师来到澳门,就住在禅院里,跟高剑父大师学画两年,也是一段佳话。在禅院后花园可以看到关山月的墨宝:“逃奔国难病难忘,得佛奇缘庇客床。两载神灯齐弄墨,亦师亦友亦同窗。”
望厦村和普济禅院曾在中国历史中留下重重一笔,可惜并非因为弘扬国学或是佛门清净。1844年6月18日,就在禅院后院的石桌上,签订了中美之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由此确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可谓后患无穷。原先老老实实凭大把白银换暂住权的西方小国葡萄牙,也借此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派驻总督管理。此后澳门百姓多番反抗未果,1887年,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承认后者对澳门的所谓权力。
这张见证过历史巨变的小石桌,是由两块花岗岩拼接而成的,中缝对接严实,两侧的大小却不对称。当年《望厦条约》签订时,美国特使顾盛坐在石桌面积偏大的一边,清朝钦差耆英坐在偏小的一边,中间拼接线的两头分别坐着翻译和调解国的见证人——一个葡萄牙官员,或许这是出于巧合,却也影射了以强凌弱的现实。
Tips
更多推荐
除了普济禅院,最具西洋韵味的塔石广场附近还藏着一个国学重镇——饶宗颐纪念馆。2018年年初,国学大师饶宗颐以百岁高龄辞世,生前他曾在这里精研多年,除了屋内的墨宝,院内宗师手植的名木更是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