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方法论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方法论

时间:2024-10-30 06:24:59

6月13日上午,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以“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编剧、导演和演员,围绕该类型电视剧创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嘉宾表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推出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应该追求所谓爆款内容,“一窝蜂”式地推出同题材剧集,数量过多会产生多种问题,不利于市场的合理发展。从业人员应扎根实际,研究如何讲好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创新呈现手法,推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科学发展。

李潇现实主义与真人秀在分享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心得时,编剧何晴表示,剧本是作品创作的第一块地基。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时要紧贴时代,要有变化,有识别度。其中识别度是由于现实主义题材内容的作品近几年来出现较多,作品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在选材、切入点上和其他作品不同。

编剧李潇表示,自己永远在头

疼下一部戏要写什么。其在与90后、00后交流时发现,他们对真人秀的兴趣超过电视剧。在观看他们推荐的内容后,李潇发现,真人秀主创在用戏剧的理念做真人秀,从人物设置到感情线到爱情线,到剧情高潮再到中间的反转,完全有戏剧规律。她认为,年轻人喜爱真人秀是因为他们把这些内容当作了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们更喜欢看真实的内容。而电视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真实的东西和戏剧结合起来。这是自己从电视剧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中得到的反哺、想法和灵感。

导演沈严认为,60后、70后导演做现实主义题材责无旁贷。“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文革’结束后到现在的生活巨变,这是我们这代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做现实题材谁来做?这么多年来,包括我自己,以及刘江导演的作品都是以现实题材为主。”

刘江直言自己在创作中还是有很多困惑。他表示,戏剧都是假设性的,戏剧的真实是什么?它和所谓的真人秀的“真”不一样。刘江认为,在现实题材创作中有五个方向不可取,就是假、旧、灰、偏、浅。“我们要做真实、创新、阳光、正向和有深度的内容。要做更深入生活,具有更深刻人性、更深刻主题的东西。”

作为一名演员,殷桃认为有几年时间,现实主义题材内容有缺失,几乎没有相关剧本,“想演但演不到。”一方面是创作者认为观众不爱看这种戏,另一方面是观众认为自己想看但主创拍不出精品剧集。“从业人员和观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从去年开始正在重建,有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在给演员提供机会。”

演员王雷则表示,《平凡的世界》更坚定了自己走现实主义道路的信念。演员的乐趣是通过学习走进人物,这个过程同时也启发自己的人生,对演员来说也是不断成长的经历。“我以后会演一辈子的现实主义题材。”

沈严伪现实主义市场上现实主义作品逐渐增多,是否会有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伪现实主义作品混杂其中?编剧何晴表示,观众看到的作品内容仅仅是编剧创作成果的五分之一,其余五分之四是海平面下看不到的冰山,这其中有人物的性格、职业,他的父母、自己的小传,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为这个人物赋予的情感。伪现实主义不存在这些内容。因此她认为,伪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就在于背景的丰富程度。

李潇表示,伪现实主义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区分二者需要观察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是否存在。伪现实主义不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过去,只想呈现一个现在的状态,辨别时的标准就是要看故事是否有“根”,破空而来的作品基本都是伪现实主义。

沈严认为“逻辑相信”是否存在是现实主义的基础。“‘逻辑相信’是否存在?戏怎么演、怎么拍?演员问我关于剧本的问题我要答上来,这就是所谓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基础。”

刘江表示,自己理解的现实主义要反映当下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真实的人性。有很多玄幻剧也有很多真实的人性,拥有现实的折射,所以有时很难分辨。他认为,其实有些问题只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殷桃表示,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伪现实主义题材有时是演员心态问题。在表演时,演员要把自己藏在角色之后,但有些演员会打着角色的旗号彰显自己的特质。如果自身和角色相契合还可以,差异大了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王雷认为,伪现实主义就是故事根源的问题,出发点的问题。现实主义要表达悲悯情怀,这样才能打动观众,而演员首先要打动观众才能传达故事内涵。对演员来说,现实主义越具体越好,因为这样可以表达得更加丰富。

关于“一窝蜂”参会嘉宾对国内目前出现的现实主义题材大爆发的情况表示了担忧。沈严认为,近几年来现实主义题材大爆发是很可怕的情况。2015年《中国式关系》播出时,“鲜肉”当道。《中国式关系》播出后,大量婆媳剧出现。“我们不应该一窝蜂地去创作某个题材,而是应该想想现实主义题材应该怎么去做了。”

李潇表示,《我的前半生》的故事在当年很难卖,但现在出现了很多同类剧。创作者现在应该思考一下,在故事之外,在拍摄手法、视听语言上可不可以进行更多创新?在表现手法上是否能够更加多样化一些?

刘江认为,为了降低作品风险追逐热度是商业规律。“跟风是本能,但不能倡导跟风。我们需要约束跟风,就像道德约束一样,让创作者耻于跟风。”

作为演员,王雷直言,演员不怕一窝蜂。《中国式关系》哪怕有一百部,但最好的只有一部。演员更多考虑的不是跟不跟风的问题,不是去考虑今年适合拍什么题材的作品,而是去挑战更多样的角色,塑造人物。

何晴对于现实主义作品的未来发展关注点则偏重于内容本身。她提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批判现实的内容是不是太少?“现实主义作品里如果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识,或者显示出知识分子忧患心情,就会显得更有价值。”作为创作者不能只是呈现,也可以带有审视意味的批判,这样的现实主义才是最丰富的。

殷桃则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让演员沉淀的时间。不管技术、理念如何先进,艺术创作要遵循基本规律。演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积淀、积累,尤其是像现实主义题材这类后期制作较少的作品。“前期是创作导演拍、演员演,编剧要写剧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大家是要数量还是要质量?所以在这方面我反而希望是往‘回’走。”

何晴

殷桃未来爆款的“面相”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未来是否会出现爆款,爆款的方向在哪里,与会嘉宾的答案非常一致。何晴表示,作为编剧不会考虑爆款这件事。一部作品首先要能够触动和感动自己,才会进行创作,写出来才能感动观众,所有爆款都具有的特质就是真诚,创作者的真诚带来观众的共鸣,作品才能成为爆款。

何晴认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一方面要紧跟时代,与时代共融,编剧将自己感受到的新鲜内涵体现在创作中;另一方面要保持古典主义的初心。不管是几千年的文明,人心的真善美,还是对于爱的追求,不断努力的进步,这些是永恒的内容,创作也要紧紧抓住这些,才能成为精神上的引领。

李潇则坦言,爆款现在不太可能出现在大IP、大演员阵容和大平台上,反而会出现在冷门题材、低投入作品中。爆款可遇不可求,而且作品成为了爆款压力会更大。未来创作方向上,李潇透露,自己会和新认识的朋友聊人生经历,给其中最有特色的人写一个自传,加入戏剧化的冲突,但基调依然根据这个人的生平进行。“这是我个人接下来的创作方向。这个人不是大人物,不是明星,不是有名的人,他就是我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但是他的经历、他的气质、他的思想在某个方面会吸引我,这就是我自己的创作。”

沈严表示,未来成功的剧集可能会有两种:一是有想象力的剧。“现在很多现实题材缺乏想象力,现实主义题材中的想象力可以在人物、故事和逻辑等方面呈现。”二是内容、人物都特别扎实的剧。“比如我们写展览馆的领导层、中层,还有看门的工作人员,进入他们的职业生活,包括个人生活,把这些研究得非常透,给观众一个特别鲜活的世界,这种戏有可能成功。”

刘江认为,爆款没有规律可循。艺术创作要摆脱爆款的束缚,因为这不是创作者应该考虑的,爆款产品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王雷则认为,爆款的功利性太强,应该把“艺术”二字看高一点,“名利”二字看低一些。爆款在观众心里,作为演员要演到他们心里,字说到心里去。

王雷面对网剧的两种不同观点

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与会嘉宾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在将来是否会投身到网剧创作上,剧集创作者和表演者产生了较大分歧。

沈严希望能够尽快投身其中。网剧最吸引他的是剧集数量能够控制在每季12集左右,这样的创作模式首先给编剧和导演松绑,为主创的创作提出了精品化要求,可以在这种模式下尝试更多创作手法,有更多时间去琢磨和学习一些东西。

何晴表示,电视剧最好看的时间是十几二十年前20集一部的时候。编剧、导演等主创把内容做得非常精细,也非常好看,现在剧集越来越长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相对而言,网剧比较短,而且题材比台播剧更宽广。

李潇则表示,网络平台最吸引自己的反而是网剧能够做“长”。因为播出平台的限制,国内台播剧很难出现如美剧《六人行》等可以伴随一代人成长的长寿剧集,但网络平台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内容上,每集反而可以做到短小精悍,不停换剧情发动点,并且可以在五六集甚至每集之后,更换另一个新的发动点。

刘江认为,网络平台对自身数据真实性的重视程度提升,有利于平台未来的发展。他表示,现在多家网络平台开始关注刷数据的情况,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屏蔽,打造真实可信的网络播放数据。数据的真实有利于广告业主的精准投放,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网络剧。

但两位还没有真正涉足过网剧拍摄的演员代表,都表示了自己对网剧未来发展的不同看法。殷桃直言自己家连Wi-Fi都没有,自己喜欢的观剧方式是看碟片和电视。而“会充会员”的王雷说,自己比较看重观看电视剧时的家庭氛围,虽然会通过网络平台观摩学习一些网剧的操作,但还没有看到一部网剧真正超过了经典电视剧的水平。

刘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