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特民谣》Netflix在9月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可谓风光无限,不但有6部电影在电影节上首映,其中由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罗马》、由科恩兄弟执导的《巴斯特民谣》和由意大利导演亚礼西奥·克里莫尼尼(AlessioCremonini)执导的剧情片《切肤之痛》还入围主竞赛单元,最终,《罗马》成功捧获金狮奖。
就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后不久,国际艺术电影与实验电影中心(theInternationalConfederationofArtCinemas,以下简称CICAE)就对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表达了不满,指责他不应该让Netflix的电影进入竞赛单元。
CICAE在一份声明中公开批评巴贝拉,认为他应该选择与戛纳电影节一样的立场。较早前戛纳电影节曾因Netflix出品的电影无法保证在法国院线上映,禁止其参与大奖角逐。
CICAE在这份声明中强调:“今年早些时候,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做出表率,他站在了电影艺术的一边,禁止不在法国院线上映的影片参加戛纳电影节。一个颇具声望的电影节,允许那些没有在国际院线上映过的影片,加入其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名单,会威胁到电影产业。”CICAE同时表示,“影院和电视是截然不同的媒介,精心制作的电影就是要放在高质量高标准的大银幕上观看。”CICAE还要求巴贝拉将竞赛单元留给“能登上国际院线的艺术作品”。
这一呼吁也受到法国各大电影发行公司的拥护,当初戛纳电影节将Netflix拒之门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来自他们的压力。
要说Netflix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有失公允。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Netflix院线发行政策初现端倪。4部影片在电影节上进行全球首映:《罗马》《7月22日》《巴斯特民谣》和奥逊·威尔斯48年前的巨作《风的另一边》,都在Netflix上线的同时进行影院点映。《切肤之痛》已经通过当地发行公司LuckyRed在意大利影院同步上映。看来,随着原创电影的增多,Netflix也在调整政策。不过,业内人士估计,即使做出调整,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仍会以线上放映为主。
至于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他在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过与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巴贝拉认为,“对产业中任何成员的任何偏见,都不应该是我们身为电影节总监应该考虑的事,”他同时认为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不应该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调解员或者监察官”。
事实上,CICAE和戛纳电影节的保守态度显然并未被其他电影节广泛接受,在今年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Netflix也成为备受关注的“座上宾”——大卫·马肯兹执导的苏格兰历史题材电影《无法之王》(OutlawKing)作为开幕影片登场。
纵观整个电影产业的大环境,在交易市场上,线上巨头占据主动的势头也同样不可阻挡。就在威尼斯电影节开始后的第二天,其官方交易市场也拉开序幕。
Netflix除了为电影节带来6部作品,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阵容庞大的高层官方团队,其中包括一直坐阵洛杉矶、负责原创电影开发的马特·布罗德林(MattBrodlie),以及主攻非英语类电影开发与收购的负责人富娜·马杜卡(FunaMaduka)。亚马逊工作室的工作组则由6人组成,由电影制作部门的主管特德·霍普(TedHope)带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交易市场负责人帕斯卡尔·迪奥特(PascalDiot)透露,上述两家流媒体平台“正在加大地区开发力度”,在他看来,Netflix很快就会“增加跨国制作的业务数量”。
迪奥特说,其实大部分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电影,在此之前就已经基本完成发行和预售了,因此,威尼斯电影节的交易市场与戛纳不同,业内人士在威尼斯进行交易的往往是进行中的项目。2012年,迪奥推出了威尼斯缺口融资市场(TheVeniceGapFinancingMarket),并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帮助欧洲和其他国家制片人为自己的电影进行最后一轮融资。缺口融资市场推出以来,参加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今年登记在册的制作人已经超过2200人,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
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产业的参与人员,比如来自谷歌、Oculus和索尼的技术人员。此外,由于只有威尼斯电影节才有针对虚拟现实产品内容的交易会,不少中国的新兴公司也愿意参与其中。新兴产业的加入,为威尼斯电影节这个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增加了锐意创新的元素。
作为欧洲最老牌的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显然是在拥抱新势力,与之相比,戛纳电影节“拒人于千里”的态度,恐怕难以保持长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