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郭文静信仰,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媒体在建设社会信仰体系中的作用

媒体在建设社会信仰体系中的作用

时间:2024-10-30 03:43:23


    口郭文静

信仰,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世界、对国家、对人生的顶端观察和终极思考,是人的思想体系的支柱,是人的整个意识形态的核心。有信仰的人,会对某种主张、主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为建设中国社会信仰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仰体系的进程中,媒体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媒体具有舆论导向作用

信息时代的人们,早已习惯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新老媒体获取资讯、表达意愿,各种各样的媒体,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言论集散地,是传播社会意识形态、把握舆论导向的重要载体。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可以通过“信息流”制造舆论氛围。有人调侃说“我情愿活在《新闻联播》的世界里”,其实就是对《新闻联播》所制造的舆论氛围的一个注脚。媒体传播既可以铺天盖地,也可以润物无声。比如重大活动和事件,其重要性就可以从媒体传播的频次、篇幅、广度、力度上有所体现。

2.媒体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引导受众意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传媒业的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是一个信息无孔不入的时代,而且发布渠道、发布主体复杂多样。这种情况下,媒体的评论更成了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利器。

3.媒体可以通过和受众互动有效疏导社会情绪。如何回应受众的知情诉求,如何引导社会情绪的良性发展,是对媒体传播智慧的考验,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舆论面前,堵不如疏,善于利用媒体进行良性引导,已逐渐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共识。2015年,秦皇岛电视台和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纠风办联合推出3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把政府部门职能单位的“一把手”们集中请进演播厅,接受市民的问政,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所有环节毫无保留、毫不避讳地通过电视即时展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政务微博也越来越受关注,已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

二、媒体具有价值传输功能

价值传输需要平台、载体和技巧,而媒体恰好具备这些优势。遍布全国的无线电波和电视网络,无所不至的互联网触角,人手一个或多个的手机媒介,日新月异的素材采集传输技术,数以百万计的拥有专业传播技能的传媒工作者,以及代代积累下来的媒体传播经验,这些都是保证价值传输的重要因素。例如9·3大阅兵,从领导人会见到方阵受阅,都全程直播,更不用说阅兵之前的背景资料和情感铺垫,阅兵之后的效果分析和未来展望,相信国人的历史感、荣誉感、责任感都会随着媒体的报道被激发出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习马会”,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握手的时长、挥手的方向都成了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传递出来的两岸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更是不言而喻;藏族老人次仁曲珍,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在家升降国旗,这则诠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曾被改编成电影《国旗阿妈》在全国公映,被写成报告文学《国旗阿玛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还被秦皇岛电视台摄制成专题片《国旗阿妈啦》并在央视十套播出,朴素的感情和坚定的信仰,就这样在各种媒介中传播、发扬。

三、媒体人具有信仰担当

尽管媒体人也受经济大潮的裹挟,有经营创收的压力,但在媒体人身上,依然有着人文知识分子的信仰情结。那些青史留名的媒体人,除了追求真相、才华横溢、笔耕不辍等共同点之外,最本质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以一种价值守望者的姿态挺立时代潮头。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并成为我国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而这3个职业是与生命、灵魂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具备一定的信仰,是从事这些行业的必备条件。

建设社会信仰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媒体应从以下3个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是对“政治信仰”的引导。政治信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具备“政治信仰”,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每个公民参与国家进程、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推动。

所以,“政治信仰”这个看似很大的词,其实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媒体对政治信仰的引导,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让这个“大词”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里,并推动相关环境的成熟与完善。而最能体现媒体引导政治信仰的,莫过于时政新闻,它在培养政治情感、深化政治认知、坚定政治态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更加亲民的方式传播国家大政方针,是媒体有效引导政治信仰的关键。

其次是对“道德信仰”的引导。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梁漱溟先生就提出,由于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教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这就是著名的“以道德代宗教”说。可见,道德之于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感动中国”,就是媒体引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成功典范。

再次是对“宗教信仰”的引导。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尽管和13亿的人口基数比起来数量有限,但宗教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觑,对宗教信仰的引导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媒体引导“宗教信仰”的准则。

综上所述,媒体在建设社会信仰体系中,不仅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培育、引导信仰建立的重要渠道。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责编:刘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