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如何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

如何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

时间:2024-10-30 10:3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时、度、效属于新闻基本要素范畴,一切新闻实践都与之须臾不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至少蕴含两层要求,一是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回归到新闻的基本要素上来;二是要依照新闻舆论的历史新特点,提高认识和运用新闻基本要素的水平。把握好时、度、效,这是实现舆论工作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效结合的必由之路。

一、新闻舆论工作的“时”

所谓时,就是时机、时候和时效。把握好“时”,就是要注重时效,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对政府新闻舆论工作而言,时机的把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释放、正面阐述,时机选择的主动权在我;另一类是被动回应、解疑释惑,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窗口期。两类又可能互相转化,主动发布给“料”足、做得好,负面舆情出现的概率就小;负面舆情应对及时、有效,往往又能给正面报道发布创造机遇、提供条件。因此,当我们掌握主动权时,不可掉以轻心,要认真谋划、周密准备、严格执行;当我们面对危机时,要手握预案、当机立断、从容应对。

新闻舆论工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会有一个多层次报道、多渠道作用的周期。不管是主题宣传还是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工作都要紧紧把握时机、时候、时效,审时度势,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面以河南《信阳日报》事件为例:

案例:河南《信阳日报》事件

2012年12月14日7时40分,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发生一起惨案,一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23名学生及1名群众。犯罪嫌疑人闵拥军被闻讯赶到的公安民警抓获。官方发布消息称,经过公安机关14日的紧张侦办和调查取证,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闵拥军因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而持刀伤害无辜群众和学生的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光山县人民检察院已于12月16日晚11时05分批准逮捕,对其作案动机、过程和相关证据进一步侦查调查,对其患有癫痫病史及作案时对其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的鉴定将严格依法进行。

正在全国密切关注这一恶性事件时,12月17日,信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报《信阳日报》在一版刊发题为《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报道,为光山县教育大唱赞歌,导致舆论一片哗然,全国网友一致谴责。12月18日,《信阳日报》在一版发表《诚恳致歉》,对这一严重失误做出了深刻反思。

这一事件告诉我们,正面宣传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不然造成事与愿违,造成恶劣反响。当一个地区或部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这个地区或部门应该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不能让新闻之外再出新闻,以免让人认为是有意识地转移视线。

二、新闻舆论工作的“度”

所谓“度”,就是尺度、分寸、火候、力度、程度。新闻舆论工作的“度”包括报道的准确度、内容的高度、分析的深度、思考的角度、逻辑的严密度等等。这些都要把握尺度、把握分寸、不能不及、过犹不及。要避免失向、失真、失准、失范、失态。对新闻事件,要掌握好报道的受众范围、内容取舍、评判倾向。对舆情动态要精准研判,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

如今,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就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坚持团结、稳定的价值取向,努力提升正面宣传的水平和战斗力,更多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报道监督新闻或突发事件新闻时,坚持正确的立场、采取适当的方式,少渲染事件本身,多报道党和政府的积极态度及应对措施。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帮助人们澄清认识、明辨是非,积极疏导公众情绪,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把握好“度”,就是要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不与中央宣传的方针政策相背离,不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相冲突,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

再以黔南州检察院微信文章事件为例:

案例:黔南州检察院微信文章事件

近日,一篇发表在“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截图在网上流传。文中列举了两个事例,以此宣传“游走在杭州市检察院这支优秀的队伍中的感人的公诉故事”。这两个“感人”的故事分别是:1.杭州市检察院公诉人吴某为了加班办案,将年仅4岁的孩子放在家中,导致其爬上窗台坠楼身亡,而他只是简单为儿子处理完后事,拒绝了院党组让其休假的决定,回到工作岗位。2.公诉人王某为在办好案件的同时总结办案经验,再次放弃拟定的怀孕计划,几个月吃住在单位,而江对面就是她的家。据新京报报道,文章作者是黔东南州检察院到杭州市检察院挂职的检察官,此文是他在杭州市检察院交流学习期间写的心得体会。面对采访,作者承认文中所说的事情存在夸张、失实,但否认这是官方宣传文章。

如果这篇报道属实,为了工作置亲情甚至是至亲的生命于不顾,这样的作为不仅丝毫不值得表扬,且有太多需要批判的地方。若吴某的事例真如文章所说,追究这位父亲的监护人责任都来不及,哪还能对这种行为大肆宣扬!新闻舆论工作一定要牢牢掌控主导权,一要掌控内容,二要掌控形式,三要掌控效果。掌控内容靠纪律,掌控形式靠创新,掌控效果靠评估。新闻舆论的关键是要让人接受,要做到随时对舆情心中有数,对受众的变化有准确评估,根据这些情况对工作进行灵活调整。

三、新闻舆论工作的“效”

所谓“效”,就是效果、结果、功效、实效。把握好“效”,就是要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始终不变地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避免过多生硬的会议稿件、工作总结性稿件,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报道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没有有效的传播,任何内容都将是无效的。要建立媒体渠道和媒体关系,把我们的内容传播出去。传播并不等于到达,要使内容到达受众,就要深入研究新闻传播规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我们的内容“入眼、入耳”。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我们的内容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入脑、入心”,对受众形成实实在在的影响。

新闻舆论工作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评判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否符合主流思想,能否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要取得新闻舆论工作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把群众的需求落实到报道中,加强互动,重视群众反馈,让新闻舆论真正有价值。要改进新闻文风,提倡“官话民说、硬话软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传播方式,克服形式主义,讲求实效,消除“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不良局面。面对舆情,如果“封、堵、躲、压、瞒”,就可能引发公众群体的“媒体审判”。要敢于担当,善于应对,澄清事实,明确态度,拿出措施。

案例:山东平邑12.25事件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境内万庄石膏矿区发生采空区坍塌,该区域内平邑县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玉荣石膏矿井下作业的29名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支持指导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临沂市委市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的原则,组织近千名救援人员全力救援。

2016年1月29日晚,在被困井下36天后,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现场救援成功,4名矿工通过绳索顺利升井。中央电视台、齐鲁网对救援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在齐鲁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同步推送。

而在救援初期,地方部分领导片面认为,矿难是事故,是坏事,不能直播,更不能大肆报道,否则会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地方形象。有关部门认为,矿难是事故,是灾难,监管部门有责任,需要问责,但这是第一阶段,也是第一个层次;目前,事故进入到第二阶段—救援,是故事,是正能量。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的人、财、物,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这场救援充满正能量,直播报道的效果是正效应。

果不其然,4名被困人员的救援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来自各地的网友一起见证了紧张有序的救援过程,对事件的关注迅速热刷网络,网友们踊跃留言,为矿工祈福,为救援点赞。

时、度、效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将其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做到合时、适度、有效,方可达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合理引导舆情动态、有效传播正能量的目的。新的传播环境,为时、度、效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我们在时、度、效上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新时代,要时刻站在舆论斗争和传播变革的最前沿,以把握好时、度、效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核心,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不辜负所担当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责编:倪啸)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