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来源李雅清本刊编辑李楠版面设计孙玉倩
李雅清眼中的张树荣:
张树荣从小就既有领导才能又有文艺天赋。那时我俩住的虽然不远,但由于不在一个小学,所以不认识,到了中学也没分到一块。机缘巧合的是,他是他们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要成员,我是我们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要成员。由于我们两所学校在区里文艺活动搞得比较好,所以区里经常调我们两所学校在一起演出,再加上频繁的市、区文艺汇演,我俩岁数又一般大,很快我俩就成了莫逆之交。那年是1969年,我们都12岁。
张树荣从小就励志做一名电台播音员,他拜当时中央电台当家女播音员徐曼为师。除了每天看书就是练播音,张树荣播音主持的天分就这样被慢慢地发掘。1980年,张树荣如愿从中学调到了北京电台,由于有很好的播音和音乐基础,很快就成了文艺节目的主持人。
1990年,北京电台实行改革,首先成立了北京经济台(今北京城市广播),张树荣在音乐节目中开辟了一档全国首个全新的栏目《中国歌曲排行榜》。此节目一开播就在业内产生了爆炸性的反响,不管是著名歌唱家还是没出名的歌手,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儿,以进入排行榜而自豪,通过这个节目发现了于文华、屠洪刚等一大批人才,至今这档节目还是走在全国前列。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刚有卡拉OK厅,张树荣就在北京经济台开设了《1026卡拉OK歌厅》节目,节目不仅教会了爱唱歌的人如何唱歌,还引导着人们要唱健康歌曲,可以算是早期的音乐真人秀节目。老百姓可以通过这个节目免费在东单星月楼卡拉OK厅唱歌,与此同时,著名歌唱家、乐评人会在现场评出好歌手,唱得好的会在电台中播出。当时的电台刚有热线,能听到自己声音简直太新鲜了,于是这档节目立马在当时的京城百姓中产生了轰动。这种轰动也使张树荣结识了很多音乐界的大腕,为张树荣在以后的文艺圈中打拼打下了坚实基础。
策划中国三高零成本,很划算
“三高”从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首场“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到2015年1月3日,他们在海内外共演出了近30场。张树荣是“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的总导演,因此可以称为推出“中国三高”的第一人。他说,中国三高是零成本,是一个“划算”的项目。他们三人各有各的事业,独立发展就很好,有空就临时组成中国三高。这个团队除三位歌唱家之外,还有张树荣、一位经纪人,再加上一两位助手。这个团队演起来很灵活,只要在当地找一个乐团和指挥就行了。比起许多文化项目,前期巨额投资、演出团队庞大的项目,中国三高太划算了。不过,在接手中国三高时,张树荣也面临多种压力,比如,为什么戴玉强、莫华伦、魏松能代表中国三高,为什么不是别人?中国模仿世界三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中国三高需要一个导演,而张树荣凭什么当导演?
张树荣说,中国三高过去就有人用过这个概念,但只是一两场演出,而我们则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固定的文化品牌。至于哪三位才是中国三高是一种无解的问题,你怎么选,大家都会有不同意见。我们的说法是中国三高不是排名,只是他们能代表中国,是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张树荣说,选择戴玉强、莫华伦与魏松,主要原因是我对他们各自的优劣很了解,他们三人声音上很互补,而且三人关系很和谐。
而针对张树荣为什么是导演,或者需要不需要有这么一位导演,张树荣的解释很明确:正是自己与三位男高音相互沟通,才建立了一种新的演出风格,这种风格也带动了中国三高成为一个有商业性的文化品牌。
张树荣说,传统的世界三高演出大概只演唱经典歌剧唱段和世界名曲,大体上还是比较严肃的。而一开始他就为中国三高制订了一个原则,那就是用好歌声愉悦观众。张树荣为中国三高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演出模式,现场演员轻轻松松地唱,观众快快乐乐地听,而且还有很多互动。
中国三高也可以跳《江南Sytle》
张树荣认为,在中国三高的曲目设计上也要与时俱进,要与世界三高有所不同,除了经典歌剧唱段和世界名曲外,还增加了中国观众喜欢的俄罗斯民歌、中国地方戏曲、少数民族歌曲,在曲目上要能做到耳熟能详。在演出中,他要求他们三人要调动观众情绪,与观众交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甚至在台上搞一些恶作剧式的游戏,使观众也能参与进来。这样,10排以前的观众都能与三高交流、互动,从而产生更好的演出效果。谈到对观众的期望,张树荣说:“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懂,也不妨来现场听听。”他特别反对所谓“高雅音乐”“严肃音乐”的提法:“一下子就产生了距离感,把普通观众都吓跑了。其实人对音乐的感受力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是音乐家。千万不要认为你不懂音乐。三高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做这场音乐会,就是让它好听、好看、雅俗共赏,让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各取所需,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他说,“欢迎更多观众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音乐会现场。如果你们走出剧场后依然保持兴奋与回味,余音绕梁,‘今夜无人入睡’,那我们算是成功了。”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张树荣带领“三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一场以“抗战”为主题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引起了全国各省市音乐台的重视,全部进行了现场直播。戴玉强、莫华伦、魏松这三位中国三高与全场数千观众同时唱起了《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延安颂》《二月里来》《重整河山待后生》《歌唱二小放牛娃》和《走向复兴》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场,一次次地返场,这是多年来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很少看到的场面。张树荣说,用这种形式纪念抗战,同样能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张树荣强调不同演出地点,节目要有不同特点,要有当地的人文地域特色,这样才能激发当地观众的情绪,台上台下才能互动,才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观众感到美声高雅的音乐并不高不可攀,从而达到最佳演出效果。比如,他们在四川演出,三位男高音演唱了川剧;在内蒙古演出,不但要唱蒙古族歌曲,还要穿上蒙古袍;在首钢为工人演出时穿上工人炼钢服,这些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海外,中国三高也很有市场,他们先后在纽约、澳门、香港、伦敦、爱丁堡等地演出,中国三高的歌剧演出没问题,而中国风格的歌曲比如《凤阳花鼓》不仅能带来新奇的东方味道,还把中国歌曲介绍给了世界。他们在爱丁堡返场演出时,意外地穿上了苏格兰裙,这让观众很惊喜,剧场效果自然也很好。在伦敦为英国皇室演出时,还演唱了当年世界最流行的《江南Sytle》,边唱边舞,引起全场轰动,皇室人居然也跟着跳了起来,第二天英国及美国各大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中国三高引起了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