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有“中华药都”的美誉,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的更迭中亳州也曾是一座三朝古都。
这样一个位于皖西北边陲的城市,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就有近百人,有一代圣君商汤;一代枭雄曹操;中医外科鼻祖华佗;“天资文藻,博闻强识”的魏文帝曹丕;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在军事上震古烁今的张良、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等;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被宋太祖称为“希夷先生”的陈抟等。
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曹操。曹操名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操者,操守之意也。孟德,暗指孟子所提倡的品德,寓意重视德行操守。只是他的小名阿瞒,却预示着他并非一个老实人,而是一个狠角色。“君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耳!”,从当时的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论即可观之。
曹操创建了曹魏政权,他攻伐袁绍,平定中原战乱,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曹操却被成为一代枭雄,无论是行军战略,还是在文学上的成就,都得到毛主席的肯定。
说起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得不提的就是在亳州老城现存的曹操地下运兵道。《三国志》曾记载,在对董卓的讨伐失败后,曹操率领残军返回家乡亳州,韬光养晦。因为兵力不足,曹操命人亳州城下修建了四通八达的运兵道,为数不多的士兵通过运兵道不断进出以迷惑敌军。开启了地道战的先河。
曹操地下运兵道1938年首次被发现,堪称是古代军事史和古代建筑史的一个奇迹,被誉为“地下长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
据导游介绍,曹操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行走在古地道内,这条由青砖筑成的总长度12000多米的地下通道幽深蜿蜒、曲折不定,离地面1.8米到3.5米,底宽0.7米左右,高2米左右,有单行道、并行双道、上下双层道、转弯道等多种类型。地道里还有各种小机关,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井等军事设施,即使敌军发现,也无法顺利同行。而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则增加了地道的安全性。由于受到城市建设、文物保护,以及开发技术的限制,目前只开发了不到1000米。
除了地下运兵道,地上的建安文学馆也是一个值得参观游览的地方。它通过丰富多彩的陈展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对“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等文学人物和建安文学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呈现。
曹操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和文学上的造诣,他的养生之道上也是颇有建树。曹操戎马一生,享年65岁,这个年纪在1800多年前已算得上高寿了。曹操之所以如此长寿,全在于他养生有方。有一次,他途经陕西时,偶然获得当地长寿养生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减思虑,捐喜怒,除躯逐,慎房事。”他深入思考其含义,并作为自己养生的座右铭。
曹操患有头风病,请当时被称为神医的华佗为自己诊治,华佗也多次下针用药,曹操病情也略有好转,但始终都没有办法根治,于是华佗建议曹操采取了开颅取瘤的方法进行根除头风疾的医治。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那个年代里,哪里容的了让华佗把自己的头颅打开,自然是没有同意这个方法。
无奈之下华佗便为曹操开出食疗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之后,头痛明显减轻,而在这个食疗药方里,就有鱼头汤。鱼头汤的烹饪方法并不复杂,用亳州当地的古井水将天麻、人参、白芍等32味中药进行熬煮制成中药高汤,再放入事先煎制好的鱼头熬煮24小时。想要鱼头汤更加美味,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在鱼头汤中放入了乳羊里脊丸。汉字中“鲜”就是由“鱼”和“羊”二字组合而成,可想这加入了羊肉丸的鱼头汤是何等的鲜美。鱼头汤的口味十分鲜美,而且还治愈了曹操的头风病,华佗为曹操头风病“量身定制”的鱼头汤为曹操大肆称赞,继而得名,从此“曹氏鱼头”就此也就流传开来。
在亳州,关于曹操的美食还有另外一道,那就是直接用曹操名字命名的曹操鸡。曹操鸡的由来与“曹氏鱼头”一样,同样是为了医治曹操的头风病而产生的药膳。
这次来到亳州,正好有机会品尝了一下当地有名的药膳,其中就有“曹操鸡”。
听厨师说,曹操鸡选料严格,要求鸡身肌肉丰满、脂肪厚足、胸肉裆油较厚。制作工艺考究,用老汤浸煮。所以端上桌呈现出形体丰满、造型美观、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样子。吃起来骨酥肉烂、味道鲜美、余香满口,而且营养丰富、有食疗健体之功。
曹操曾经撰写《四时食制》一书,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就地取食,以求营养合理而全面的一些知识。其中,罗列了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物的名字、产地、特征,仅鱼类就达十四种之多。鱼类含有高能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对健脑强心有益,是曹操重要的食物。还有几种调料,可以增加饭菜的色香味美,促进食欲,令人口感舒适,大快朵颐。
曹操以此养生,精力旺盛,所以他53岁时写了一篇纵横恣意名为《龟虽寿》的名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抒发了自己老当益壮的英雄襟怀,表达了不信天命,重视人力、自主养生的积极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