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在泉州,遇见独一无二的“闽南红”

在泉州,遇见独一无二的“闽南红”

时间:2024-10-30 04:23:18

早在我前往泉州之前,就有朋友说过,闽南建筑是极具有繁复之美的,和江南一带崇尚的简约正相反。到了泉州后,我想,朋友所说的“建筑”,应该指的是庙宇和宗祠吧。

泉州庙宇的美,往往在你看到的第一眼就能牢牢抓住你的眼睛。区别于藏巧于简的克制感,这些建筑不吝于将最鲜艳的颜色和最精巧的雕工展现给世人。

如果要举例的话,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涂门街的关岳庙了,这座庙坐落于闹市,香火鼎盛。一系列殿宇气势恢宏,屋脊有着闽南建筑典型的弧度,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黄龙与青龙,如同群鸟集聚在树上一般集聚在庙宇顶上,是福建典型的剪瓷雕。此外,殿中还配有精美的瓷雕、木雕、泥塑,极尽雕工之能事。到了夜晚,关岳庙被浸在黄色的暖光中,殿宇顶上的灯光也会点亮,一片灯火灿烂,是泉州独一无二的夜景。

不过,为什么说朋友所说的“建筑”是特指庙宇宗祠呢?

就我所观察而言,闽南的建筑并不都是奢侈繁复的,常见的民居和宗教建筑还是有差别的,但风格还是非常有感染力,特别是看多了江南的乌瓦白墙,再看到“闽南红”建筑,就会感到格外特别。

提到建筑,就不得不提我们路过的西街和五店市了。

从开元寺出来,能看到一条宽敞热闹的老街,两旁是泉州的老建筑和一家家小店铺,这里就是西街了。这是一条天然去雕饰的街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走街串巷的居民骑着电瓶车,来来往往,小吃店里不时飘出香味来。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西街自唐朝已经“列屋成街”,至今已经超过1300年。

西街的建筑都不太高,颜色以“闽南红”为主,很多古厝、近现代的骑楼和洋楼都还保存在这里。我们登上一处餐馆的阳台,能看到这里一整片的红墙红瓦,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斑驳而又明朗。整片街区充满了怀旧韵味,也充满了活力。不远处的开元寺双塔高高地屹立着。

餐馆老板指着对面的一幢洋楼,说:“这种楼过去只有土豪才能住得起。这家人当年是在南洋发了财,回到西街盖了这栋楼。”仔细看去,楼层比西街多数的建筑要高,看上去中西结合,不知道那富人的后人还住不住在里面。

“他们早跑啦,当初打土豪的时候,丢下这个楼跑路了。”老板笑着说。

我们穿过了很多西街附近的僻静窄小的巷子,这一带有着许多当地名人的故居,也有很多趣闻,但只有地道的泉州人才能说出来。小巷子的那头不时会有电瓶车开过来,在你让开道之后,朝着另一头扬长而去。

我们的向导告诉我们,这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还有一座小塔,那是古时候泉州城的最中心,也就是城心塔。随着岁月的变迁,中心不断移动,这座小塔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这家人的后院之物,原本热闹的“市中心”变成了一条窄窄的小巷,实在是很有意思,如果没有人告诉的话,谁能想到呢?我们和这户人家的老太太打了招呼,她很爽快地开了院子门,让我们近距离看了个够。

晋江的五店市街区也保留了大量的闽南建筑,不过看上去比西街更年轻些,大概是经过保护性开发的缘故,比起西街的怀旧、生活质感,这里则有更多的现代气息。我想,就观察建筑特色这一点而言,或许五店市比西街更方便一些——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都集中在一起,不需要过滤掉许多现代民居才能看到,因而能看得更清楚。

闽南红砖建筑的特点,当地人已经总结得很好了,叫做“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用我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大概是这样:它们的颜色以红色和白色为主,屋脊两侧带有弧形坡度;屋子的墙往往用砖、石、瓦、砾共筑而成,因此坚固又漂亮,屋脊灵巧地翘起,分成两叉,叫做“燕尾脊”;肃穆大方的气势和精巧的做工,又能称得上“皇宫起”——如果有这个耐心,这些特点在五店市都可以一一找到对应。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燕尾脊,线条漂亮活泼,给屋子平添了一种动势,还有“中状元”“燕归巢”的寓意,实在是一个非常出色的logo啊。

其实,并不是非要到老街区才能看到闽南特色建筑,事实上在泉州的寻常街道上坐车,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红白相间的建筑。它们传统又不失新颖,和现代的店铺、车辆、大楼融合在一起,显得和谐而独特,加上路旁随处可见的榕树,即便是城市里也能看出浓浓的闽南风情。幸运的是,在泉州的这些天,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湛蓝的天空下的“闽南红”,正显得格外美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