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师原先既要检测车况,还要给出价格。车易拍认为黄牛们身经百战,评估师的定价无法左右他们的意愿,却可能切走经纪公司的车源,实在没必要继续拥有这个功能。而车况的检测虽然依赖人工经验,但并非有多么复杂的知识,无非是按照检测项不同,分门别类地积累经验而已。遵循着这两点,资深车迷王铁忠用数据库取代了经验库,同时砍掉了评估师的定价功能。如此一来,车易拍商业逻辑的核心“规模化确定车况进而产生行业认可的信用加速流通效率”就变得可行了。
以下为王铁忠口述。
我一直想以互联网的方式做二手车,但没想明白怎么入手。2004年我的网游点卡销售公司被收购后,我注册了一个经纪公司来了解二手车行业。很快,我产生了做一个连锁的零售大卖场的想法。
一个卖场怎么也得有500台车,想做好北京市场,至少得有4个卖场,那就是2000台车。而二手车行业没法儿解决规模化收车的问题,也就是货源不足。在中国收车全靠人的经验。评估师也基本靠自学,没有师傅,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评估师的效率也很低,他一个月最多评测15台车。我如果想开卖场,那得雇多少人?
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靠人不能控制住资源。比如我辛辛苦苦打广告弄来了车源,很容易被评估师切走。评估师对我说,“王总,这个车是事故车不能收”,我只能说好,我不可能每辆车都跟着去看。如果我不让评估师出去看车,我开个店,那么能收到的合格的二手车仅能满足1/4的需求。所以,那时候中国99.99%的二手车经销商,每个月就卖几台车,全国大概只有一两家的交易量能做到一百台。
要解决规模化收车的问题,不能靠人。我决定开发一套检测系统,把评估二手车这个事,从经验变成系统化、标准化的检测流程。至于这是不是可以做成,我并没有过多犹豫,我太懂车了。
我1992年就开始买二手车,那是一辆伏尔加。那个年代的老旧车经常在路上抛锚。我去修理厂,不用人家修。我借人家的地沟、工具,我自己动手修。对我而言,拆了普桑、捷达、富康再装好,没有什么难度。我算是一个稍好的评估师。我周围还有一帮做修理厂的朋友和一些高级维修工。简单讲,我很确定评估师的工作中哪个环节是可以标准化的,哪些环节是可以被量化的。
但是公司的其他合伙人对做检测系统有争议。一般的互联网项目,创始人都会希望在三年左右就有成果。而这套检测系统,三年内不可能完成,成本也非常高。我顶了很大的压力。我的搭档们觉得,既然你这么想做,那就支持你吧。
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系统神乎其神,其实窗户纸一点就透,它就是一个数据库比对系统,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就是把一些传统检测维修的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应用到了这个领域。比如,最基本、最核心的漆膜测厚仪,它最早是用于管道防腐的。数据库主要包括车况和车价。当然,它也是我们从2004年到2007年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确定一辆二手车的车价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有无事故,这甚至可以影响车价的40%到60%。所以,当时我首先要确定检测方案是否合理。
到底怎么判断一辆车是否出过事故,我们当初考虑过多种方案,包括测底盘,但这个技术不成立。比如奥迪与一辆轿车追尾,它的底盘可能会变形,但如果它撞上一辆卡车呢?卡车很可能会把奥迪的车篓子整个掀掉,而奥迪的底盘会是完整的。即便底盘受损了,现在的维修技术也可以修复它。现在很多人靠底盘测量仪来判断车况,这是不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