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燕【方法篇】共享经济模.."/>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人才社会化”  冲击组织管理

“人才社会化”  冲击组织管理

时间:2024-10-29 07:41:34


    文/李海燕

【方法篇】

共享经济模式下,组织转型的一个趋势,即人才的社会化开始显现。人力资源管理将如何应对这种趋势?

物尽其用的共享经济模式,将具有高价值、低使用率的物品提升使用效率。于是,很多App的生意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比如租高端照相设备,租晚会用服装,租价格不菲的珠宝首饰等。其实融资租赁的概念一直都有,但原来一直涉及的仅是大型设备等,很少涉及民用物资,而共享经济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关注物品的最大化利用,以及不用再攒钱去购买偶尔使用的物资,使得“断舍离”也没那么困难。

而越来越昂贵的“人”,更是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组织转型的一个趋势,即人才的社会化趋势开始显现。人才不再被固定在一个岗位,或者员工不再依附于某一个组织,使得“共享员工”也逐渐成为一种现象。

而这种模式,显然也会极大地利用社会上的富裕资源,使得人尽其用。

何种业务适合人才共享

不知从何时起,北京的道路更加拥堵了。究其原因,众说纷纭,而有一种说法是:那些平时使用率低的私家车全部出动了!因为滴滴、Uber的到来,使得这些剩余资源可以作到资源盘活、价值再造。

一些餐饮企业,特别是有送餐业务的,自己不需要再养全职的快递员,而是利用其他行业的快递员,当单子出现的时候,周边所有的快递员(甚至于非快递员)均可抢单,然后送餐。我见过一个送餐员,他是某个电商公司的快递员,因为送餐与他送货的是一个小区,于是,他就抢了送餐的单,一举两得,且时间成本节约了,而且还挣到了双份钱。不仅如此,车辆的油耗也随之节省了……因此,你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于是,你会发现,很多快递公司、物流公司都开始裁员,即和员工间的雇佣关系发生了改变,从雇佣改为合作。一来企业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风险;二来这些员工可以从多渠道挣钱,何乐而不为?

其实我更想和各位沟通的是,哪些业务以及哪些岗位适合使用共享员工?

第一类是高端技术人才,或是比较稀缺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报酬是按成果取费。

第二类是计件工(如快递、司机、保洁等),他们可以通过劳动时长或件数获得报酬。

众所周知,滴滴、Uber的司机并非有牌照的出租车司机,且不乏有很多企业白领甚至老板。我也兴奋地感觉到,这些司机比出租车司机素质高了很多,不是因为管理,是因为这些人本身的背景及职业素养。

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即如何保障服务效果?如果提供服务者本身素质较高,则不需要过多的约束均可以达成不错的服务效果;但如果这些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偏低,那么会在不断的共享服务中,通过顾客评价监督其改善或者将其淘汰掉。而管理者此时充当的,更多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共享与独享将并存

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以及员工管理,并非完全依赖于我们的专业和传统,更多的是对于组织的价值。一直以来,管理大师都在告诉我们,要通过1+1>2来达到企业业绩的最大化。同时,组织中重要的是团队的作用和价值,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强调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再者,通过管理流程的梳理、信息技术的实现,使得组织效能更高。

这些理念在当今社会是否不存在了?不是,一定是存在的,很多工作必须协同才能产生效益,但这种协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个人特质的出现(比如:85后员工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喜好单兵作战,更愿彰显个性及强调个人价值),从管理学的角度,要学会顺势而为,即找到适合当前状况的突破点。于是,我们可以去看,很多工作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只要管理流程清晰,系统支持到位,比如快递员、司机、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只要他们能够提供一个小闭环的边界清晰、且资源由企业掌控的工作成果,则可以独立,不依附于组织,同样可以创造价值。

但组织中不可能所有的岗位均可独立且边界清晰,比如管理类工作、资源类工作。拿人力资源管理来讲,其各模块间需要环环相扣,且信息具有极强的保密性,并且如果对企业中的业务不了解,根本无法达成管理和服务目标,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共享员工;又比如技术支持类工作,其技术是公司独有的,且产品具有个性化的程度,除了给本公司做技术支持外,无法帮助其他公司服务,这样的工作也很难独立于组织之外。

因此,我认为企业中是可以有两种类型的员工必须存在的。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