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影刘奔“每隔大约十年时间,经济环境就会出现恶化。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挣钱的良机,这个短暂的时间点就是天上掉金子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端着洗衣盆出去接,而不是拿茶勺去接。”这是巴菲特在2017年致股东信中的一段话。
也因此,5月4日,北京飞芝加哥转机抵达奥马哈。《中外管理》4位同仁与32位企业家一起来到了这座因巴菲特才出名的小城,看看我们这次都用盆接到了什么?
14小时的里程,36人同行,11000多公里,我们心思万念的,也许早已不仅仅只是耄耋之年的巴菲特本人,而是一种巴菲特精神,以及每个人在启程之前心中那个或许只有巴菲特能解的结。
从“一票难求”到“一座难求”
作为全世界投资者一年一度的节日,巴菲特股东大会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超过4万名参会人汇聚在奥马哈老城的Centurylink中心。2017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多了我们《中外管理》一行。
众所周知,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入场券门槛较高,可以说一票难求。当然主流参会者都是巴菲特的股东。会场上的不少人都年龄颇大,因为这些人已经连续参加十多年了,被美国媒体称作“资本界的伍德斯托克(世界上最著名的摇滚音乐节)”,忠诚度与凝聚力超强。这一点倒是和我们《中外管理》25年来举办的“官产学恳谈会”非常像。当然,参会者也有不少年轻人,他们大多是从事金融业的经营白领。令人称奇的是会场里还有大批中国人,耳边回响着各种方言汉语,他们大多是慕名而来。毕竟中国人兜里有钱了,在纯旅游之后,高端投资成了一堂必修课。
巴菲特股东大会可不只是会场里的顶礼膜拜,会场外同样琳琅满目。事实上,也只有巴菲特的公司能够组织种类跨度如此之大的特殊展会,从飞机到内裤,从房子到冰淇淋,从保险到可口可乐。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刚需的普遍性以及内在价值的固有性。展品,也在无言地述说着巴菲特的投资观。
距开会还有两小时,而《中外管理》的记者在会场里已长时间站立眺望,因为要在现场满满当当4万人的场地里找到一个座位,着实太难了。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不是一场NBA,它就是一个大派对,没有座号,全凭自己找位置。于是身边不断走过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甚至还有便便孕妇和被家长带来“学习”的小孩子,他们也在找位置。好不容易像巴菲特发现便宜股票一样地发现一个空座,拧着腰腾挪过去时却往往会失望地发现“available”(座位有人)。
不论有座位的,还是没座位的,所有人都翘首企盼,眼神里满满是“求知”的渴望。许是这种强大而坚定的“求知欲”,让《中外管理》随行团里的不少企业家们在周六凌晨3点钟就起床,自发结伴来到Centurylink中心会场外排队。凌晨三四点钟的奥马哈似乎还未苏醒,但一夜未眠的中国企业家们却已经准备好了。而当第二批中国企业家浩浩荡荡踏着晨辉到场时,眼前已是蜿蜒无尽的蛇形长队,让人不禁想起了逝去了的计划经济时代。两拨企业家的差别,当然是后来才意识到的要命座位和迥异位置,而无异的,则是在投机成风的环境中对于可持续性价值投资的由衷倾慕。
清晨时分,巴菲特股东大会未开场前已排起了长队。图摄影刘奔长达6小时,巴菲特与芒格纹丝不动地回答全场五花八门的问题。图摄影刘奔简单的往往更加有效
美国当地时间上午917,87岁的沃伦·巴菲特与93岁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在一片掌声中登台。而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其实早晨620刚过,巴菲特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股东展览会现场了。每年的股东大会都是巴菲特最感兴奋异常的日子。因为,他非常乐于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而变得越来越富有。
一位是掌管着总资产超过4万亿人民币、净资产规模世界第一公司的掌门人,一位是与巴菲特搭档45年的老伙计,二人联手创造了全球首屈一指投资神话。投资是那么复杂而严谨的一件事,每一次失败都可能赔进自己前面积累的所有家当,可两位老人在台上却诙谐自然,时不时引发4万人一起欢笑,而记者耳边也会传来一串汉语:“看俩人这气氛,像要一起说相声了。”的确,巴菲特用一个熟悉的笑话开场:“你可以区分我和芒格,因为他听得见,我看得到。”而据说,巴菲特以前在股东大会还会如此“警告”与会者:“我说话的时候,你们可不准提前离席。除非是芒格正在说。”两人轻松写意的背后,是一生宽广的视野和淡定的心态。
从上午开场到下午三点半结束,去除午餐时间,两位老人一坐就是6个小时,共回答了57个提问。虽然增持了“苹果”,可现场所有的提问环节,二人桌前并无任何辅助资讯查询的iPad、笔记本,只有他钟爱的薯片、可乐,还有他全程用来写写画画的一个小本子。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传说中巴菲特那一台电脑也没有的16平米的办公室。他不只一次地对外说:“我现在工作时只用算盘。如果以后我熟练掌握了算盘,我就会开始学习九九乘法表。电话是我最主要的办公设备。商学院讲授复杂的行为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讲授简单的行为。但是,简单的行为却更加有效。”事实如此,大多数大师智者,都不是信息传输设备的发烧友。因为,信息太频密,反而会妨碍思考本身。
简单“述职”之后,最精彩的问答环节开始,平均5分钟一个问题。关于富国银行的丑闻,关于苹果股份的增持,关于下一代接班人,关于可口可乐的敏感问题,关于对中国的投资意向,甚至个人工作、家庭事业……巴菲特和芒格在现场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串串数据脱口而出。有的回答看上去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有的则任性天真,比如他执拗地偏爱可乐和薯片:“如果让我吃西兰花多活一年,我宁愿继续喝可乐。”甚至面对突发事件:一位德国抗议者声调激昂地抗议可口可乐污染环境时,台上的巴菲特也只是一句淡淡的回应:“喝可乐是我的自由。”
6个小时足够丰富,但显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如最早将巴菲特思想引入中国的奥马哈投资教育与研究中心荣誉顾问孙涤,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20余年,却意味深长地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精髓,万分之一的人能学到一点就已经很好了。”连巴菲特自己也说:没有人可以取代他,没有人有他的能力。
或许也因此,那些巴菲特的老粉丝雷打不动地每年赶来聆听布道,百听不厌。当然,更包括《中外管理》一行那36颗远道而来聆听真经的心。
一对老搭档,完美合伙人
诚如巴菲特的价值无可取代。现场的价值,同样无可取代。因为现场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两位老人现场说了什么。
午餐时间,记者偶遇从韩国远道而来的几位女性企业家。当然,更有不少说着同胞口音的亚洲人也在热烈地讨论在会场的感受。一起攀谈中,大家的反应竟然惊人的一致:未必这两位老人的投资观都能消化得了,甚至由于语言关系,也不可能全部了解到他们在说什么。不过,能与两位“股神”面对面,看到他们之间这种一起面对问题,一起互相支持的搭档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经营管理的莫大启发。
的确,45年的联手合作,不断创造着投资佳话,信任和互相扶持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巴菲特多次公开场合说,芒格是自己一生的合作搭档。“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投资启蒙导师)曾经教我只买便宜股票,查理却让我改变了这种做法。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雷厄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巴菲特的大儿子甚至说芒格是比他父亲更聪明的人。难怪在现场问答环节,巴菲特半开玩笑的说,即使是自己找新的女朋友(巴菲特原配已去世),也得让芒格把关。
结束6小时问答的次日,巴菲特又老当益壮地较量起了乒乓球。图摄影刘奔回想残酷的商场,中国式合伙人有多少坚守到了最后?现实是,太多的“桃园三结义”,初创期能共苦,却在团队管理中,因团队发展中协调不好“三兄弟”和新队友“诸葛亮、赵云”的关系而一拍两散。
记者了解到,会场上很多企业家在思索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精髓之外,也在揣摩这种一生的合作伙伴关系。事实上,巴菲特在一些事情上会征求芒格的意见,但并非事事征求意见,两人意见也并不完全相同。关于合伙人,巴菲特评价芒格的一席话颇有意思:“我们合伙了40多年,他从来不对我做的事情放马后炮。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争执。我们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有时会有分歧,但他是一个完美的合伙人。”
球技“蹩脚”,我却觉得他赢了
6小时的快速问答,于常人而言也是一场不小的脑力和体力考验。可第二天,87岁的巴菲特如约而至出席了企业家们的马拉松比赛,更在当日下午,又与比尔·盖茨较量了几个回合乒乓球和桥牌。87岁的巴菲特与62岁的盖茨依然能爆发出惊人的活力与亲和。图摄影刘奔同行的企业家们围观和打趣巴老球技之时,人群中也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令人敬佩,球技是有点蹩脚,不过我却觉得他赢了”。
当有随行企业家在微信群发来现场照片时,不少没到现场的团友懊悔不已,不停在群里追问“股神下午还会在吗?”“乒乓球几点结束,现在奔过去还来得及吗?”一场球,几把桥牌,输赢已经不再重要。也许,巴菲特赢就赢在了这种老当益壮的企业家精神上。
对巴菲特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个事实:在巴菲特633亿美元的财富中,99%都是50岁之后赚到的。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在自己还没长出喉结时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随后的事实证明,“股神”在入市之初并不比其他新人的运气好多少。那只38美元的股票,小巴菲特刚买进就跌到了27美元,历经波折终于涨回到40美元时,小家伙立即悉数抛了出去。可随后那只股票就疯涨到了200美元!所以,即便是天才,也必须好好上课。同样起点的人其实非常多。但试问在事业轨迹上,其中能从不断试错碰壁专注坚守到50岁后盈利的,又有多少人?
中国乃至世界当然缺少企业家,但更缺的,也许就是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风靡全球的一款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商位于芬兰),在失败52次后才获得成功;褚时健75岁重头再来荒山种橙子;李嘉诚如今89岁每天还要工作六七个小时。创业二十余年的北京百分百商业集团董事长谢晓东在与团友们交流中也透出这样的信息:“其实在中年企业家圈子里,我们常常都觉得‘差不多’了,也经常听到身边许多人说自己老了,不行了、跟不上了等等。但看到巴菲特和芒格,还有依然健朗的比尔·盖茨,才发现他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精气神和状态,取决于如此饱满的生活——这才是他们源源不竭的向前动能。”
在问答环节上,巴菲特称,他和芒格有过很多管理糟糕企业的体验,芒格立即插话道那就像是“吃荆棘”一样让人难受。但好在两人选择了坚持和前进。芒格进而补充说,“不断学习是取得成功的长期性关键因素,如果不是因为不断学习,那么你们很可能都不会来到这里。”而他也笑着说,巴菲特最大的才能就是他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机器。一直都在更新自己的观点。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坚持和不断学习。而这,对于企业家来说,恰恰是最珍贵的。
责任编辑:杨光
“我们也有过很多管理糟糕企业的体验但好在我们选择了坚持和前进”
商学院讲授复杂的行为
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
讲授简单的行为
但是,简单的行为
却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