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麦当劳“卖身”

麦当劳“卖身”

时间:2024-10-28 10:59:30

美国快餐文化在华的光环逐渐淡去,印记着美国文化符号的麦当劳,正在中国寻找买家,打算把特许经营权卖出去。

麦当劳,这个代表着美国餐饮文化,拥有着先进的经营模式的洋快餐品牌,曾经让中国人膜拜不已。

而如今,一切将变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了。麦当劳正计划把中国业务寻求出售转为特许经营。

兜售特许经营权

麦当劳正在全面推行特许经营的方式,引进合作伙伴,给予餐厅所有权。

据传闻,目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有意竞标麦当劳中国特许经营权:华润、新希望、中国化工、首农、三胞集团和北京首旅,竞购阵容强大。

去年,麦当劳宣布了全球振兴计划,开始对全球各市场的所有权结构进行评估,旨在减少直营餐厅的数量,让更多餐厅由当地的被特许人持有和管理。麦当劳表示,未来将特许经营餐厅比例由目前的80%提高至95%。

麦当劳2015年度报告显示,麦当劳全球门店数量超过3.65万家。特许经营店铺占82%。在中国和韩国等增长迅猛的市场,特许经营店铺比例仅为46%。麦当劳中国2200家门店中只有35%为特许经营的门店,远落后于全球比例。

3月31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将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韩国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竞争优势及增加资源,实现更本地化的发展策略。投资形式可能包括特许经营、合资公司、出让部分股权等。

特许经营的伙伴最终有可能持有某一个市场的多数股权,甚至100%持股,全权负责未来的资本支出。

这三个市场属于麦当劳的高增长市场,未来五年,这三个市场预计将新开超过1500家餐厅。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麦当劳利息、折旧及摊销前的收益高达2亿美金。按照其核心收入的15-16倍溢价出售,最终报价高达30亿美元。

传闻中竞标的企业以及麦当劳方面均未透露更多竞标细节,也不清楚是否还存在其它竞标者。

据传闻,贝恩资本、TPG资本、凯雷投资等国际财团将与中国战略买家结盟,联合竞标。

麦当劳在去年已经出售台湾350间直营店。去年底还传出要出售日本业务,目前暂无进一步消息。据麦当劳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目前拥有日本部门麦当劳控股的49.99%股份,并计划将其持股比例削减至20%左右。麦当劳已经在去年关闭了150间日本的店铺,对近3000家餐厅进行了改建,2015年在日本蒙受了3.1亿美元亏损。

未能复制成功模式

虽然麦当劳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年了,但从发展来看,特别是特许经营业务,并不理想。

麦当劳1990年在深圳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门店,但很长一段时间,麦当劳始终采取保守稳健的直营模式。而竞争对手肯德基在2000年就开放了特许经营。

2008年,麦当劳开始启动在华的特许经营,但或许因为800万元入门费用过高,进行得并不顺利,推广一度暂停,直至2003年,才在天津吸纳了第一位特许加盟商。虽然后来麦当劳大幅降低了加盟门槛,但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仅拥有46位被特许人,经营着麦当劳12%的餐厅。

直到2014年,麦当劳才决定在中国大规模提升特许经营权的占比,然而,截至2015年底,麦当劳中国的被特许人也仅为52位,特许经营的比例提升到30%以上。

麦当劳的目标是将全球市场的特许加盟比例提高到95%以上,这次在亚洲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是基于这个目标。

一直以来,麦当劳对被特许人的条件“苛刻”,门槛较高,程序复杂,极大地限制了麦当劳在华的扩张速度。早期,加盟费高达800万元,目前,加盟费虽然降到200万元左右,得到一家现有麦当劳餐厅的10年运营权,但餐厅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不包括在内,且这200万元不可以贷款。

此外,加盟者还要付出特许经营持续费和广告促销费等,分别约占营业额的6%和5%。

申请的程序也相当复杂,要经过多次筛选、面谈、实习、评估、培训……仅培训一个环节就要9-10个月时间,而且必须是申请人本人参加。即便签约成功了,日后的门店管理运营也需要本人亲自负责,不得委托他人。

而且,麦当劳不保证任何形式的盈利水平。投资回报期长、后期投入大等原因都令特许人担忧。以往一般收回投资的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而近年来,随着物价、人工、租金等成本逐年上涨,以及肯德基等同类快餐品牌以及本土快餐崛起的激烈竞争,今后的利润率可能不甚乐观。

未能将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麦当劳错过了特许经营最佳时机。

1990年,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于深圳开业。此后,其用了18年在中国内地开到了1000家门店,而从1000家到2000家,麦当劳又用了5年的时间。而竞争对手肯德基目前的餐厅已经超过5000家。

新模式是什么样

麦当劳虽然是一家餐饮企业,但从全球看,麦当劳的主要利润却来源加盟业务、房租和原材料供应。麦当劳在全球超过80%的餐厅是特许经营,特许经营业务的收益远高于其自营的餐饮业务。

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模式比较复杂,或者说有些混乱,目前至少存在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

这种状况显然不是麦当劳希望看到的。麦当劳的传统式特许经营是授权加盟者运营现有麦当劳门店,可以理解为个人加盟,这也是大多数特许企业常用的模式。

但加盟的高门槛限制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麦当劳更希望选择机构投资者,做区域加盟,就是所谓的“发展式特许经营”,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比如一个省),授予特许经营商运营现有餐厅和开设新餐厅的权利。

麦当劳很早就开始尝试这种模式,2011年,麦当劳分别与云南、湖南等地的合作者签署了发展式特许经营合作协议。

传统特许经营模式是,麦当劳在选址、装修、员工方面自己完成后再将店面转给加盟商。而新的模式是,这些都交由特许发展商自己操作。

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很可能拥有麦当劳连锁餐厅的多数股份,甚至有可能会全额持股,并承担餐厅所需所有费用。加盟者除了不能对餐单及食品原料擅自更改之外,对于具体运营则可全权管理,比如一些优惠活动等。新开的店面,麦当劳亦不会收取加盟费。

麦当劳获得的是一次性的特许经营起始费,并将持续获得特许使用费收入。

麦当劳在中国开启新的加盟模式的用意非常明显,即加速在中国的扩张步伐,打破其在中国扩张的瓶颈。

但麦当劳发展式特许经营权出让并不顺利。例如出让河南麦当劳,多年以来,洽谈了很多公司,但始终未果;湖南省加盟商,在2014年一度出现了股权纠纷,令外界质疑麦当劳新扩张模式。

但麦当劳也积累了相关经验,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进战略投资者,正是这一模式的深化。

“大财团购买力强,管理水平高,成规模的店铺也利于麦当劳原材料的配送。另外,政府资源、门店资源等都是麦当劳看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特别是,此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迅速聚拢资金,快速实现大规模扩张。”

麦当劳试图一次性解决特许加盟问题。

麦当劳在国外的业务更多在于投资经营而非服务经营,即在选址开店后将门店运营到良性状态后出手,这部分利润远大于其自己经营的门店,也就是说餐饮并非麦当劳最主要的业务。

如何挑选合作伙伴

对于中国战略投资者的要求,麦当劳全球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表示“持开放态度”。但分析麦当劳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态,不难看出,对合作伙伴的选择,麦当劳也颇为挑剔:

麦当劳表示,战略投资者要高度诚信、财务稳健、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并拥有独特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与麦当劳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愿景,共同推动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战略投资者不局限为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也可能是多个。有业内人士指出,麦当劳已经有完善的团队,战略投资者的经济实力可能更为重要,引进多家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也更大。

战略投资者可以来自餐饮业外。“麦当劳在寻找具有当地关联、互补技能和知识、及对麦当劳品牌有深入了解的长期策略伙伴。”据分析,麦当劳的资本运作对象不一定会局限于餐饮领域,有可能是风投或具有连锁零售经验的投资方。因为麦当劳不缺餐饮经验,但如果想做本土化业务,他们可能缺乏物业资源、门店资源或者物流资源。

战略投资者将在麦当劳中国占多数股份,甚至100%股权,全权负责未来的资本支出。而麦当劳将获得一次性的特许经营权支付额,以及持续性的权利金。

麦当劳出售条款规定,特许使用权费率将达到8%,同时要求买家在3年内保持现有中国大陆市场的管理层团队不变。而在发达国家市场,有关费率一般在4%-6%的水平。

麦当劳此次在公布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时明确表示,是为增加资源,强化本地化发展策略,因此本土投资者成交的可能性更大。

外界传言,麦当劳出售的是中国20年特许经营权。麦当劳中国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大部分股权”的说法是正确的,至于出售20年特许经营权的说法,公司方面没有这样的表态。

目前由本地的特许合作伙伴经营的麦当劳中国餐厅,将不会受到影响。

据传闻,麦当劳设置了限制性条件,阻止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参与收购。但还有传闻称,贝恩资本、TPG资本、凯雷投资等国际财团将与中国战略买家结盟,联合竞标。国际资本与中国企业联合竞标成为一种可能。

新上任的麦当劳首席执行官SteveEasterbrook表示,麦当劳坚持在中国内地长期发展的目标,今年将继续开设约250家新餐厅。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主导权转到战略投资者身上,该计划是否会作为谈判条件不得而知?

据2015年年报显示,麦当劳特许经营店2015年利润为72.8亿美元,几乎是直营店(25.1亿美元)的3倍。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