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刘爽
他是静的,也是澎湃的。这几年,潜心创作,崭露头角。只是,他并未得意,也不慌忙。他谦虚,也清醒。他说:“绘画顺乎心性即好。其实我还并未形成自我风格,但是,已经有了方向,那便是用心性和学养指导绘画,有思考,一直画下去。”温中良还年轻,正卓越,人如玉,是良木,诸枝已成,正待茁壮。
最大那张山水
温中良曾绘过一幅5米×3米的巨作,用了9张6尺的宣纸,占据了展厅偌大空间,醒目又漂亮。那是2009年,他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多数同学均为6尺作品,他的浩大几乎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实温中良是低调的,但是当时,他就是觉得必须要用这样大尺寸,方可表现他涌动的情绪和思想。那是幅山水,是他租了间房子,埋头很久的成绩,用了9张宣纸,一幅幅拼贴创作出那张目前为止他人生里最大的作品。当时,他的激动大过担忧,一心要给数年痴情的水墨一个完美交代。虽被老师嗔怪太占空间,可是,那实在是张佳作,展示了一个年轻的优秀画者的综合实力。
后来,温中良择业,繁忙。可,他依然是那个轻易为绘画激动、忘我的人。画风也一直在探索和变化,纵使现在多画小品和四六尺,最大那张画却印于心里,成了符号和记忆,提醒着他。对于绘画,他有着莫名的狂热,如同爱和信仰、呼与吸。
归于心
甲午年伊始,温中良的画风陡变。不是清旷山水,不是静美花鸟,而是活泼泼有趣的日常小景。画室里那枝刚开的水仙花、厨房里那盘清蒸鱼、茶壶和茶杯……寥寥数笔,灵动可喜,画面上随意用毛笔字写了“得闲自在、过年有鱼图、茶酒生活”等散淡琐碎却情趣盎然的句子。
观者耳目一新,不由自主想到丰子恺或者朱新建。是的是的,温中良不否认,有着那样的味道,有点漫画感,但是,是心性的自然流淌。如同新逝大师朱新建先生,他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他个人情趣的展现,他画的就是他自己。温中良画的也是自己,这是他心性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心态和生活的写照。画过大山水,画过工笔和写意花鸟,也画过无数僧人在山水之间,只是,目前这类琐碎的生活小片段,却得了温氏水墨的宠爱。
他有组画壶系列,分外灵动诙谐。稚拙的壶,边上摆上两只小杯子,或者配着瓶酒水,壶面的图案有梅花,或者白菜蔬果,或者青山和水,更有趣的,还有张穿着比基尼的美女。呵呵,一个男子的全部理想似乎都在这些壶里了,随性题上一或两个句子,一幅自有天地的小品就成了。温中良最近乐此不疲于此。
他说,其实这是画自己。这是性情的展示,也是他所追求的方向。那些冷峻山水或者巨幅花鸟,其实是跟心有距离的,不能展示最生动的性情。而性情,对于一个艺术家,实在太可贵了,如同他喜欢的八大山人、齐白石、石鲁。自然,他们的学养和笔墨语言都是上等的好,可是,他们的作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们画的就是他们的心,是他们自己。
也许,这类生活小品是现阶段温中良的所好,之后,画风和内容选择都会变化。而归于心,画性情,仍是他认定的路子。
绘之旅
梦长画不知。可是,绘之旅中故事和阶段,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的温中良,是这样成长的。
并非幼承庭学,却也是课本上边边角角画满图案的少年。2000年,进西安城习水墨,在师大幽静的校园里,临摹古时大师佳作,宋、元、明、清和民国,大师们的作品都未曾放过。本科导师是徐步教授,徐先生为学者型艺术家,讲究溯古,师自然,师造化。只是,温中良无条件师自然,那时的写生机会少。纵使徐老师是山水画大家,温中良也并未在本科时候爱上山水,却很认真地听取了徐老师的精神指导,向古人学习,独立思考,不为风格而风格,不为物质而作画等等,让温中良有着极其温雅的创作态度。
见真山真水机会无多,温中良开始盯上身边的花花草草和鸟虫,起码,它们就活生生在身侧。后来他开始临摹宋画,工笔和写意都临。但是,他生性散淡爱自由,总是偏好写意花鸟,随性之极,却不忽视工笔,也会专注对待。这为他的技法打下扎实基础。古时人们绘画不讨好别人,那怕是院体画家,也是琴棋书画俱佳,作品里的文化气息极其浓郁。温中良在临绘时,便心很静,可以入戏,描绘一瓶花儿,也是沉醉进诸如“燕归无语旁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的画意中,想象着这幅画是文人书斋中案头清玩。花儿画了诸多,梅花,荷花,杏花,牡丹,水仙,石榴,芍药,桂花,菊花,芭蕉等。也画鸟,鸳鸯,画眉,鹤,或者白石笔下的各种灵动小动物。
不得不说,开一剂修身养性的方子,中国书画可为上上良方。温中良的青春,伴随着宋元诗词书画,开启了清宁探索的水墨之旅,是幸事。
若说本科四年为花鸟篇,那么,研究生三年则为山水篇。
2006年,温中良顺利上研,导师同样为徐步先生。徐先生偏爱他的聪明勤力,研究生课程未开,便带他和学院里几个优秀的教师出去写生一月。去的是川西、甘肃等地。温中良见识了真正的中国山水,也见识了徐先生和其他各位有艺术成就的老师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艺术精神。此次收获颇丰,回来后,开始专攻山水,自然,也未放弃花鸟作品的创作。同样是从临摹开始。他记忆最深刻之事件,是临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这幅宋画堪称中国山水画之典范,无论从构图、技法、笔墨语言,还是意境、思想上,都是上上之品,一幅画基本概括了一个时代。学校临摹室挂的是高仿作品,温中良趴在那里一个月,临此幅作品,直到自己满意。忆及,依然心动,恨不能再来一遍。那个时候,沈周、马远、范宽、八大山人、四王、四僧、近代齐白石、吴昌硕、赵望云等大家,几乎临遍了其佳作。这是不可偷懒的功夫,温中良做到了。徐步先生教育思想开放,鼓励学生走自己的路子,不要像他。虽然时刻受其熏陶,温中良还是极力摸索属于自己的绘画之道。也经历过一些痛苦的思索和蜕变,逐步对绘画之事有所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