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林都伊春:争议中“绿色转身”

林都伊春:争议中“绿色转身”

时间:2024-10-28 07:29:35

经过开发初期、林业“两危”、全面停伐三个阶段,伊春林区“三次创业”,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木材精深加工和绿色矿业五个接续产业

文|《小康》记者郭煦黑龙江伊春报道

伊春风景烟波飘渺,成林尽染。伊春的森林覆盖率达83.3%,那里有亚洲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伐了半辈子木头的卢树新,在离退休还有3年的时候,陷入了失业的境地。

卢树新是黑龙江伊春市友好区广川林场的工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伐木,直到201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天然林。

伊春林区占中国重点国有林区林地总面积的13%,曾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2.7亿立方米。60多年伐木史一朝终止,伊春2014年的财政收入减少2000多万元,GDP首次负增长。而伊春的困境,或许只是个开始,伊春市的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我国将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场改革,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停伐”,在黑龙江森工系统72万干部职工心中是个沉重的词汇。它意味着告别长久以来依靠砍树伐木的生存方式,意味着面对主业转型的严峻考验。“独木”不再“撑天”,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安置?设施、观念落后等历史难题如何破解?

3月15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森林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党委书记魏殿生向与会的国家林业局领导及全省森工系统千余名职工宣布,在2015这个真正意义全面停伐的一年,全林区完成总产值501.4亿元,产业增加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4.9%,经济总量实现稳步增长,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其实,早在2005年,伊春就被确定为国家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3年后又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已超10年。

伊春广川林场的转型路径曾被视为亮点。2012年,广川林场通过招商引资,建立果园公司,将果品产业确立为主打项目,陆续种植了山梨、蓝锭果和山葡萄。林场职工以土地入股果园公司,同时管护果园,既享利润,也拿工资。场长周士侠算了一笔账,一个职工负责30亩地,可栽种山梨树1600棵,七八年以后,栽种果树收入三四万元,“能保证收入,就是周期有点长。”

友好区还重点引入了蓝莓项目,在2009年建立了一个380亩的试验园区,之后推广为1万亩的蓝莓种植基地,融观光、旅游、蓝莓采摘为一体。蓝锭果和蓝莓,是伊春林下经济中“红蓝黑”里的“蓝”,“黑”为黑木耳,“红”为红松子。

林下经济、旅游经济和矿产经济,成为伊春转型的倚重。该区的铁矿产业原本有一些发展,前几年因保护环境被关停。李振表示,伊春早先就想让矿产经济发展好一些,原因是大型矿产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拉动大。

林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早在2006年初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伊春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在2007年前后曾几次来到伊春调研,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第二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和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组成的调研人员“大都对林改评价相当高”,并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总结报告。

事实上,伊春林改一直在遭受质疑——林改谁主导、谁承包和能否有效保护林地,恰恰点中了林改“伊春模式”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改革的路线选择、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

有专家认为,国有林权改革的思路,是首先实现政企分开,即解除地方政府既是林场管理者同时也是林业生产单位的双重身份(伊春市政府同时也是伊春林管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把政府资源管理与采伐企业分开。之后,国家林业局将代表国家实行国有林管理,编制国有林经营方案,对林业系统和林业企业实行监督管理。

伊春实现国有林场政企分开已喊了多年,上述专家表示,政企分开有利于政府和企业轻装上阵,对推动转型也有利,“政府搞服务,企业做经营,现在服务经营混在一块,政府干企业的事,企业干政府的事。”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最初的伊春林改是源自林业职工的自发要求,经过黑龙江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批准实施的。像所有改革一样,质疑其实一直贯穿林改的始终,尤其是对于林地是否会承包给林场之外的人员。

在《黑龙江省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增加职工收入”被列为林改的出发点,而这两者能否实现利益平衡,也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目前,伊春境内五个林业局的15个林场所8万公顷试点林地承包给了6623户林业职工经营。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浅山区、林农交错、相对分散、零星分布、不好管理但是易于分户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林地的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处置权交给了职工,“很多都是疏林地”,50年不变,“并且可以转让和继承。”

当年林改时还是普通工人的蒋永彬,现在已经成为拥有289名职工、林地面积5460公顷的经营所所长。他告诉本刊记者,“当初买林子的,应该是赚了。到目前为止我总共投入10万元,现在怎么着也值五六十万元吧,肯定比存钱划算多了。问题是不能上市交易,只能在内部职工之间流转,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2006年以前,蒋永彬作为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的普通职工,在当年开始的林改中,因拿下伊春国有林地经营权拍卖的第一块林地而一举成名为“伊春林改第一人”。

当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槌敲响时,蒋永彬率先签下林改的第一份合同,承包了9.3公顷林地,成为林改第一人。三年前,蒋永彬主动向区委、区政府申请辞职,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旅。

他通过集资入股的形式筹措资金60万元,先后建成林蛙孵化场、越冬池43个、冷水鱼池3个,清理河道6公里。他往冷水鱼池、河道等处投放种蛙5000余只,细鳞鱼、泥鳅等鱼苗3500余斤。2013年,他又通过集资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40万元,对该基地进行完善,引进新品种,丰富养殖种类,又往冷水鱼池中放泥鳅3700余斤、山鲶鱼1000余斤、鲤鱼1500余斤、细鳞鱼1700余尾、柳根鱼4200余斤,投放林蛙幼蛙15000余只。

蒋永彬在乌马河镇内开了一家翠岭冷水鱼专卖店,店内存有细鳞鱼、泥鳅等品种,顾客在店内即可买到冷水鱼。还有一些酒店的经营者到基地提货。顾客也可以打电话订购现货,新鲜的冷水鱼即可送货上门,这种直销方式受到酒店、度假村经营者的欢迎。

林区停伐后,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蒋永彬的实践,尝试着解答这个难题。

据本刊记者了解,伊春五营林业局被省森工总局确定为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新青林业局被确定为林业综合改革试点,铁力林业局被确定为分离企业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红星林业局被定为营林体制改革试点。

截至目前,伊春市已初步形成“红蓝黑黄+林药+林畜”六大优势产业链。新型林农经营主体发展到580个,年经营总收入6.9亿元,规范化程度达到30%。与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系列科研合作,推进科研推广体系建设。伊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已通过省级机构资质认证。设立森林食品、畜牧、北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扩大种植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探索创建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经营组织三方新型林农信用体系。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伊春市资源林政局二楼的活立木交易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冷清的市场了。各种规章制度、交易流程,满满当当地印在墙上,只是大厅里空无一人。从成立至今,六年多时间过去了,没有完成一笔交易,因为国家主管部门没有批准。什么时候才能有第一笔交易,也是未定之数:林改试点争议很大,事实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了。

伊春作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194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60年来共生产商品材2.4亿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59.2亿元,是国家同期投资的4.3倍,同时形成统配材差价300多亿元。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伊春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境地:到2003年,伊春的可采林木资源减少了98%,森林蓄积量减少了55%,职工平均300元的工资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由于林区长期危困,留下了大量历史欠账,仅纳入试点范围的5个林业局拖欠职工工资就高达4.86亿元。

东方不亮西方亮。伊春市多年来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在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方面也做足了文章,取得了显著效果。

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理念,伊春市为防止各区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建开发区,把所有工业项目布局在小兴安岭之外的铁力市。

“再难也不能‘啃’生态。”伊春市政府秘书长王德惠说,全市把各地主要领导确定为环保第一责任人,统筹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严格环保准入的原则,从严控制新建项目新增污染负荷,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凡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经过开发初期、林业“两危”、全面停伐三个阶段,伊春林区“三次创业”,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木材精深加工和绿色矿业五个接续产业。

黑木耳只是“红蓝黑黄”四色森林食品业的一部分,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伊春市的红松子、蓝莓、黑木耳、非转基因大(黄)豆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去年森林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6%。

伊春市翠峦区是个山峦翠绿的生态宝地,如今这里建成全省唯一省级生态经济开发区,承接“林业经济林中发展”项目。翠峦区区长赵喜义介绍,园区现已入驻规模较大企业32户、小微企业60户,森林食品、林都北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初具规模。

尽管转型初现成效,但受停伐、过剩产能调整等因素影响,伊春市900多户木材加工企业中停产720户,目前下行趋势虽得到一定遏制,但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好在,林区生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伊春市的主打名片。

春有杜鹃花海,夏有千山盎然,秋有色彩斑斓,冬有雪玉冰清,旺季“一床难求”的旅游业一直是伊春传统优势产业。伊春市旅游局局长王欣红说,今年重点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放大伊春优势旅游资源立体效应,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共同繁荣。

林都伊春已基本实现“绿色转身”。截至目前,伊春市钢铁、木材传统产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8.9%降至去年的4.4%,全市7.4万名富余职工已有5.9万名实现了停伐后重新就业安置。

8月31日,“龙江森林生态旅游学术论坛”在伊春市召开,来自国内、省内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森工、林业、旅游等部门10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论坛。

参会者一致认为,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龙江整体生态化优势和冰雪资源,将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时尚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龙江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伊春市旅游局局长王欣红说,伊春要以创建国际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拓宽全域生态景区化视野,构建“旅游+”发展框架,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生态优势,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带火了伊春。据当地官方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伊春市独具魅力的森林生态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节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旅游总收入4683万元,同比增长11.7%。

一首深情的鄂伦春敬酒歌、一段敲击犴皮鼓的乐声、一阵桦皮碗中美酒的香气,一时间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走进352平方米的森林生态旅游展区,就走入了林都伊春。满眼绿色流淌的伊春、风光旖旎秀丽的伊春都“浓缩”在森林生态旅游区。

(文中卢树新为化名)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