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AI领域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AI领域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时间:2024-10-28 02:16:57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能力和算法的突破,以及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在很多行业都激活了全新的场景,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和投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技术,仍处在演进的过程当中,有所能为,有所不能为,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AI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人工智能应用的四波浪潮和中国的机遇

在过去五年中,我们看到了深度学习和相关的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视觉方面,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我把人工智能的应用归纳成为四波浪潮,每波浪潮的应用方式都不太一样。

第一波浪潮——互联网AI浪潮。比如你每次在淘宝上点击商品,每次在朋友圈点赞的时候,这些数据都被互联网巨头公司收集起来,让这些公司更深度地了解你,然后为你提供更好、更贴切的服务。同时,公司也能进行变现,这就是互联网AI。我们每天都像小白鼠一样,帮助这些互联网巨头在标注数据,互联网的数据量是最大的,所以今天的AI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是成等号的,像美国的Google、Facebook、Amazon引领了第一波浪潮。

第二波浪潮——数据商业化AI浪潮。比如一家银行可以进行用户的数据分析,来降低信用卡欺诈和贷款违约风险,或者提高投资回报率,这就是数据商业化的例子,涉及到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其实任何有数据的领域都可以把它商业化,比如供应链、医疗、学校等,这是第二波数据商业化AI的浪潮。目前大部分AI公司都是做数据商业化AI的工作,这是一个toB的生意。

第三波浪潮——新数据AI浪潮。第三波浪潮就是要收集那些基于视觉、听觉或者其他传感器收集来的过去不存在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变成一个新的应用,甚至是一个新的用户体验。比如,各种智能音箱智能语音交互;比如在各种领域里面的更多摄像头。再比如,创新工场前台的Face++,它是一个无前台自动运营的机器。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个聪明的计算机加传感器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像无人商店、工厂等等。所以第三波浪潮已经开始来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传感器、更多的芯片、更多的摄像头布置在周围的各个地方。

第四波浪潮——自主化AI浪潮。自主化、自动化的AI就像我们科幻片里看到的机器人无人驾驶,还有更聪明的无人飞机等。这个浪潮会彻底颠覆我们的出行习惯,也会颠覆我们今天所有的物流,之后我们的工厂会慢慢变成熄灯工厂、无人工厂,我们的商店会慢慢变成无人商店,所以第四波浪潮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第四波浪潮已经有一些初级的应用出来了,像无人驾驶。

这四波浪潮来得非常迅猛,我们每一天都在使用AI,未来会应用得更多。

这四波浪潮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在互联网AI上,我们已经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在视觉方面和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由于我们有海量的数据,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而那些比较深的科技应用,像无人驾驶等还是美国领先,但中国有数据的优势和强政策推动,所以,将来应该是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

蚂蚁金服科学智囊团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Jordan:不要夸大目前的人工智能

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有了这样一个学科,并建立了很多的准则和原则,使得我们能够让很多化工厂以非常合理的成本来发展。对我们来说,人工智能产业目前的原则并没有完全的建立,所以体系还没有全面的形成,不能太夸大现在的人工智能。

我们奢望建立的是智能的自动化系统,其实无人驾驶这些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包括银行或者物流,并不是说目标就是实现无人,而是要让它更好地实现联接,所以在很多方面,其实人工智能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现在可能在地图或者其他方面可以实现一些功能,但是在语意或者它背后的背景和引申的含义等方面,这种智能还不存在。

我们要实现整个人工智能,需要整个体系的搭建,而不是单个个体的智能,我们需要每一个体系、每一个系统都达成这种智能,而目前并没有这样一个智能网络。其实在无人驾驶或者无人商店这些领域,需要它自己自主做出决策,并且一些决策可能还是有先后顺序和优先级别的,有的还要同时做出多个决策。在真实世界当中,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商业方面,我们可能要同时做出几百个、上千个决策。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这样一个提出专家建议的体系,看起来是非常智能的,这个体系能给你推荐看哪本书、看哪部电影等,然后在全世界进行部署。这就像阿里巴巴、亚马逊今天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亚马逊向人们推荐一本书的时候,人们真的感觉非常好,这些AI的技术正在不断地部署。在手机的应用程序上,它可以给人们推荐很好的餐厅或者是博物馆。但是在交通方面,从机场到市区哪条路是不堵的,或者大家都想去投资股票赚钱,如果系统向人们推荐的都是同一个,可能这个体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必须要负起责任,在搭建这样一个体系的时候,要考虑进去的不是单个的个体智能,而是整个体系和网络,包括数据、决策,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

在这个研究当中,它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正在不断地涌现,但还处于积累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概念还需要完善。我们似乎认为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但实际上,整个体系还需要时间来建立。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无人驾驶汽车时,虽然没有人驾驶,但是它的这种驾驶要真的像人一样在驾驶,而不是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机器。所以,建立一个自动化的体系真的是不容易的,人们可以用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个词来表述,这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夸大。

Facebook人工智能团队首席AI科学家、纽约大学教授YannLeCun:机器学习与预测能力

人工智能从学术研究到实际的应用,也有很多东西,要让它们互相之间搭建起这种体系,的确是很重要的工作。

在Facebook有这样的一些应用,我们希望搭建起这样一个体系架构,让机器有真正的智能,让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实时地做相关的事情,但是很多技术现在还没有到位。比如说包括人脸的识别,很多应用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工作,但有些目标还没有达成。因为机器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它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像人类那样的智能和智慧,做出许多的预测和判断,为人类做很多事情。

我们需要有很多基本的原则到位才能建立一个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因此,我在演讲当中强调了监督式和无监督式的学习。机器要实现人工智能需要有预测能力,它从不同感官的输入来进行自我的判断和预测,它需要从全世界获取相应的数据,类似于人类这样的尝试。而监督式的学习,给与机器的信息和数据是非常少的,在培训机器时候的作用比较有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人类的区别是很明显的,这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向下一步更好的推进。

AI赋能产业

蚂蚁金服科学智囊团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Jordan:共同协作,挖掘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

人工智能经历了60年的研究发展,这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历程。其实很多时候,你想要搭建一个智能的体系,并不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所有方面都去了解。在整个体系当中,其实人工智能本身只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但还要跟经济进行关联,因此,我们需要搭建这样的一个联系。

如果在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体系,这样一种体系的搭建就生成了经济的效益。如果我们向所有的人都推荐同样一个餐厅,那么,这个餐厅人满为患,而大家都不想去太拥挤的餐厅,它的价值在哪里呢?我们的计算机科学怎么为经济服务,最好有一个相应的竞争关系。

我们建立一个相应的体系,座位是一座一价的方式来竞标。比如说,座位是3%的折扣或者是其他或多或少的折扣。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可以去竞价,然后实现相应座位的合理的分配。最后经过这样的方式餐厅也就有了很好的上座率。我旁边的竞争对手可以看到这个餐厅已经开了,而且里面已经满座了。这个时候竞争对手想,如果我提供30%的折扣,也许能吸引到相应的客户来我这里就餐。

现在我们整个所谓的人工智能体系,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它在做推荐的时候,还是有相应的局限。

我还可以举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说音乐,现在整个音乐市场并不很完善。有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做音乐的创作,其中有一些音乐的制作是非常好的,很多人都在听他的音乐,但是在目前的体系下很多人并不能从音乐制作中赚钱,它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怎么样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技术到市场化的转变,使它有商业的价值,让音乐创作的人能够从中赚钱。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数据流,分析到底是哪些人在听。比如说可能我的音乐在深圳很流行,因为那边的人既喜欢听我的音乐,又喜欢向他的亲朋好友推荐我的音乐,这样数据就很有价值。既然深圳的人很喜欢听我的歌,我就去深圳开一个音乐会,我就会很赚钱。我一边是开车的司机,一边可以赚钱,我可以把唱歌的爱好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

通过这样一些数据分析可以创造很多的商业价值,目前很多问题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个时候就可以挖掘它们的商业价值,这就是人工智能应该实现的一些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的价值,让计算机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也需要一些商业、经济方面的人才来跟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协作,让人工智能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探索出更多的无限可能。

Facebook人工智能团队首席AI科学家、纽约大学教授YannLeCun: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个人能够独自解决人工智能遇到的问题

我之前在ATMT和贝尔实验室工作过,四年半前,我开始在Facebook公司进行AI研究工作。科技互联网公司通过开展一些研究,已经可以提前进行这方面的铺设,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必须不断地去进行研究、去解决问题,让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个人能够自行解决人工智能遇到的问题,而开源研究方面,公司可以非常容易地与大学进行合作,比如我依然保留着学术界的职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都是公司感兴趣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非常互补的,所以我觉得学术界与产业的结合是非常完美的。大家会看到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结合,科学家们会在企业或者在学术界都担任职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术界和产业之间的交流,这是现在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变化。

关于产业界开源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你才可以吸引最好的科学家到你的公司来工作。但是,如果你不告诉科学家你做的是什么,实际上你就扼杀了科学家的研究。你必须告诉科学家你要做的是什么,趋势是什么,只有这样,科学家才会愿意到这里来研究。科学家的职业发展,实际上也会影响到整个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你必须让科学家知道你公司正在做的是什么,只有这样,科学家才可能更好地参与这样的研究。

另外,像Google、Facebook这样的公司,他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人工智能的研发,对于扩大他们的品牌影响力来说是很好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工程师人才。通过开源的行业研究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这里,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投入研究AI的原因。

AI人才计划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AI人才培养三步计划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中美之间的优势和劣势,我觉得美国在教育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美国前一百名的大学都设有非常好的AI课程,而在中国国内,虽然有非常优质的计算机人才,如果进入了BAT,他们能学到很好的AI知识。我们要建立起人工智能的金字塔,就必须从基层做起,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一定的AI基础,怎么做这个事情呢?需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由我们创新工场和教育部、北大做一个教师的培训,这样不仅仅是中国的前十名大学可以有好的AI课程,中国的前一百甚至几百名的大学都能够有AI课程,这样学生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到AI领域。

第二步,我们会做一个针对性的培养,对最有潜质成为未来AI金字塔顶尖的人进行培训,我们会请国际专家和国内专家对这样的一群人进行帮助指导。

第三步,除了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我相信有很多刚开始工作的人,他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读过AI的课程,甚至也没学过计算机,只是学理科或者是学文科的,但他们对AI学习研究感兴趣。于是我们在公司成立了竞赛的平台,2017年有一万人参加,未来会有几十万人参加,这样我们才能把AI教育做得更普及。

经过这几个步骤,我们希望那些有兴趣学AI的同学们,无论是经过线上或者是线下,校内或者是校外的学习研究,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成长为有一些经验的AI人才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