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朴素的数据价值观

朴素的数据价值观

时间:2024-10-28 11:22:28

对数据分析价值的判断,同数据的大小、分析方法没有必然联系。纯粹的数据不产生价值,纯粹的算法更不产生价值。价值的产生一定依赖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

人们为什么关心数据?因为数据中蕴含着商业价值。更具体地说,数据,作为一种电子化记录,描述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蕴含商业价值。因此,数据分析的对象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分析数据所描述的那个不确定性。同样,数据分析的目的也不是分析数据,而是创造价值。只要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数据分析,都是好的数据分析。相反,则不然。对数据分析价值的判断,同数据的大小、分析方法是否高大上,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朴素的数据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想、突然形成的,它得益于真实的数据产业实践。

例如,有朋友很困惑地说:“我们做了一款这么棒的数据产品,数据量这么大,体验这么好,可视化创意如此独特。可是,客户怎么就不愿意买单呢?”最开始,我也有同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看法在慢慢改变。就像老师不能挑选学生一样,在商业实践中,我们很难挑选客户。因此,不能把数据产品的失败归咎于客户的无知,这样做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而一个更加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是:为什么我的数据产品客户不认可?归根到底是:价值不明晰。具言之,数据产品之于客户的重要业务,所创造的商业价值不明晰。这里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数据分析根本就没有创造价值;另外一个可能是数据分析所产生的价值难以被客户感知。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极大地影响数据产品的推广。

数据商业价值的三个表现

企业靠什么活着?答:收入!即使没有现在的收入,那也得有未来可预期的收入。第二,企业为了达成收入,需要做什么?答:支出(或者说成本)。收入减去支出,就是利润。在资本当道的今天,利润可以暂时是负的。第三,没有任何企业对自己未来是100%确定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带来的是什么?答:风险。接下来,就这三个方面,予以分别探讨。

第一个方面:收入。

数据产品能否帮助客户带来额外的收入?这里的关键词是“额外”。客户是卖豆浆的,以前没有你的数据分析,他每天卖100碗。后来呢,有了你的高大上的数据分析之后,如果客户开始每天销售豆浆150碗了,那么你数据分析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这个价值有多大?就是那额外的50碗豆浆!再看一个例子:个性化推荐。客户是一个电商网站,他的主页上有一个推荐栏。过去这个推荐栏的转化率是2%。通过你的数据分析,推荐栏的转化率提高到5%了,直接大幅度提高了客户的销售收入。这额外的3%的转化率,就是数据分析的价值。

第二个方面:支出。

有人说:“我们的数据距离收入有点远,不能给客户增加收入。但是有可能给客户节约不必要的支出,也就是成本。这样行吗?”当然行啊。为什么?因为收入的增加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自于市场的波动、政策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博弈等,都不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但是支出,却更多地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因此,相对收入增加而言,控制支出更可预期。

假设,客服中心有1000个接线员,每天接听海量电话,解决各种客户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很标准的典型问题。现在,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客户问题,通过AI助手,自动回答解决。因此节省下来的工作量和成本,就是你数据分析的价值。

第三个方面:风险。

还有人说:“我的数据分析,第一不能直接增加收入,第二不能直接节省成本,但是可以控制风险。这样的数据有商业价值吗?”当然有了。事实上,风险就是连接收入和支出的一个转化器。对风险的把控,或者可以增加收入,或者可以降低成本。

很多商业银行都有网上申请系统,但缺点是风险比较大,见不到真人,有些线下才能提供的材料无法获得。那就只能提高在线申请的门槛,降低通过率。这样做的优点是安全,把坏人拦在外面;缺点是错杀了很多好人。如果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这家银行更加准确地区分好人和坏人,那银行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给更多的好人发卡、放贷,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还能保证坏账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的价值是把对风险的把控,转化为收入的提高。同时,因为你风控做得好,所以坏账率就低,还节省了催收成本。这就是数据分析的价值。

建立可量化的参照系

数据的商业价值最可能体现在收入、支出、风险,但这三方面还不够。真实的业务环境很复杂,最终产生的价值(例如:收入的提高),往往难以被感知。为什么难以被感知?往往是因为缺乏一个可量化的参照系。

有业内朋友说:“我们最近给一个客户做流失预警模型,准确度75%!”但是他说领导很不满意,准确度太差,连99%都不到!客户流失行为是一个高度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行为,其中有无知的成分,也许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去学习把握。但是,这里面更有无奈的部分。例如:同行竞争对手为了争夺同一个客户资源,它会采用什么手段?会产生什么效果?这谁说得清楚。因此,客户流失行为的预测不可能特别精准。但是,领导并不明了这个道理。这里最主要的一个困难是,领导对客户流失的预测精度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因为他没有合理的参照系。在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领导对客户流失预测精度的大小无法评估。于是,他就只好参照小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99%才优秀!我们应该给他树立一个可量化的参照系。

为此,可以研究一下:客户在没有数据分析的帮助下能做多好?在你到来之前,客户自己是有流失预警得分的,这个得分准确度如何?很多时候,客户自己都从来没有评价过。你可以这么说:“领导,您看,之前咱们这边的精度是65%,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但是呢,现在咱们双方共同努力,这个精度提高到了75%。为此您可以节省多少不必要的支出,或者增加多少额外的收入,等等。”这样就更有说服力,因为你确立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参照系:客户现有系统的65%。如果没有这个参照系,而你又想说明75%的精度有价值,会无比艰难。数据价值依赖于业务场景

纯粹的数据不产生价值,纯粹的算法更不产生价值。价值的产生一定依赖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尤其依赖于带有强烈不确定性的业务场景,简称为“场景”。

所谓场景就是价值创造所必须的一系列业务元素与条件的集合。两个要点:第一,有场景,就自动有价值。因为“产生商业价值”是定义“场景”的一个必要条件。不产生价值,不成为场景。第二,场景是一系列业务元素和条件,因缘际会和合而成。场景的定义跟数据没有多大关系。定义场景的关键就是创造商业价值,只要有商业价值创造就一定有场景,只要有场景就一定有商业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造与场景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因此,如果“数据”能够傍上“场景”这个大腿,那价值创造不是问题。毕竟,纯粹而孤立的数据,哪有什么价值?再厉害的算法也敌不过独特而精准的数据。所以,我的观点很简单:场景第一、数据第二、算法排最后。由此可见,要践行数据商业价值,首当其冲需要分析业务,并寻找高价值场景。但是,这样的业务场景应该如何寻找?

假设一个便利连锁集团的领导找到你,说:集团有上百家便利店,遍布北京各个城区,每天小十万的客流量,留下了不少购物数据。请问:这些数据能为我创造什么价值?也许你会说:咱们做个菜篮子分析吧,看看有没有可能发现一个啤酒跟尿布的故事?或者说:咱们研究研究天气吧,看看天气跟雨伞销售量有啥关系?这些数据分析所对应的场景,太琐碎,甚至压根不存在。在这样的场景下,数据所创造的价值,不可能太大。因此,场景自己的重要性极其重要,决定了数据商业价值创造的上限。如果你希望用数据创造更重大的商业价值,你需要关注企业的核心业务,在核心业务方向上,寻找重要的业务场景。

回到连锁集团的案例,你也许应该先问:领导,请问咱们集团今年的战略目标是啥?因为,战略目标决定了集团的价值取向。只有跟集团战略目标高度一致的价值才会被高度认可。因此,在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应该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跟这个战略目标相关的核心业务,以及同核心业务相关的业务场景。也许,领导会告诉你:“我们集团现在才100多家门店,今年能否开到1000家?这是集团今年的战略目标。”请问:开店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答:选址!因为一个位置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未来便利店的收入和利润。因此,“选址”即是一个业务问题,也是一个具备价值创造属性的“场景”。作为集团创始人,在选址方面都独具慧眼。开一两家新店、可能需要考察一二十家店址,也许领导还看得过来,因此跟数据分析关系不大。但是,如果要开1000家新店,那得考察多少个店址?领导不可能有精力看得过来。谁来替代?质量如何保证?

这个时候,数据分析就能帮大忙了。已开的100多家店过去的经营业绩,一定有相对好坏。而这些相对好坏和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一定存在某种相关性。例如,一个店面业绩的好坏,是否与写字楼有关系?是否跟周围的交通量有关系?是否跟地铁站、周围的小区以及周围的竞争对手有关系?这就是数据分析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规范出来,形成一个综合科学的打分系统,从而代替领导的英明决策。这样的自动化决策系统,随着数据的积累、模型的改进,能够最终做得比领导还优秀!

这样的数据分析,瞄准的是企业战略性的核心业务,傍上了“选址”这个高价值的场景,因此产生的价值被认可度更高。

数据价值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

价值是业务的核心诉求,而后者是企业的商业模式确定的。不同的商业模式,产生不同的业务诉求,需要不同的价值体现。因此,数据价值的创造与企业的商业模式紧密相关。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对收入、支出、风险的定义各不相同,因此对数据价值的期待各不相同。对商业模式的错误理解,可能带来错误的数据分析方向,无法践行数据商业价值。

看一个失败案例。曾经帮一个连锁便捷酒店分析数据。发现该便捷酒店的定价策略似乎很混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此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可以用当天的数据,对明天的客流量做一个相当不错的预测。然后根据预测客流量的高低,做每日的动态价格调整,增加收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大概测算,我们预计能够帮这种类型的分店提高至少20%的收入。

但是,当数据分析团队向对方领导汇报这个结果的时候,被泼了一大瓢凉水。对方说:“我们对这不感兴趣。”为什么?我们的分析直接瞄准的是企业收入!前文提到,数据商业价值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收入,第一次听说有企业会跟收入过不去。对方说了:“我这个连锁店啊,绝大多数都不是直营店,而是加盟店。因此,作为总公司,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加盟费。由于,我对加盟店的收入不抽成,因此这些加盟店收入跟我关系不是特别大,或者至少不是我最关心的事。”

我们分析的各个分店的运营收入,是各个分店的收入,不是集团总店的收入,因此不是集团领导关心的主要问题。这是由该连锁集团的商业模式(加盟模式)所决定。因此,该连锁集团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集团总店的收入模式。集团总店的收入模式,决定了业务的核心诉求,决定了数据分析价值的方向。

跟对方进一步沟通发现,所看到的混乱定价现象,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各个加盟店,跟总公司有着复杂的合作与博弈关系。它们之间,显然是要合作的,因为都在享用同一个品牌。分店向总店缴纳加盟费,总店对整个集团的品牌推广负有重大责任。但是,从分店的角度看,它们并不希望总公司对自己的实际收入情况了解太多,尤其是那些收入很好的分店。他们担心,如果让总店知道了他们的卓越业绩,明年的加盟费会增加。因此,分店有很强的冲动去虚报部分数据。

这么看来,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对于一个以加盟为主要商业模式的连锁酒店意义不大,对以直营为主的连锁酒店,也许更有意义。这说明对商业模式理解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正确理解它的商业模式,是创造数据商业价值的基本前提。小结

这是一个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又是一个极其浮躁的时代。人人都在讨论数据,人人似乎都在讨论“价值”。太多人在讨论N个V,还有“砖家”说他家的AI整合了2000亿个算法!在我的眼里,这些观点和方法无法对真实的数据产业实践,做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因为真实的产业实践全部基于卑微的业务。而整个行业,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鲜有人从业务的角度去定义“价值”,去理解“价值”。对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都缺乏科学系统的见解,如何践行数据商业价值?整个行业缺乏对业务足够的敬畏,而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大堆被定义得似是而非的概念迷惑了头脑。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系主任、教授)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