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Pay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完全是两回事,由于它的加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最新格局已经演绎为“三国演义”
□董俊峰叶正昕
2016年2月18日,ApplePay正式进入中国,我们成为继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后全球第五个、亚洲首个开通ApplePay服务的国家。从技术角度宣告,“实体卡片+老旧确认方式”(比如通过短信验证码、电话、U盾、IE安全控件来确认)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不用亮屏、不需要连接网络,一个简单操作便能直接支付,这让很多用户大赞方便、快捷。
ApplePay在中国大陆上线后,随即受到“果粉”的热烈追捧,产生了一轮绑定高潮,上线首日一度因为绑卡提交需求量过大,导致苹果公司不得不采取分批限流的措施。
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15家银行支持绑定ApplePay。相信苹果正在继续开展与银行的合作,在未来支持ApplePay的银行会越来越多。
ApplePay到底是什么
ApplePay是苹果公司于2014年率先在美国推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已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达成合作,并与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6家银行达成合作。这意味着,苹果将覆盖约80%的美国信用卡用户。ApplePay通过与银行卡清算组织以及发卡行的合作,将银行卡通过技术手段映射一张虚拟卡在iPhone手机的安全芯片中,而基于独立于通讯模块的安全芯片和TouchID认证技术,实现端到端加密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
ApplePay的本质=刷卡,只不过是用手机代替了实体的卡片,用TouchID代替了签名。从技术原理上看,ApplePay在手机内集成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天线和安全芯片,通过空中发卡流程,将银行动态加密的信息集成在安全芯片里,通过NFC传递交易信息、完成支付。
其实在推出ApplePay之前,AppStore已经要求用户在购买苹果应用之前绑定信用卡以完成线上虚拟支付。ApplePay将之前的线上虚拟支付延伸到了线下实体商店,而且即使之前没有绑定信用卡的新客户,ApplePay也支持他们绑定一张新的信用卡。
从使用体验看,当支持ApplePay并完成绑卡的用户将iPhone靠近支持非接功能的POS机读头时,iPhone手机会自动亮起屏幕,并显示用户绑定信用卡的图像,通过在手机home键的指纹识别实现身份认证,便捷确认消费金额并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所以,消费者使用ApplePay其实需要三个前提:一是iPhone6及以上型号的手机;二是绑定信用卡;三是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POS机。当然,后面还有消费者看不到的发卡行、收单行之间的跨行交换和银联等银行卡清算机构。
对ApplePay的误读
有一点必须搞清楚,ApplePay相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完全是两回事。ApplePay在中国没有支付牌照,用户并不能往ApplePay里面充值,它只是一个支付通道。说的更直白一点,它就是一个“卡包”,它的功能就是把实体的银行卡虚拟到你的手机里。所以,ApplePay也不会涉及自有资金的管理和清算,不会参与买卖双方交易的任何环节。
ApplePay不能简单翻译成“苹果支付”,这个舶来的外国名词和我们惯常理解的支付根本不是一回事。苹果公司不是一家支付机构,恰恰是这个被很多媒体引用的翻译,让大家误以为苹果经手了资金流动,掌握了金融信息。
事实上,苹果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与市场其他支付产品相比,ApplePay没有支付账号,也不存在虚拟中间账户,支付资金完全在银行体系流动,不构成互联网金融公司卷款潜逃和少数非银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的风险。正因如此,ApplePay备受国内银行的“青睐”。
ApplePay安全吗
现在苹果手机上加载了很多金融类与信息服务类应用,比如各种手机银行、各种支付工具,还有基于大数据的地图服务,它们积累了海量的金融与行为信息数据。然而,它们的支付技术标准与风险控制水准可能还远不如金融体系,这又如何是好?
相比国内早期大量使用国外厂商生产的银行卡片、ATM取款机、POS机具,苹果手机作为一款支付发起的终端,介入支付业务的程度甚至不及这些设备。关注安全情有可原,危言耸听则大可不必。
在金融与信息安全专家看来,ApplePay仅作为技术支持参与移动支付环节,而且是与国内金融系统开展合作。后者在金融风险防范、信息管控、技术规范标准方面均有一套成熟的体系,无论是微观上每个用户的支付安全,还是宏观层面上国家的金融安全,都是有所保障的。如若说ApplePay存在信息安全隐忧,不如说智能终端本身更具风险。
ApplePay在美国
在ApplePay最早推向市场的美国,苹果公司通过自己建立的闭环商业生态,牢牢吸引并黏住了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因此,在客户为王的时代,苹果在商业合作谈判中就有了较强的话语权。
在美国,苹果公司与主要银行卡组织的合作还算顺利。但是在发卡端,也并不是所有的发卡行都痛快地签署协议。更大的挑战来自收单端,并不是所有的商户都欣然接受ApplePay,尤其是像沃尔玛等大卖场和一些已经发行会员制预付费卡的商业机构,都不愿意ApplePay进入自己的商业生态,侵害原有的闭环服务体系和已经推出的客户忠诚度计划。况且,在美国也并不是所有POS机都完成了非接触式的改造,持卡人的消费体验并没有一边倒地从刷卡改为挥iPhone支付。
ApplePay在中国
一般情况下,当ApplePay进入新的市场时,立马就会成为那个市场的主流支付系统。原因有两个:苹果产品上市时的宣传特别到位;当地市场缺少竞争者。在中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很简单,中国已经有了固定的支付系统,拥有数以百万的用户。中国市场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支付渠道。目前市场主导的支付途径是:微信和支付宝。显而易见,ApplePay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如同在其他市场上一样,苹果公司与银行合作得也很好。它与中国多家银行成为合作伙伴——意味着中国80%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可以使用ApplePay。公开数据显示:ApplePay入华,12个小时绑定了3800万张银行卡。不仅如此,从苹果在中国大陆iPhone6及以上机型的销售来看,隐藏用户至少在8400万人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些用户都是支付市场上的优质客户。
或许正是ApplePay的这些潜在实力,才激发人们反复在问一个问题,即ApplePay是否会改写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
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称,中国有3.58亿网络消费者,比美国人口还多,而且他们已经开始通过手机购买产品和服务。据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Nielsen)表示,中国的科技支付系统普及率在世界最高。该公司调查了来自26个国家的13000位消费者,发现86%的中国受访者称在过去半年中曾进行网购支付行为;而全球平均网络支付率仅为43%。
针对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的消费者现在有很多付款方式。数字化支付因其便利,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调查显示,中国电脑购物仍然很流行,但是手机业务发展得非常迅速,比例远远高于受调查的其他国家。而在有些领域,手机业务已经占据主流。比如,尼尔森发现,98%的送餐服务都来自手机APP。由此可见,中国的手机支付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