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走向智能制造时代再创中国制造新优势

走向智能制造时代再创中国制造新优势

时间:2024-10-26 03:44:35

□文/兰建平

以制造业的重振为标志的国家经济战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战略,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不断融合发展、派生出一系列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成为了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发展新高地最大的热点。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为根本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向“中高速、中高档”转型升级发展,着力点在于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篇大文章融合好,努力实现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发展。

兰建平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本质

“互联网+”代表当今全球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不断渗透,从而不断派生出新业态,大大改变了经济发展生态,以分享经济为标志的新形态,就是“互联网+”所形成的阶段性结果。所谓“互联网+”,关键是在“+”字上做文章。“+”就是“PLUS”,P就是PLATFOEM(经济进入平台时代),L就是LINK(链接一切,进入物联网时代),U就是USE(坚持用户导向、市场导向,S就是SMART(进入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时代,并最终体现服务化,SERVICE)。可以说,“互联网+”战略是一种崭新的经济新生态,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全球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就是“经济的虚拟化”。如何抓住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借鉴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中国经济在百年崛起的第二个30年、能够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带动”,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再到“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智能制造,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重要路径探索。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以制造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趋势,使科学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国家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经济呈现出“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与改革开放前30年明显不同的特征,制造业增长速度逐渐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制造业增长动力逐渐从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制造发展将面临国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低端产能过剩严重等挑战,同时又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融合绿色发展亟待深化、新兴产业支撑亟待加强、企业家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短板,这些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制约因素。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从“满足市场”到“引领市场”再到“创造市场”的路径,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需要瞄准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现有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元素、转化创新成果,努力实现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

围绕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转型升级有“跑道”

《中国制造2025》的实质是通过制造业转型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替代投资驱动,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契机。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围绕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整合龙头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共同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集中攻克一批事关我国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建设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快培育检验检测、技术评价、质量认证等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重点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和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制造创新中心,形成为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的战略支撑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搭建科技成果信息交互平台,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机构,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和共享交流的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加快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成果转化优势企业。

《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十大领域,是百年崛起路径上第二步战略的主跑道,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体现的重要领域。围绕“目标、体系、市场”三个维度,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导向,要十分清晰,以引领发展,创造竞争优势。

图《中国制造2025》9大任务

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有“力道”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制造业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是全球少数具备完整工业产业体系的国家。智能制造为传统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两者融合发展,可以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再造供给升级版,支撑经济升级版。

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专项,在生产环节上有突破。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样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及试验验证系统,实现制造业骨干企业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推进企业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转变。

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专项计划,在产业组织有突破。积极开展智慧集群试点,引领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重点培育一批信息化工程公司,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搭建面向集群的智能制造数据平台,推动集群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商平台,支撑集群企业拓展市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广泛应用。

实施“互联网+”推广应用计划,在新业态上有突破。基于互联网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区域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开展区域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推动软件服务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的开放共享;开展远程过程优化和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互联网+”扩大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有“劲道”

大力拓展“互联网+”柔性制造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通过互联集成和大数据应用,积极开展制造业务流程再造,探索在线定制、众筹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等柔性制造模式。积极通过信息控制下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新制造工艺的编制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制造商系统平台构建,建立全面信息化的柔性化智能生产线,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加快电子商务向制造业拓展,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采购、制造、销售等模式融合。

积极拓展“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通过现有云计算和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网络化制造、云制造平台协同服务,让制造设备具有远程协调、准确控制等功能,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开展异地协同开发和云制造试点,推广研发众包、协同设计等新型组织模式,实现企业与全球各方设计研发者之间的协同共享,提高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企业协同制造能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新模式。

着力拓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开展试点示范,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开发总集成、总承包业务,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集成转变。引导制造业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及再制造各环节协同能力,拓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为根本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向“中高速、中高档”转型升级发展,着力点在于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篇大文章融合好,努力实现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发展。

智能制造为传统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两者融合发展,可以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再造供给升级版,支撑经济升级版。

责任编辑:白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