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为突出,国有企业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国有企业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性力量。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国有经济经过战略调整,国有企业现主要分布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投资发展的重点是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这些领域和产业构筑起建国以来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依然承担着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和工业技术装备重大项目研究建设的任务,突破和掌握了大量关键核心技术,制造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企业。
国有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拥有大量创新资源,累积了大批研究型和工匠型人才,基础性研发制造实力雄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企分开、军企分开、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领跑者。“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了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中的15个,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中央企业4只“协同创新”基金成立,总规模达4300亿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
国有企业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通过建立产业链,提供技术装备、人才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在不同产业、地区和行业之间合理流动,带动了国内相关企业,尤其是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近年来,国有企业与各类企业合作建设双创平台1000多个,成立各类创新发展基金200余只,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多个,带动全社会就业超过600万,促进了大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新一轮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主导作用。40年来,国有企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附属物,经过放权让利、承包制、租赁制、利改税、股份制试点、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性重组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近几年以分类改革为重点,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全面推进,不同功能分类的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清晰明确,国有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与全面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更为适应。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国有企业在众多农产品供销、制造业产品、现代服务业供给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管理制度和竞争优势,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已经建立起良好口碑。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兼收并蓄、埋头苦干,始终致力于创新发展,推动着中国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运、电网、通信设备等研究、设计、制造能力已稳居世界一流,为中国展开全面现代化建设铺设出广阔便利的设施网络。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