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一座侨捐学府的桑梓情怀

一座侨捐学府的桑梓情怀

时间:2024-10-23 08:30:46

口本刊记者/子言

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先生(右)与百万教授梁王巧云(左)在“国际旅游与酒店业发展论坛”上合影

感恩赋新,春暖花开。

2000年3月的南国凤城——顺德,开启了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大学梦的故事,点燃了全球顺德人的乡梓情怀,汇聚了63万人次点点滴滴的爱心。从此,这片只有806平方公里的县域城市谱写着一座侨捐高等学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传奇。

“鸿义赋新”的感恩

顺德自古以来,崇文重教,英才辈出,拥有“状元之乡”和“岭南壮县”的彪炳功绩和历史美誉。生养于这方热土的顺德人高瞻远瞩,深明“教育兴,则万事兴”的道理,于是迈开创办县域城市高等学府之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84年成立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顺德分校。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顺德对当地教育进行了不断改革和优化,于1998年将顺德永强成人学院、顺德李伟强医护学校、顺德成人中专学校和顺德教师进修学校四校合并筹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3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现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兼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的董国顺亲历了顺德重视教育,倾力创办高等学府的一系列壮举。其中,最让他感动的,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举全顺德人民之心力,并凝结着顺德50万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回报桑梓的情怀。

关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顺德职院”)的每一笔侨捐,一路见证着顺德职院建设发展的董国顺深怀感佩,“因为顺德侨捐由来已久,氛围很浓厚。顺德职院的每一栋楼房、每一间课室、每一棵树木,甚至每一个角落,都注写着一段段顺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为家乡捐资助学的故事。”

学校校董、校友李佘少鸿女士自顺德职院筹创以来,一直关注并资助的善举感动了一届届的顺德职院人。

世居顺德大良的李佘少鸿女士,毕业于顺德职院前身的顺德师范学校。励志向学的她,对家乡、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她与先生李兆麟移居香港后,在教书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深造,并辅助先生经营事业,闯出了一番天地。

在祖国改革开放之初,心怀故里的她和先生连绵不断地支持家乡的各项建设,尤为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其中,在顺德职院筹建新校园之时,她捐赠了230万。为了鼓励莘莘学子奋发图强和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她还于2004年起在顺德职院设立李佘少鸿助学金和李佘少鸿优秀贫困生奖学金,至今累计捐资近50多万元。喜好音乐艺术的她,在2009年捐赠6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艺术楼,并于2013年设立李佘少鸿音乐艺术教育基金,每年捐资5.6万元,支持培育音乐等艺术类特长的优秀学生。

如斯绵远流长的善举,润泽着顺德职院,滋养着莘莘学子感恩的心。2014年11月23日,以铭记李佘少鸿对顺德职院发展的突出贡献,一座命名为“李佘少鸿楼”于顺德职院揭幕。那一天,天朗气清,顺德职院夏伟院长代表全校师生把一幅“鸿义赋新”的书法作品送给李佘少鸿女士,感恩李佘少鸿女士的义举和她赋予学校和学子们新的希望。那一刻,回馈与感恩盈满镜头,同时也记录了顺德学院对于侨捐者的敬重与承诺。

“交钥匙工程”的智慧

进入顺德职院的正门,迎面而来的是前方一座正方形架构的建筑:四根方柱托起一个方顶,方顶的中间空出一个圆圈,悬挂着一颗镂空的圆球。这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智慧门。

通过智慧门,董国顺跟我们讲了另外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顺德举全区之力创办顺德职院,有深厚的地域文化渊源,有热诚的侨捐文化情怀,更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者的眼光。于是,顺德职院的起点瞄向清华大学。

为实现“高起点”,顺德选择了北上寻找学院领航人。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杨家庆推荐了刚刚荣休的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陈智,一位有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育专家。

2002年,陈智出任顺德职院第一任院长,带着他的清华情节。短短半年时间,在顺德区政府的支持下,陈智带领着全院师生员工贯彻“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渐渐勾画出一个高品位的建设蓝图——高职界的清华。

走过十七个年头的顺德职院,已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名列前茅,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批立项建设单位。

而当年孤身从北京来到南国凤城的陈智已白发鬓鬓,将未竟事业的接力棒传给了夏伟这位年富力强、卓有见识的后继者,以名誉校长的身份继续关注和支持着顺德职院的成长。

这个“智慧”的故事起源正是从这位顺德职院先驱者开始。在顺德职院十周年院庆前夕,顺德企业家、顺德职院校董孙志恒和几位企业家商量要为学院送上一份礼物。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顺德职院创建之初,想到顺德职院首任校长——陈智,想到他为顺德职院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一个文化公园的概念开始萌芽。“一个文化公园,这样既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优雅休憩的好去处,还可以形成校园的一大文化景观,可以积淀文化,潜在育人。”孙志恒说。

文化公园利用了顺德职院的一片湿地,并在兴建方式上采用了颇具创新的“交钥匙工程”。“一所大学的设立,离不开文化的积淀,更离不开众人的参与和支持。”孙志恒和其他企业家没有做“甩手掌柜”——直接捐钱,而是集体参与,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交付使用,企业家们全程参与和负责,学院不用任何担负。如此方式,既让企业家有参与感,让捐赠明明白白地落到实处,也让顺德职院省却了各种琐屑之事,事半功倍。

竣工后,经过大家商榷决定,这个文化公园命名为“智园”,寓意“智慧之园”,希望学子们在智慧之园中增长智慧,学有所成;同时也为了纪念陈智老先生。

如今,智园枝繁叶茂,花香鸟语,湖水幽幽。企业家们每次回来,无论多么匆匆,都要到智园走走,寻找当年参与建设的身影,体味今天的校园文化。

“百万教授”的魄力

有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者的眼光,更需要有勇士般胆识和魄力去开创。顺德职院,一所区域性高职院校,如何才能锻就为“高职界的清华”?路在何方?从校董到学校上下,大家一致认为,办学的核心是人才,是大师,即“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基于以上的共识,校董们为学校的建设开出一剂良方——建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延聘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基金”,用民间的力量合法地打破了相应规定对于高校教授年薪制约的壁垒,创新了高级人才引进机制。

2005年3月16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与会校董和嘉宾一致同意并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建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延聘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基金”。校董会荣誉主席李兆基博士、梁洁华博士,美的集团CBO何享健先生,校董会副主席汤伟立先生,校董周君廉博士,香港顺德联谊总会主席吴祯贻先生、李锡先生,香港顺德绵远堂主席刘鼎新先生等各乐捐100万元,郑裕培先生乐捐20万元,李塔源先生乐捐30万元,何家齐、何家树先生乐捐10万元。

基金成立后,顺德职院开始寻觅适合的高级人才,并于同年在校董刘鼎新的大力帮助下,引进了一位“百万年薪”的教授——梁王巧云,轰动一时。

梁王巧云出生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祖父是中国人。父辈在檀香山开了很多中餐馆,而上世纪70年代,梁王巧云就读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等旅游机构任职,成为业界精英。

顺德职院校董刘鼎新先生把她推荐给学院的时候,梁王巧云教授已是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酒店管理的资深专家。源于血脉的情愫和对职业的追求,梁王巧云来了,担任顺德职院旅游系总监,年薪约100万人民币。这年薪比校长的高好多,可谓在当时同业中开创了先河。

然而这百万年薪花得相当有见地,把顺德职院推向了国际舞台。2005年初,顺德职院酒店及旅游管理系正处于创办初期,只有300多人。梁王巧云到来后,带来了专业建设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资源,渐渐打响了该系的品牌。目前,该系(现已发展为旅游及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拓展发展到3500多人,并于美国罗瑞特集团旗下的瑞士格里昂高等教育学院签约,合作共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中欧国际酒店管理教育中心,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合作,在吉隆坡共建马来西亚UCSI大学顺峰烹饪学院,使中国烹饪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开创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中国烹饪协会合作,创办中国烹饪学院,等等。

梁王巧云还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业界资源,在顺德政府和顺德职院的支持下,于2005年12月16日成功举办了“国际旅游与酒店业发展论坛”。

一时间,全球饮食、旅游、酒店业界精英聚集顺德讲经论道,国际知名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家、美国酒店业权威朱卓任教授、锦江集团总裁Mr.ChristopherBachran、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先生、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区主任徐京先生、亚太地区旅游组织策略与计划中心主任Mr.JohnKoldowski、全球知名烹饪节目“甄能煮”(YANCANCOOK)的主持人甄文达等出席论坛并作精彩演讲,为顺德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带来全球最具前瞻性的观点、趋势、方法。

通过这个国际平台上,顺德职院与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凯悦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东莞)、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区旅游协会、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香港中国夏威夷商会、美国饭店协会、香港职业训练局旅游服务业培训发展中心暨中华厨艺学院、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国际)等结为教育合作伙伴,开展学术交流,为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系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及推荐工作提供条件和机会。

顺德职院的国际化道路正渐渐打开,拓宽。因为地缘血脉,因为桑梓情怀,这一方水土将会厚积薄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