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张瑶在广西有这样一首山歌:“民族.."/>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相携陌上看花去

相携陌上看花去

时间:2024-10-23 05:21:22


    □文/本刊记者张瑶

在广西有这样一首山歌:

“民族团结山歌响,友谊花朵满园香;情深好比鱼和水,同上新阶奔小康。”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近年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抓住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个重点,以增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边疆为目标,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八桂大地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民族团结之花”也随着创建之风开遍壮乡。

花开人正欢:排岜庄的幸福生活

走进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岜庄的时候正值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百香果清甜的味道。好客的瑶乡人拿出自制的百香果汁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淳朴热情的笑容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近年来,排岜庄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建起40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如今排岜人的生活也如百香果一样甜美。

镇圩瑶族乡成立于1984年10月14日,是广西59个民族乡之一。排岜庄位于镇圩乡西北角,全庄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1人,瑶族人口592人。由于身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几年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走进排岜庄,首先进映视野的是一座装饰现代、设施完善的幼儿园;庄内平整的道路两旁,一座座具有瑶族风情的白墙民居错落有致;村中央的古树旁,民族文化戏台、公共健身器材、休憩的桌椅一应俱全……排岜庄着眼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三年时间为村民创建了一个舒适、清洁、优美的宜居家园。

参天古树带来一丝荫凉。树荫下,一群老奶奶跳起活力十足的广场舞。她们随着现代音乐起舞,动作却充满民族风情,“混搭”十分新颖。虽然她们中最年轻的已年过六旬,笑容和身姿却依然充满活力。“我们团队有瑶族、壮族、苗族还有汉族,舞蹈动作博采众长,都是我们自创的。”

韦志仁老人在村里担任文体委员,还是村老龄协会的负责人。他每天都组织几十位老人参加唱山歌、读书学报等活动,“我们中间80岁以上的就有17位老人”。今年78岁的韦志仁是退休教师,他看到村中留守老人的生活苦闷、精神压力大,便主动教大家唱歌读报,还结合排岜庄风情和民族政策法规自创了十几首歌曲。他在一首歌中写道:“我们是少数民族山寨,同饮一泉水,共享党优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展示山寨民族风采。”

排岜庄的各族同胞一同活动、一同歌唱,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之余,还在各民族间架起了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韦志仁告诉记者,村里一户巴马瑶族人家刚刚搬来的时候,由于生活习俗有些许不同,常与村里邻居发生摩擦,于是,韦志仁就挨家挨户去动员,最后组织了包括这家人在内的32个人来学唱歌。韦志仁特地挑选了赞颂民族团结的歌曲,与大家一起排练了7天。歌学会了,邻里之间的相处也融洽了。

村里的100多位老人还自发组织起来,照顾村内的55名留守儿童。他们不仅为孩子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文化、法制教育讲座,还与镇圩中心小学建立联系,积极向学校反映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全方位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老有所依,幼有所学。排岜庄“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团结友爱”的氛围,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日新月异的家乡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回乡创业,蓝武就是其中之一。原本在广东从事3D设计行业的他去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也不舍独居多年的母亲,便将自己擅长的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木工结合,用3D打印制造家具。“原材料就地取材,用的是我们大石山区的崖柏”。上好的木材经由电脑精密的雕琢,做出工艺复杂的成品销往广东和云南等地。“我们厂里现在有4个工人,都是周边的邻居”。蓝武告诉记者,目前厂里订单很多,“我明年还要购买机器,扩大生产规模”。去年春节,排岜庄还举行了一次“民族团结、和谐瑶家”青年座谈会,在外读书、务工的返乡青年和村里的群众500多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家乡美好的未来。

夜幕降临,在村里新修的灯光球场上,村民们拿出各家的拿手菜,摆起了“百家宴”。在排岜,“团结串”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这种将肉和菜串成一串一口吃下的特色吃法,象征着团结与和谐。再过不久就是当地瑶族传统的达努节,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来参加,除了同吃“团结串”,还要同跳民族舞,同唱民族歌,同饮民族酒。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