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泮池的兴与废

泮池的兴与废

时间:2024-10-20 03:34:28

在古人看来,这口池塘之于文庙的风水至关重要

郑嘉励:专职田野考古,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个人抒情遣怀,也为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和思想的连接

站在历史长河中看事物,就像看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或有头有尾,或有始无终。考古发掘工作,也就是讲述一个地方、一个地点兴废沿革的故事。

这个发掘地点,是明清金华府文庙正前方的泮池所在,距离金华府衙以西约150米。府署衙门占据金华子城相对中心的位置,子城本来是唐代以前的金华城,五代吴越国王钱槿在子城外加筑了一圈城墙,形成内、外城的结构,外城称“罗城”,内城便是“子城”。

明朝人开凿泮池,大概发生在明洪武年间或稍晚。据说,宋代的文庙也在附近,只是规模不及明清,可能还没有泮池,更不像明清文庙那么制度化,全国各地套用一张“蓝图”,无论发不发掘,我们都能把金华文庙的平面布局猜测到八九不离十。

掘地三尺的明朝人,肯定已经挖穿了六朝时期的地层。根据我们的考古发掘,泮池地下出土有若干两晋南朝的砖瓦和瓷片。所以,我常说,城市考古除了“平面找布局”,更要“纵向找沿革”——我们脚下这一块土地的历史沿革。这说明,文庙的地下正是六朝旧郡的遗址。不过,明朝人恐怕不会关心这些,他们只是要在大成殿的正前方,挖掘一口半月形的池塘。

在古人看来,这口池塘之于文庙的风水至关重要。江南地区的明代墓地,前端通常也开凿有半月形池塘,比如大画家吴昌硕在老家安吉鄣吴的明代祖坟、今日温州的椅子坟都有类似的“风水池”。据说天地之间的“生气”“乘风而散,界水而止”等,会在遇水的地方聚集起来。文庙的泮池,造型既与墓地类同,功能亦当近似。墓地风水只关乎一族一姓的命运,而文庙之于城市风水至关重要,左右一地的文运兴衰。只要条件允许,明朝人一定会把文庙安排在城市的东南。金华子城,正是城内东南区域一块规整的台地。

在考古工作者看来,这块台地的形成和拓建过程,是认识金华城市早期历史的重点。当然,古人一定不会有类似的问题意识,他们更关心衙署和文庙的风水,保佑本人升官发财,冀望本土的进士老爷,多多益善。

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文庙丧失了象征的或现实的功能。民国时期,文庙改建为新式的金华中学。我们在泮池遗址以东发现的校舍遗址,以巨大的条石作台基。不知何故,新式校舍偏离了泮池所在的中轴线,叠压在东侧的另一条轴线上。

庙学合一的“文庙学宫”,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办的学校,通常设置“左学右庙”两条轴线:庙的主体是大成殿和殿前的东西两庑,供奉孔子和先贤先儒;学的主体是明伦堂或讲舍,为学官讲学和生活之所。民国校舍的地基下,叠压着三个不同时期的“学宫”道路。年代最晚的道路位于最上层,路面最宽,以块石铺设,甚至砸碎学宫中的碑刻,用以铺路。有一通残碑可辨“乾隆五年”等字;另一通的碑额上镌刻有“重修明伦堂碑记”字样。

根据地层叠压的早晚关系判断,“毁碑铺路”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规模建设中学校舍前夕,即在科举制度废除后不久。何谓“斯文扫地”?这就是。

1975年拆毁大成殿,撬除泮池石板,并填平了这口半月形的池塘。文庙的地面建筑,至此荡然。

我们重新挖掘开来的泮池,里头填满了垃圾,煤渣、砖块、玻璃瓶,应有尽有。毕竟距今不远,见证人尚多,在我工作期间,他们跑来现场讲故事,描述拆毁泮池的场景,多与遗迹现象吻合。比如,泮池的栏板拆卸后,做了教学楼地下的排水沟。

如此掩埋四十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如今,“国学”复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正当其时,大家认为,再也不会有比重建文庙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工程了。因此,我奉命前来工作,考古发掘揭示的泮池遗迹,据说将会成为日后重建文庙的依据。假以时日,全新的泮池必将重新崛起于新文庙前端的这个地点。

这就是城市东南区域、方圆两三千平方米的地点,最近六七百年来发生的故事。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